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生产的好坏,对整个油脂形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近年来由于蛴螬的发生和猖獗为害,给花生生产带来了很大威胁,据山东省农业厅1976年初步调查,全省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7.7%,前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后期咬食荚果,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0—30%,重者70—80%,甚至颗粒无收。如胶南县海崖公社海崖大队1976年种花生580亩,其中严重受害的60亩,平均亩产只有59斤,而一亩地却拣蛴螬120斤。1980年莱阳县躬家庄公社共种1.1万亩花生,受害7,000余亩,其中有1,000亩基本绝产。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因蛴螬为害损失荚果达1亿斤以上,严重地影响  相似文献   

2.
蛴螬是金龟(虫甲)幼虫的总称,是杂食性害虫,除为害花生外,尚能为害其他作物、苗木及蔬菜等。因蛴螬对花生为害尤为严重,故得花生蛴螬之名。蛴螬为害花生较严重的原因:①种花生的土壤有些很  相似文献   

3.
蛴螬为害花生的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是为害花生最严重的地下害虫,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指导花生田蛴螬防治,本文研究了花生开花下针期蛴螬虫口密度与花生受害状况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阈值。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下针初期,荚果被害率(y_1)、荚果受害指数(y_2)、产量损失率(y_3)与蛴螬虫口密度(x)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_1=2.3694x-4.2992、y_2=2.0347x-3.5203、y_3=1.7589x-2.44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9、0.9856和0.9736。以花生产量损失率为标准提出经济阈值为:采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防蛴螬杀虫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防治时,经济阈值为3.2~4.1头/m~2。该研究可以指导蛴螬防治的科学用药,有助于提高蛴螬综合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蛴螬是金龟(虫甲)科幼虫的总称,种类很多,是我区的主要地下害虫,尤以花生产区危害最严重,轻者造成缺苗断垅,严重时颗粒无收,如蓬莱县村里集公社东胜、陈家沟等大队,71年因蛴螬为害使数十亩花生颗粒无收。莱阳县谭格庄公社罗家疃大队,71年四十余亩花生因蛴螬为害,植株成片枯死,结果毁苗改种,严重的影响了花生生产。栖霞县桃村公社南埠大队,有一片二百多亩(土冓)地历年发生蛴螬  相似文献   

5.
蛴螬是我市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近年来,由于农药紧缺,对蛴螬防治不力,发生面积逐年上升,为害程度不断加重,成为影响花生生产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1985年受害面积仅有5万亩左右,到1987年上升至20余万亩。一般亩减产荚果50余公斤,年均损失花生600万公斤。1988年在山东省农药研究所的直接指导下,  相似文献   

6.
自七十年代以来,花生蛴螬的发生面积、为害程度均有发展,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7—8成,甚至绝产。为了探索应用乳状芽孢杆菌防治花生蛴螬的技术,一方面从国外引种鉴定,另一方面从国内自然资源中发掘自然感病的现状芽孢杆菌菌种以利就地利用。研究证明从美国引进的日本金龟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优势虫种大黑鳃金龟感染力很低,无应用价值。我所1977年9月16日从山东临沭县大蔡庄大队花生田首次采到自然感染乳状菌的大黑蛴螬,通过多次取其体内病原进行注射、喂食证明对大黑蛴螬致病率特强并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花生受蛴螬的危害十分严重,据省农业厅1976年统计全省受蛴螬为害的花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6.4%,有的社队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花生被蛴螬咬死,果仁被食光,造成空壳,给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探索防治的办法,我所从1976—1980年与有关研究机关、农药厂和部分社队共73个单位协作,开展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8.
花生病虫害是花生增产的最大障碍,彻底消灭其为害,是保证增产的关键。为此,我们近几年来,对烟台地区的花生线虫病,蛴螬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经验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所进行的科学实验材料,进行整理总结,供防治时参考。 一、花生根结 线虫病 (一)分布为害:花生根结线虫病,在烟台地区十七个县(市)的花生产地都有分布,发病面积120余万亩,一年即减产一亿多斤。受害花生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每亩仅收二、三十斤荚果,是花生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据近一,二年调查,尚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是该区花生产量提高不快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引言 过去,在花生生产中,一般把蛴螬作为防治的重点对象,结果是年年防治,年年受害。分析其原因,蛴螬生活于土内,看不见,只能盲目用药待杀。亦常因天旱或下大雨,蛴螬暂时下移,而发挥不了作用,加之土粒的吸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防治效果往往欠佳。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于1974—1983年对蛴螬的成虫(金龟甲)进行了防治研究,探索成虫防治对减轻花生田蛴螬危害效果,为花生蛴螬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花生病毒病,我省俗称“毒素病”,“孤老病”,“疯病”,“鸡窝病”,“小叶病”。1976年是我省花生产区首次大面积发生,共发病之广,几乎遍及全省各个花生产区,尤以临沂地区发生受害最为严重,烟台、昌潍地区发生受害较轻。据初步统计全省因该病为害的花生达100万亩。病毒病发生的特点是:分布广,发展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花生生产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只靠播种前施药,有些蛴螬没有被药死,花生仍受为害,因而有些社队说什么“农药不灵啦”,“用药量少啦”,“虫子产生抗性了”等等。这些说法是无根据的,主要是因为蛴螬种类多,现已查明的有十五种之多,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都不相同,只在耕地、耙地、播种时施六六六毒土或毒粪,就不能达到防治所有为害花生的蛴螬,播种时施药除对大黑金龟(虫甲)、铜绿金龟(虫甲)有防治效果外,对其它种是无效的。因此,在暗黑金龟(虫甲)、拟毛黄金龟(虫甲)多的地区,要在花生生育中  相似文献   

