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稿件录用条件 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刊登录用广大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人员在实践中研究、积累、总结出的先进的具有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等的论文、简报等,内容包括:造林与经营,育苗,森林保护,林副特产种植、加工、养殖,城市、园林绿化,森林旅游,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数字林业,机械与设备,术材加工,名优特新物种介绍等内容。优先录用具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原创的,国家、省基金项目的,国家、省重点攻关(支撑)项目的科技成果、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茯苓(WolfiporiaCOCOS),别名:松茯苓、茯灵、茯菟、松柏芋、松腴、不死面等,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卧孔菌属)。茯苓为常用中药,性味甘淡平,人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  相似文献   

3.
香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有草本、木本,一年生、多年生,赏叶、赏花,地植、盆栽,蔬菜用、制香用、工业用之分。名品有香水。香兰、香芥、香薄荷、百里香、千层楼等品种,俏销国内外草坛。 香草散发香味的原理是,其体内含有几十种挥发性化合物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芳香物质,故枝叶能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怡人的香气,有淡香、幽香、暗香、沉香之分,芳香、醇香、浓香、醉香之别,备受青睐。 香草受宠,除了其本身的清秀、雅致、艳丽、妩媚,在绿化地被,净化空气,美化居室,给人以美的享受方面的独特功能外,作为餐桌美蔬,香精、香荣…  相似文献   

4.
百日红     
百日红学名紫薇,落叶小乔木,抗污染能力极强,在二氧化硫、氰化物严重污染区仍生长繁茂。有净化空气,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作用。其皮、花、木均可人药,有活血、通经、止血、解毒、消肿之功能,对各种出血、骨折、乳腺火、湿疹、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疗效显著。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效。 它适应性强,即耐寒、耐热又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管理粗放,省工、见效快。当年用种子播的苗,当年即能开花,花朵美丽多姿,色彩艳丽,有大红、桃红、紫、白等各色,满树繁光似锦,高雅状观,是名贵的庭院观赏树木。 以上两项,联系信息如下 …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乔迁新居后,都希望能把小家庭装饰得既高雅又不失趣味。于是,许多家庭采用了新鲜果蔬来装饰居室,这真是不失为一种美化生活的好点子,并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瓜果蔬菜品种繁多,色彩鲜艳,形态优美,如葡萄、香蕉、苹果、樱桃、桔子、菠萝、红枣、梨、山楂、黄瓜、五色椒、七彩菠菜……有的圆润玲珑,有的憨厚朴实,有的秀雅娇嫩,有的色艳味香,有的如金钩弯月,有的似金珠玛瑙,红、橙、黄、绿的色彩,形状各异的造型,都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极易激起人们欢畅的视觉情绪,引发对大自然恩赐的热爱与生命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西山话茶     
出于对西山茶的仰慕,虽值南国盛夏,骄阳似火,却丝毫未冲淡我们游览桂平西山的兴趣。来到西山,果然是另一番天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冽,泉水从石岩中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用泉水泡茶,茶味芳香,半山坡上的西山茶,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西山茶远销各地,驰名于世。   茶树是一种常绿的灌木,秋天开白花,嫩叶经过加工后就是茶叶。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福音,人们通过生化检验,发现茶叶除含有水份、粗纤维、胶质、叶绿素外,还含有生物碱,其中包括咖啡碱、茶碱、黄嘌呤、黄酮类、鞣酸、维生素 A、维生素 B1、…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1):78-79
l、银杏叶健康法,[日]仁木繁编,台湾正义出版社,1988年5月。 2、银杏趣谈,徐江森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年8月。 3、中国银杏,梁立兴编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8年9月。 4、银杏的栽培,何凤仁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10月。 5、邳县银杏志,张清吉主笔,海潮出版社,1989年10月。 6、全国首届银杏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银杏协会筹委会、湖北省安陆县银杏协会合编,湖北科技 出版社,1992年7月。 7、银杏栽培技术,张洁编著,金盾出版社,1992年9月。 8、银杏早果丰产新技术,陈章久,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9、泰兴大白果,江苏省泰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1月 10、银杏栽培,侯九寰、皇甫桂月、张永瑞编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 11、银杏栽培,杨胜学、史继孔、樊卫国、王江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3月。 12、银杏的威力,[目]仁木繁编,台湾青春出版社,1993年3月。 13、银杏丰产栽培,邢世岩编著,济南出版社,1993年8月。 14、银杏栽培技术问答,李健、许振方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 15、中国果树志·银杏卷,郭善基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9月。 16、中国当代银杏大全,梁立兴编著,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17、银杏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许慕农、胡大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12月。 18、全国第二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安陆市银杏协会、泰兴市 银杏协会合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7月。 19、银杏栽培与加工,董云岚、魏玉君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 20、全国第三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山东省郯城县林业局合 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年8月。 21、银杏叶及其制剂,周维书、黄振安、郑爱云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 22、银杏病虫害防治,张格权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3、银杏生产百事问,韩宁林、张云跃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2月。 24、银杏叶,生活医学出版部主编,台湾生活医学书房,1996年3月。 25、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李兆龙、胡季强、卢耀明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年4月。 26、全国第四次银杏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河南省新县林业局合编,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6年7月。 27、银杏优良品种及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郭善基、钱炳炎、李健等编写,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 10月。 28、银杏栽培,薛克成、胡世平、肖斌编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年5月。 29、全国第五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广东省南雄市农业委员会 合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 30、银杏,韩宁林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 31、叶用核用银杏丰产栽培,邢世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8月。 32、银杏生产实用技术,侯九寰、徐华勤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年7月。 33、全国第六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湖北省随州市林业局合 编,湖北省随州市林业局[1998]鄂随图内字第006号,1998年8月。 34、银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问答,门秀元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 35、银杏三高栽培技术,苏淑钗,冷平生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36、银杏良种丰产、病虫防治、加工利用,丁云恩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2月。 37、银杏高产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江苏邳州市银杏研究所编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年6月。 38、银杏与生命,欧黎虹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年7月。 39、全国第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 行政公署合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8月。 40、银杏果用林栽培,韩宁林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 41、银杏叶用林栽培,韩宁林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 42、银杏培育机理及综合开发利用,曹福亮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1月。 43、银杏栽培与加工技术,刘燕君、陈章久、谢笔钧编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2月。 44、银杏栽培技术200问,李群编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6月。 45、全国第八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政府合 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 46、银杏栽培与发展研究,董步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47、银杏的魅力,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 48、银杏,朱奕庆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年12月。 林协辑  相似文献   

