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豆优良品种合丰51号是利用当地主栽品种为核心亲本、用改良的扁茎大豆中间材料为改良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扁茎大豆作为大豆的一种突变体,是大豆育种过程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材料,该性状由隐性基因(f)所控制,同时又有少数修饰基因起作用。扁茎大豆优点是顶端花序轴长、顶端及每节花数与荚数多、叶片数目多,属特殊株型材料,其缺点是秆软、不抗倒伏和百粒重小。  相似文献   

2.
国外大豆资源利用与小粒大豆品种创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利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改良与创新小粒大豆品种,此研究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引入与鉴定的基础上,以国内小粒豆品种龙小粒豆1号(龙9777)为母本,与日本小粒豆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对后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与试验,创新出合交05-1478(合丰54号)、合交05-1483(合丰58号)两个小粒大豆品种。概述了国外资源利用与小粒豆品种创新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引入与利用优异的国外小粒大豆品种资源,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创新与改良小粒豆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扁茎大豆选育节多花多荚蜜的大豆新品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1994年开始利用扁茎大豆节多、花多、英蜜的优点,针对其秆软不抗倒伏的弱点,选择秆强倒的优良亲本材料与之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择与改良,现已选育出直立、抗倒伏、节多、花多、英密、优质、比主栽品种合丰25增产10%~25%的高产或超高产大豆新品系48个,其中绥98-6074、绥98-579已参加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我所 1 994年开始利用扁茎大豆节多、花多、荚密的优点 ,针对其秆软不抗倒伏的弱点 ,选择秆强抗倒的优良亲本材料与之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择与改良 ,现已选育出直立、抗倒伏、节多、花多、荚密、优质、比主栽品种合丰 2 5增产 1 0 %~ 2 5%的高产或超高产大豆新品系 48个 ,其中绥 98 60 74、绥 98 579已参加 2 0 0 1年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选择综合性状较好、脂肪含量23%以上的大豆品种与具有Peking、Hartwig抗线虫基因的抗线虫品种(系),有性杂交。杂交后代的低世代,在大豆胞囊线虫病圃进行抗线虫鉴定、选择;高世代,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病土盆栽鉴定及品质跟踪分析,定向选择。选育出庆农05-1028、05-1009、05-1071、07-1115、07-1568、08-2535等6个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号生理小种,脂肪含量22%以上的新的种质资源。该种质聚合了国内外抗线虫病、高脂肪、高产品种(系)的优良基因,遗传基础广泛,可做为大豆抗胞囊线虫兼高脂肪育种的亲本材料,这些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68-368
开展高油大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油脂企业效益;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的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进行品质化验分析,从中鉴定出油份含量在22.5%以上的高油大豆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高油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高油大豆血缘,为今后高油大豆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抗灰斑病的美国大豆品种拉姆配吉(Rampage)、俄亥俄(Ohio)、维尔金(Wilkin)作为亲本,与东北春大豆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回交改良,已育成合丰27、28、29、32号4个高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利用国外抗病资源,在连续接种条件下定向选择,既可改良丰产感病的推广品种,又可创造新的品种类型,提高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国扁茎大豆进行杂交育种,在组合配制时采用了梯级杂交的方式,定向选择,成功育成了合丰51、合丰53两个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43.8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增产14.2%。合丰53在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生产试验中6点平均产量2613kg/ 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9.9%。说明梯级杂交是品种改良成功的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1,(4)
分析台糖系列甘蔗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群体的农艺性状,筛选出优良亲本组合,为甘蔗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1个台糖系列亲本及其与国内外品种选配的11个组合为材料,应用DTOPSIS法对其杂交后代群体的株高、茎径、锤度、丛重、锤重、空蒲心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杂交组合ROC 25×桂糖92-66的综合表现优于ROC 22(ck),可重点观察后代群体,亦可列为生产性杂交组合计划,适当加大杂交力度。  相似文献   

