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其技术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6,(19)
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顶凌覆膜避免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  相似文献   

3.
雨水集流灌溉在农业示范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实施雨水集流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降雨集流技术、雨水储存技术及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提出了雨水集流灌溉在农业示范区的应用模式,包括集雨系统、净化系统、存储系统、输水系统、灌溉系统等,并以北京顺义区农业示范区雨水集流灌溉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在该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是旱作农业区重要的抗旱技术之一。登封地处豫西丘陵山区。80%的耕地是旱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为了研究旱地春玉米的增产新技术,我们采用地膜集雨增墒覆盖技术,使地膜带上增加了两条集流沟。雨水沿着集流沟下渗到种子周围,增加膜下土壤含水量。利于出苗和玉米生长。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情况下.产量比普通覆盖法提高12.8%~16.2%。春玉米5月上旬乳熟期收获,出售鲜玉米棒。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门路。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塑料地膜,可以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所以一些地区把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温饱工程"来抓.但是,塑料地膜也存在一些弊端,比方说:它在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会阻挡雨水向土壤中渗透,降低雨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可以达到保墒蓄墒效果。一方面,该技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覆膜技术,避免水分无效蒸发,减轻风蚀和水蚀影响,保墒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具备十分明显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的大小垄面正好可以作为雨水的集流面,将平时的降雨集中起来,渗透到玉米根部,提高降雨利用率。最后,全膜双垄沟播还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减轻土壤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张飞,大伙儿联想到的就是一个字:黑.据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地膜界里也出了一个"黑脸张飞",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格膜集流增墒技术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600.0kg/hm^2以上,同时还具有增加地温、集流增墒、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受土壤墒情限制小等特点,适宜在甘当省和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地作区大面积推广。在分析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地膜玉米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1.天旱不再威胁农业丰收——经销保水剂年利丰厚。保水剂是一种超强吸水保水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只需将少量保水剂颗粒撒在土壤中,即可将大面积雨水或灌溉用水迅速吸住达到含水分500倍左右的固态水,并保持在作物根部,变成固态水,不流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我国四大栽培作物之一,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同时也是北方旱作区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大部分大豆种植在年降雨量300~600 mm的雨养农业区,由于长期面临干旱的胁迫以及粗放的栽培方式影响,导致大豆平均产量一直徘徊在1 650 kg/hm2左右,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用地膜全地面覆盖,使整个田间形成沟垄相间的集流场.将农田的全部降雨拦截汇集到垄沟,通过渗水孔下渗,最后聚集到作物根部,成倍增加了作物根区的土壤水分储蓄量,实现了雨水的富集叠加利用,  相似文献   

1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效果。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顶凌覆膜避免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  相似文献   

13.
1试验目的 了解"博亚"保水拌种液和"黑金子"营养保水剂,两种保水剂在浅山旱地油菜田的保水抗旱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包头市农用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但随着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在局部地区造成"白色污染",严重制约了农业绿色发展,防控地膜污染十分紧迫和必要,为此,分别调研包头市2个地膜使用量较大旗县:土右旗、固阳县,通过走访农资经营商、与家庭农场交流、与当地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地膜回收利用企业座谈等形式,对包头市地膜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液体地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质素液体地膜对不同土层深度含水量、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液体地膜的保水效应时20~30 cm的土层影响显著,土层含水量平均较对照处理提高7.81%;对土壤的保温性能略低于塑料地膜,5~15 cm土层温度平均较对照处理提高了3.64%~6.59%.  相似文献   

16.
以集水、保水、用水为指导思想,研究了双垄沟集流增墒技术对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垄沟集流增墒栽培较常规的沟垄栽培含水量提高,株高、株半径、单株结薯数增加,增产14.22%。  相似文献   

17.
地膜蔬菜的套复种栽培技术,能充分发挥地膜的保温、保水、保肥等诸多优点,而且一次投入两茬受益.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云南农业》2013,(2):70
"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是采用保水剂、缓释剂为基质,辅之以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等功能性辅助剂复合而成的超细粉状种衣剂,是一种先进适用、效益显著的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它能起到保水抗旱、防病治虫、壮苗壮根、省工节本的功效.其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水抗旱."旱育保姆"种衣剂包衣播种后,能很快吸收苗床底墒水,在根部形成直径2~2.5 cm的"蓄水球囊",保证种子出苗和秧苗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显著提高种子出苗期的抗旱能力,促进早出苗和育壮苗;二是防病治虫."旱育保姆"内含杀菌剂、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地膜蔬菜的套复种栽培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地膜的保温、保水、保肥等诸多优点,而且一次投入两茬受益.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我县山区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就如何掌握好山区集雨节灌技术,充分利用降雨充沛的气候优势,采用经济实用的集雨方式集贮天然降水;在干旱季节,根据作物需水规律,结合非充分灌溉原理,采用低压滴灌、人工浇灌等方式,给作物灌"关键水"、"救命水",可有效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集雨集雨方式分人工集流面集流和天然集雨场集流。我县山区由于降雨径流较大,多用天然集流面集流,而人工集流场则主要为固定集雨式,常用的有硬化路面、屋面、场院等集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