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第1期) 5.水分管理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要求符合GB5080DE规定),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并做到单排单灌.一定要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块,必须用井水灌溉,要设晒水池,提高水温.在水层管理上,要以浅水为主,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活秆成熟.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直播是指改变传统的水稻育、插秧方式,将浸过的稻种直接播种于大田进行栽培管理,种子出苗后不灌水,苗期旱长,水稻第4片叶完全长出或进入雨季才开始灌水。“前旱后水”是水稻旱种的重要标志。旱直播的水稻根系比较发达,支根、细根、根毛较多,吸收面积大,吸收能力强,抗倒伏力强,而且水稻生长中后期抗旱能力比移栽田强。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作是集优良种、旱育秧、全层肥、地膜盖、规模栽、湿润管六位一体的综合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改长期以来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为保护状态下生长,改传统的水稻在稻田淹水条件下度过全程为在湿润条件下完成一生。由此.优化了稻作土、肥、水、光、热、气环境。具有增湿早发、抗早节水、改土保肥、隔氧除草、省工节本、病减虫轻、污降染低、增产增效的综合效益,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榆林山地矮化密植枣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肥浓度对涌泉根灌枣树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均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持续至果实成熟期末期、随后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着萌芽展叶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以高水中肥处理(萌芽展叶期和果实膨大期各灌水105 L/株,幼果期追施纯氮240 g/株,W1N2)最大;所有处理中,高水、低水处理与低肥相组合果实体积最大,在中灌水处理下不施肥时果实的体积最大;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萌芽展叶期灌水80 L/株、果实膨大期灌水105 L/株,幼果期追施纯氮肥240 g/株,W2N2),最低的是低水处理(果实膨大期灌水150 L/株,不追肥,W3N0),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施肥能促进枣果单位枝长果实数目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产量超过30 000 kg/hm~2),最低的是低水高肥处理(W3N1,产量不到15 000 kg/hm~2)。因此,可以选择中水中肥处理,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种近似旱直播深覆土播种法,所不同的是出苗后不灌水,苗期旱长,水稻三叶期以后才开始灌水。"前旱后水"是水稻旱种的重要标志。旱种的水稻根系比较发达,支根、细根、根毛较多,吸收面积大,吸收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山区果园多山坡地,无水浇条件,土层又薄,保肥、保水能力较差。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克服灌水困难,提高山坡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采用果园穴贮肥水地膜覆盖技术效果较好。此项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大,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地水稻陆续开始成熟,水稻收获前后的管理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不仅米质下降,产量也会降低,收益更会受到影响。水稻抽穗开花期应保持浅水层,防止断水干水;抽穗后,应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即灌浅水,自然落干再灌新水,前水不见后水,以达到稻田土壤水汽协调以气养根的目的;黄熟中期即可排水落干,促进早熟,以便收割。一般收割前5-7天停止灌水。  相似文献   

8.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是利用机械化生产线精量播种,采用温室和大棚控制水、肥、土、温、湿、气等条件的一种规模化育秧方式。该文着重从水稻品种搭配、利用相关配套设备进行催芽、营养土的配制、流水线播种作业及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粉垄旱种苗期根系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粉垄机垂直旋磨粉碎土壤、自然成垄(厢),直接播种水稻。在旱种条件下,粉垄栽培的桂旱3号和培杂桂旱1号,其苗期根系长度比传统耕作对照(拖拉机旋耕深度18~20 cm)的根系分别增加61.77%、46.17%,差异显著,植株性状也相应表现良好。提出以根为本的作物栽培新理念,建议利用粉垄技术进行水稻的旱播强根干湿交替栽培和水插(抛)秧干湿交替栽培试验,以达到节水、保土、保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涌泉根灌灌溉模式下的水肥利用效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原状土上进行了涌泉根灌湿润体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器流量对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特性及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器流量对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内含水率以及氮素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分别得到灌水器流量与涌泉根灌累计入渗量以及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数学模型。肥液入渗条件下形成的湿润体形状近似为椭球体,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表现为表层低(18.55%)、中间高(20.39%)、底层低(14.46%)的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以分布1 d时湿润体特征值作为灌水技术指导依据。相同土层深度处NO-3-N和NH+4-N含量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再分布时间越长,土壤中NO-3-N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NO-3-N含量最大,深度越深NO-3-N含量越低;土壤中NH+4-N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深层土壤NH+4-N含量减少更明显。水分运动对NO-3-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较显著,水分运动对NH+4-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不显著。上述结果为涌泉根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是覆膜栽培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滴入土壤,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周围,是目前最为节水、省工的灌水方式。该技术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对提高土壤平  相似文献   

13.
正五大连池市属于寒地水稻稻作区,位居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我市主栽品种最多是11片叶品种,因此我市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以11叶品种为标准,是在水稻"器官同申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市稻作实际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技术。它制定了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肥、水、植保等调控措施实现高产稳产的实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使传统的种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多年创小麦超高产纪录试验田,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旗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灌水量和灌水期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0~300 mm,灌水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有显著调节作用;与CK处理相比,灌水可显著提高超高产小麦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使小麦能够保持较好的叶片结构和功能状况,这是小麦获得超高产的基础;随着灌水量增加,超高产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胞间CO2摩尔分数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至T5处理(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灌浆期旗叶各项光合指标协调,净光合速率最高,成熟期其产量最高,并达到超高产水平;进一步增加灌水量,小麦旗叶衰老加快,净光合速率降低,产量下降,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灌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各60 mm是超高产麦田适宜的用水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CO_2气肥随水施用技术,本文研究了作物根系对气态和水溶态~(14)CO_2气肥的吸收、同化,随水吸收的~(14)CO_2在水稻植株内的运行以及CO_2在水中的溶存、逸散。结果表明,作物经根系能吸收气态和水溶态~(14)CO_2;水稻随水吸收的~(14)CO_2在植株体内以气态运行;水中CO_2的溶存和pH值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种植绿肥是果园养根壮树的措施之一。它不仅能抗旱保墒,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而且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促进土壤养分的形成和积累,利于果树根系的吸收。从而使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面介绍四种适宜果园种植的绿肥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现小麦优质高产节水省肥提供科学合理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次数及施N时期对小麦旗叶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灌水次数对旗叶Pn、Fv/Fo、Fv/Fm、qP、qN及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不灌水与灌水处理间差异较大;N肥全部基施与返青期追施(40%)处理间旗叶的Pn、Fv/Fo、Fv/Fm、qP和qN差异不大,但2个处理的光合参数与产量均明显低于拔节期或孕穗期追施(40%)处理。[结论]灌水次数与施N方式对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2N4处理组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是苹果优质、高产、稳产以及苹果树长寿的基础。土、肥、水管理的目的是为果树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是果园技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喷灌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一种创新灌溉技术应用,是利用喷头把带有高压水向空中喷洒,水滴靠重力作用沿圆周轨迹降落地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水方法。省水、省工、省地、保土、保肥,不要求土地平整度,适用地形复杂,沟畦灌较难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春小麦生产要经历播种、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成熟等几个生育阶段,各生育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如光、热、水、肥、气的要求不同,条件满足了可获高产,满足不了,则达不到预定目标产量。一、栽培基础1.土壤条件1熟土层栽培春小麦要求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有较强的蓄水保肥性能,小麦根量的60%~70%都分布在耕作层,耕作层深度应达到24厘米以上。土壤质地以壤土最好,粘重土壤不利于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