8.
名花的雅称     
梅花,“清客”、“报春使者”,先春而发,不畏风雪,象征坚强不屈。  山茶花,“岩客”,性耐霜雪,香艳经久,象征谦逊。  月季花,“月月红”、“人间不老春”,枝叶扶疏,色泽妍丽,象征生活的幸福。  杜鹃花,“山客”,与山茶、仙客来、石蜡红、吊钟海棠并称“盆花五姐妹”,象征大方。  牡丹,“贵客”、“花中王”、“国色天香”,艳冠群芳,高贵俊逸,象征富贵兴旺。  兰花,“香祖”、“幽客”、“空谷佳人”,清幽脱俗,正气清远,象征品质高尚。  荷花,“净客”、“花中君子”,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纯洁…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林业》2005,(9):26-28
建国以来,鄂尔多斯沙质荒漠化的治理,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农田、牧场、交通等方面的治理上摸索出了比较成功的技术,诸如,流沙的固定技术,防护林体系建立技术,水、草、林、粮、机、种、养、加、产、供、销之配套库伦建设技术,封育保护、培育改良、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建立饲草、饲料、人工草场技术,飞播治沙技术,节水技术,沙地混农林业复合经营技术,坝系生态农业小流域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绿色军营     
武警后勤基地官兵奋战18年,终于在曾经风沙弥漫、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黄土坡上建成武警部队首批“绿色营区”。他们科学规期,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做到了建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几年来共种植草坪5.8万平方米、花卉1.5万余株、树木2000余棵、绿篱5000多延长米,建成了月季园、碧桃园、金柿园,形成了乔、灌、花、草、藤配置适当,高、中、低层次合理的格局,实现了自动化节水灌溉、艺术化节能照明,呈现出绿树成荫,绿篱成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硕果累累的园林景观,为官兵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休闲的工作、训练、生…  相似文献   

