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0~3次中耕条件下研究了中耕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中耕降低了0~20cm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生育后期0~10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免中耕处理平均值高于其它处理;收获期10~20cm土壤容重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子粒形成期、乳熟期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其中各时期免中耕土壤容重最大。中耕对土壤孔隙度数量、比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中耕降低了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转化酶的活性。少中耕有增产的趋势,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玉米免中耕试验的研究杨淑兰,陈振武(沈阳农业大学110161)近年来在大田作物中开始进行免中耕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免中耕是少耕法的一个环节。农谚道:“锄下有水有火”。自古以来,中耕作物进行中耕除草似乎是天经地义。经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农科院研...  相似文献   

3.
氮磷用量与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施肥方式和不同氮磷肥用量条件下,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特征、根际脲酶和磷酸酶特征、氮磷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施肥量为800 kg/hm2(种子侧下方6 c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最高,成熟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吸氮、吸磷量也最高,子粒产量也较高;各处理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在肥力相对较高的土壤,减施20%~40%氮磷肥至少可以维持玉米当年的产量,施肥方式对玉米的子粒产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棉田中耕松土,破碎了土壤表面的药剂处理层后,会不会影响化学除草效果呢?为此,于1971~1978年间,对各种除草剂作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轮作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常年风沙侵蚀,土壤质量不断恶化,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深翻秸秆还田是当地生产中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田土壤生态的两种生产模式。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玉米大豆轮作、玉米深翻秸秆还田种植模式和玉米连作处理对比,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评价两种种植模式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轮作处理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10%左右,提高土壤孔隙度8%,对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深翻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26%~32%,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0.4~1.2个单位,提升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改善西部土壤盐碱化。深翻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玉米拔节和抽丝期根长生长,有利于茎粗和穗干重的形成,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西北半湿润偏旱区(甘肃镇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研究6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玉米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叶面积指数、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提高了玉米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提早成熟,整个生育期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始终大于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明显,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针对辽宁省中北部地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地层变硬等问题,以当地传统的耕作方式秋季旋耕为对照,设置秋季旋耕后翻耕25 cm、秋季旋耕后深松30 cm、秋季旋耕后隔年深松30 cm 3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或深松处理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其中以秋季旋耕后深松30 cm和秋季旋耕后翻耕25 cm的保墒效果最佳;翻耕或深松处理均增加了根冠比和产量,提高了玉米叶片酶活性,延缓了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其中以秋季旋耕后翻耕25 cm效果最佳。秋季旋耕后翻耕25 cm的耕作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中耕措施对土壤水分与大豆产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中耕的深松深度,深松与培土时间、深松和培土次数,设置提前培土、提前深松、常规深松和常规培土4种不同中耕措施处理,研究不同中耕措施对土壤状况、水分含量及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较培土降低了土壤容重,降幅为3.1%~6.4%。深松提高了水分入渗率,进而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与贮水量,提前深松、常规深松处理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土处理的含水量,在苗期0~5 cm土层中较常规培土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0.8%和19.1%,结荚期与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依旧显著高于常规培土处理。提前深松和常规深松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土处理,在结荚期差异最大,分别较常规培土处理显著提高21.5%和16.3%。提前中耕或者深松均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结荚期的提前培土、提前深松和常规深松处理较常规培土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8.5%、32.2%和22.7%。大豆前中期的株高表现为提前深松较常规培土处理显著提高,而后期差异不大。提前深松通过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含水量与贮水量,促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增加,使得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更高,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最终提前深松的产量较常规培土处理提高8.7%。研究结果表明提前深松有助于该地区大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理相比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受降雨量影响各耕作处理表现不同,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505.3 mm),隔行深松、深松、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处理蓄水量分别提高3.67、2.87、2.23、2.68 mm;2019年(生育期降雨量833.6 mm),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低,表现为浅翻>深翻>旋耕>隔行深松>深松。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呈“S”型曲线,各处理表现为深松>隔行深松>深翻>浅翻>旋耕,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深松处理平均比旋耕提前5 d到达干物质最快积累时间。4种耕作方式与旋耕相比均能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LAI,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宋立泉 《玉米科学》1997,5(3):058-060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原产热带,是一种喜温的C4植物。由于它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在生长期内受到低温冷害的侵袭,常造成大幅度的减产。不少学者从气象、栽培的角度对低温下玉米生育期延迟、产量下降等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生育期(芽期、四展叶期、小孢子形成期和灌浆期)中黑龙江省冷害年经常出现的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小孢子分化的影响,为有效地防御低温冷害,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免耕技术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免耕保护性耕作后,土壤耕层10~40 cm土壤容重比对照(传统中耕)下降11.8个百分点;深松的土壤耕层0~40 cm含水量比对照高出10.4个百分点;土壤耕层15~25 cm田间持水量比对照高出21.7个百分点。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1 556 kg/hm2。  相似文献   