12.
花生蛴螬种群消长及其综合防治研究/张继祖…/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11(1).-72~74 1985~1987年先后在福建莆田县和仙游县对蛴螬种群消长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查出为害花生蛴螬17种,天敌30种。系统调查了京都大黑鳃金龟(Holoirichia Kiotonensis):卵圆齿爪鳃金龟(H.ovata)和小阔胫绢金龟(Maladera ovatyla)3种的灯下及田间数量消长情况。在综合防治上,采用冬春  相似文献   

13.
花生生育期间,为害较重的病害有花生枯萎病、根结线虫病、锈病、叶斑病;虫害有花生蚜虫、蛴螬、地老虎、棉铃虫、造桥虫、豆芫箐、象鼻虫等。由于它们的为害,往往造成花生严重减产。为此,加强防治,控制危害,是确保花生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几年来的防治经验综合如下,供防治时参考。 病 害 一、花生枯萎病 枯萎病是个总称,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所致。共同特点:叶片萎垂,复叶下塌,维管束变色,最后整株枯萎而死,在田间发现枯萎死亡的病株,多数是这种病。我省临沂、太安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任敏  冯之杰 《花生学报》2006,35(3):37-40
应用太阳能灭虫器对花生田蛴螬诱杀效果的调查显示,该灭虫器可诱集到17种害虫,且主要为金龟子类;灯诱防治区相对农民自主化学防治区防治效果为81.28%;灯诱防治区相对农民自主化学防治区花生果和仁受害率下降89.98%;产量对比增产幅度达55.22%。表明该项技术可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上常发和普发性病害。田间成害的叶斑病有褐斑、网斑、黑斑和焦斑4种,其中为害最重的有褐斑和网斑。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严重时可达50%。花生叶面喷施杀菌剂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防治花生叶斑病经济有效的新农药,对北京军区红旗激素厂研制的新杀菌剂抗枯宁进行了田间药效测定。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大黑金龟甲是花生蛴螬中发生面广、为害重的一个主要虫种。据初步调查,仅山东省每年发生面积约200万亩,减产花生l亿余斤,是影响花生生产持续增产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我所在过去研究基础上,根据大黑金龟甲发生早、历时长、夜间分散活动,范围较小,白天就近潜伏等生活习性,采取在花生播种时,用高效、高毒、低残留、强内吸持效期长的药剂来防治花生田的大黑金龟甲代治其蛴螬,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自1981年开始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1982年进行了有效  相似文献   

17.
对花生蛴螬种类的调查和优势种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为害冀东花生产区的蛴螬有10多种,优势种是大黑、暗黑、铜 绿、黄褐和毛黄5种金龟子,对它们的防治采用春季药剂拌种杀幼虫,苗期诱喷防成虫,秋季人工歼幼虫的3 道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防治模式,保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77—1987年,作者对甲基异柳磷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花生播种期亩用20%甲基异柳磷乳剂有效成份90克“盖种”,防治大黑蛴螬等害虫,保苗率为90.92%;生长期亩用40%甲基异柳磷有效成份200克“施墩”防治暗黑金龟甲及其蛴螬等为害荚果、根系的地下害虫,虫口减退率96.65%,保果率94.28%,较不施药的增产,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1年3月,全国地下害虫研究协作会议,关于组织一次北方花生蛴螬考察的意见,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主持下,由沈阳农学院、河北沧州地区农科所和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有关同志组成考察组,于1981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对花生主产区江苏(新沂、东海、赣榆)山东(胶南、蓬莱)和河北(迁安、滦县)3个省7个县、16个公社的花生蛴螬,进行了重点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汇报如下: 一、蛴螬危害仍很严重 随着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花生生产在恢复发展中,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如江苏省徐州地区1978年花生播种面积为47万  相似文献   

2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本研究连续两年在田间开展了春花生和夏花生主要害虫分布调查与减药控害试验。结果表明:春花生和夏花生害虫均以蛴螬、蓟马、棉铃虫和花生蚜为主,其中花生蚜、蛴螬为害春花生重于夏花生。从防效来看,试验所采用的减药处理效果与常规用药差别不显著。通过采用特色地膜覆盖、性诱剂和食诱剂配施农药,春夏花生减药量为32.41%~44.33%,产量分别增加3.88%和4.07%;药剂成本分别增加1.18%和-4.55%,人工成本减少33.33%~40.00%;春夏花生总成本减少21.89%~28.15%,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常规管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害虫治理可以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