11.
PEG模拟水分胁迫对香椿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椿种子为材料,采用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香椿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EG处理胁迫对香椿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随着PEG浓度的上升,香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及幼芽长度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OD、SOD活性呈上升趋势;低浓度的PEG对香椿幼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对香椿幼根的生长均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椿种子发芽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香椿种子发芽率有物理,生理,生化等方法。用直观法,红四氮唑(TTC)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导电法,吸胀状态测定法对香椿种子的发芽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TTC,蓝墨水染色法测定香椿种子的发芽率,测定迅速,方法简便,容易掌握,结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测定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闽东沿海山地香椿湿地松混交林生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义 《防护林科技》2012,(4):26-28,36
通过对不同混交比例的香椿湿地松混交林与香椿、湿地松纯林的生长比较,并进行成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椿与湿地松混交后,不同的混交比例,其生长量不同,在混交比例为1∶2时,香椿湿地松生长量明显提高;在混交比例为1∶1时,香椿的生长量提高,而湿地松的生长量受到影响。香椿湿地松以适当的比例进行混交造林,因种间关系协调,改善了林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且混交比例在1∶2时,其生长效果佳,是闽东沿海山地理想的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条件香椿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香椿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硬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冲击韧性:Ⅱ级地>Ⅰ级地>Ⅲ级地,顺纹抗剪强度:Ⅱ级地>Ⅲ级地>Ⅰ级地。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间差异不显著。香椿人工林木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质指标Ⅰ级、Ⅱ级、Ⅲ级地3者间有的指标差异极显著,有的指标差异显著,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浙西南速生工业原料林阔叶树种评价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浙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基础上,针对营造工业原料林的需求,制订阔叶造林树种选择标准.以生长量、适应性、造林特性和经济特性为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确定了11个评价指标,采用5分制提出了每一个指标的分级标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指标分值和权重,对实地调查和资料检索确定的20个参选树种(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毛红椿(Toona ciliate var. pubescens)、杨树(Populus deltoides)、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香椿(Toona sinensis)、苦楝(Melia azedarach)、翅荚木(Zenia insignis)、桤木(Alnus cremastogyne)等综合评价表现较好.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树种特性和浙西南立地实际,建议选择毛红椿、南酸枣、香椿、桤木、杨树作为当前浙西南速生工业原料林主要阔叶造林树种,因地制宜进行推广,翅荚木可选耐寒种源进行试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香椿林分进行调查,井进行不同抚育方式、施肥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实行椿油(菜)间种是香椿幼林抚育的最佳方式;合理施肥显著促进林木生长,并以单施尿素4.5km/100m2或过磷酸钙7.5kg/100m2,15kg/100m2和22.5kg/100m2.以及混施尿素3kg/100m2加过磷酸钙15kg/100m2增多效果更为显著;若以培育香椿中小径级用材为目标,造林密度以1667~2615株/hm2为宜.并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香椿优化栽培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7.
香椿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索氏抽提法,乙醇浸提法,热水浸提法和碱提酸沉法对香椿果壳及果实其他部位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筛选出乙醇浸提法对可行的方法。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椿果壳及果守其他部位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在福建省建宁国有林场对香椿、多穗柯单一经营模式和香椿、多穗柯复合经营模式的8年生林分的生长效应和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表明,香椿、多穗柯经合理配置和人工调节可以形成复合林分,无论是香椿,还是多穗柯生长状况良好.8年生复合林分,香椿单株材积可达0.0403 m3,多穗柯嫩叶、嫩枝鲜质量平均达2.54 ...  相似文献   

19.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椿在我国一直是1种传统的中药材,它的叶、根、茎、皮均可入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香椿的研究从一些传统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香椿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笔者对香椿的化学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药理研究等进行综述,对香椿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生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14个产地种子所育的1 a生香椿播种苗为测定材料,研究了各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发现各种源香椿苗的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种源内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7~9月是香椿苗高生长的主要时期.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一北变异趋势.综合其生长表现,初步选出江苏南京和湖南洞口2个种源为苗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