12.
渗水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澜  安伟  郝建平 《玉米科学》2007,15(4):119-122
试验采用渗水地膜对玉米进行覆盖研究。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促进了玉米个体发育,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强,群体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加;渗水地膜覆盖玉米最大单叶面积占单株总叶面积的比例大于其他处理,这种株型有利于子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试验方法,研究底肥+人工追肥、底肥+机械中耕追肥、缓释肥一次性底施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脲酶和春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缓释肥处理0~40 cm土壤脲酶活性最高,抽雄期与灌浆期缓释肥处理均显著高于机械追肥、人工追肥处理,机械追肥、人工追肥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成熟期3个处理0~40 cm土壤脲酶差异均不显著。缓释肥处理显著增加春玉米株高、净光合速率和穂长、穗粒数,从而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与机械追肥、人工追肥相比,缓释肥处理春玉米产量分别增加22.48%和17.03%。  相似文献   

14.
工具改革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生产大跃进中人力、畜力不足的困难,推动生产向前发展。我所劳动模范高恩孝,张春荣等同志在党的大力支持下刻苦钻研,于1954年将万能中耕机改装为中耕追肥机。几年来不但解决了畜力的紧张局面,同时也保证了田间作业的质量。现将改装经过情况及其效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移栽时期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重点研究玉米不同移栽时期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时期对玉米叶龄、生长时期都有明显影响。4月20日移栽比4月24日和4月28日移栽叶龄增加1.0。抽雄期提早4~6 d。最佳移栽时期为5 cm土层温度稳定10~12 ℃时期。这个时期移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中耕是秋冬季茶园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茶园土壤经过一年的踩踏,土壤板结,吸水吸肥能力差。所以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且资金投入也较大;人工中耕用工数一般要占全年用工数20%。实行茶园中耕机械化,不仅大幅度提高工效,降低成本,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茶叶产量。1 茶园中耕机械化的作用效益。1.1 节省成本,ZGJ—150型茶园中耕机在临安市青山镇坎头村、昌化镇云浪村试验,人工中耕每667m2工本费70元,中耕机中耕平均每667m2包括人工工资、消耗柴油、机油、机器折旧总成成本16.50元,比人工中耕667m2节育成本53.50元,中…  相似文献   

17.
棉花化学除草免中耕增产技术贾永庆河北南宫市农业局0518301989~1993年进行了棉花化学除草免中耕增产技术的研究。在棉花播种前,棉田喷施除草剂,及时耙盖,棉花播种时用代森锰锌拌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适期播种保全苗,棉花生育期间不中耕除草,保持地...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在0~3次铲蹚条件下研究了铲蹚次数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铲蹚增大了玉米倒伏率,降低了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株高及各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少铲蹚有增产的趋势,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叶龄期刈割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响应。2017年以相对耐密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研究增密刈割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叶龄期刈割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随刈割时间的延后对玉米影响越大,表现为抽雄、吐丝时间推迟,郑单958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3~6 d;先玉335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4~8 d。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穗位高系数和茎秆长粗比降低。绿叶数目减少,叶面积下降。两个品种单穗重较对照分别降低4.6%~21.7%和1.4%~24.5%,穗粒数3叶龄期刈割最高,其他处理穗粒数较对照降低。产量降低,以3叶期刈割减产幅度最小,5叶期在1叶位刈割基本全部死亡,6叶以后刈割叶位提高至4叶以上但减产幅度较大,且较对照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刈割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呈下降趋势,产量较对照先降低后增加,密度达到1.08万株/hm~2时,产量与对照相当;密度达到1.2万株/hm~2时,产量较对照提高7.3%,增加密度可弥补刈割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园  张怡明  赵江  郭丽  张凤路 《玉米科学》2011,19(3):110-112
采用夏玉米高产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康丰利"增加玉米茎粗,缩短基部节间的长度,提高根系干重,增加根长,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