10.
以优良粳稻恢复系K1863为主体亲本,以国际水稻分子育种品种资源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并回交,获得了100多个K1863回交改造后代群体。对其中部分K1863回交改造后代进行了表型性状鉴定,初步表明被鉴定的多数K1863回交后代获得了主体亲本K1863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在回交后代中产生了稻瘟病抗性、耐盐性优于主体亲本K1863的材料,而且部分K1863回交改造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也优于主体亲本K1863。从而说明,利用国际水稻分子育种品种资源,通过大量回交,不仅可以在保留主体亲本的重要性状、保持与主体亲本性状相似性的同时,获得一些主体亲本本身不具有的有利性状,并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于主体亲本的回交后代,因此通过本方法获得的回交后代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本文还探讨了对这些K1863回交改造后代进行进一步利用改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的6个大豆品种为亲本,通过双列杂交配置杂交组合,测定了两个环境条件下亲本、F1和F2种子的异黄酮含量。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 其次为胚(子叶)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影响较小。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互作效应。异黄酮含量的机误方差较大,说明异黄酮含量更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影响。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 选用豫豆29或郑90007亲本有利于增加杂种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提高品质改良的效果。胚显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极显著,表明种子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会同时存在,而且是不受环境影响的主效应基因。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生态来源的6个早熟大豆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研究F_1、F_2单株产量等性状的亲子关系、杂种优势,配合力、M·S·g/M·S·s值、遗传力、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早熟大豆杂种F_1、F_2单株产量等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值、中亲值密切相关;F_2出现超亲分离,分离幅度、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生态差异有关,单株粒重与鼓粒—成熟期密切相关,与开花—鼓粒期相关不显著,因此缩短开花—鼓粒期是提高大豆杂种后代早熟高产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种选育中亲本选择及筛选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参考。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TOPSIS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09份大豆品种6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5964~2.8692,变异系数为6.79%~20.1%,其中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低,遗传最为稳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79.98%,并构建优良品种评价方程S=0.48S1+0.31S2+0.21S3。运用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选出7个综合排名靠前的品种,可在新品种选育中作为优良亲本使用。通过聚类分析将109份大豆品种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良大豆品种,第Ⅴ类仅有‘登科2号’具有极短的生育期,可在无霜期短的地区进行推广或者参与极早熟品种的选育。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类型繁杂多样,大豆育种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是高品质大豆品种匮乏,还需着重关注大豆高油、高蛋白育种,并且选育亲本大多来源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而本地品种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也是限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  相似文献   

14.
高油酸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品质稳定性和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高油酸花生的育成品种类型较少,遗传背景不够丰富,育种手段比较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发了AS-PCR-MP高油酸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优化了KASP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近红外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及南繁加代技术,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花15、远杂9102、豫花9327、豫花9326四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轮回亲本, 5年内连续回交4代、自交4代,定向获得了4个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BC4F4和BC4F5稳定高油酸改良材料24个。调查分析了BC4F4和BC4F5单株的13个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的相似度,并利用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之间的差异SNP的KASP分子标记进行了BC4F4和BC4F5株系的轮回亲本遗传背景检测。结果表明,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在BC4F5的比例为79.49%~92.31%。本研究为快速高效改良花生油酸含量探索了新的方法,获得的新品系拓展了高油酸花生的遗传背景,获得的一系列近等基因系可作为遗传研究材料进一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拓宽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大豆在南繁条件下的杂交结实率,本研究选用7个东北春大豆早熟品种,在海南三亚进行光照处理和杂交技术试验,观察供试品种在长日照(18 h)处理和三亚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植株形态、生长发育进程、花器官特征和花粉育性的变化,并研究光照处理、母本是否去雄和母本花蕾大小对杂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冬季自然短日照致使大豆开花持续时间缩短,株高、花朵数量和单花重量降低,花朵及其各组成部分变小(P<0.01),花粉败育率上升(P<0.01)。以自然短日照处理植株作母本、长日照处理的材料作父本,在母本植株上选大花蕾,采用不去雄杂交,获得64.36%的杂交结实率,可基本满足杂交育种的需要。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南繁条件下提高大豆杂交成功率的综合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及选育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大小及其稳定性,进一步探讨杂交大豆选育方法,通过对2006—2010年异地鉴定试验初次测产及二次测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同常规对照品种比较,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显著。大豆杂交种各产量性状间差异明显,这是由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决定的,与杂交种的亲本的遗传基础及配合力有关。杂交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枝数等产量性状,为杂交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出了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2.3万余份,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的利用率仅为1%左右,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尤其是缺少多年多点的评价,难以有目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1%)的同时,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在构建方法方面,从SSR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4个方面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大豆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国外种质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SSR标记对32份中国大豆品种与40份国外引进大豆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引进国外大豆种质对中国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在2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变异,中国大豆和引进国外大豆平均等位变异数分别为6.0和6.9个,遗传多样性指数都为0.71,国外品种中检测到48个特有等位变异,而中国大豆中仅检测到22个,且共有等位变异在中外大豆中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聚类分析也发现中国育成品种与国外引进大豆存在较大差异。遗传组成分析发现,Amsoy和十胜长叶2个国外种质的引入使5个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增加了23个国外种质特有等位变异;其在育成品种中的保留比例为29.13%,但不同遗传背景中保留的等位变异不同,说明国外种质在中国大豆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仍有很多特有等位变异没有被利用,可以继续作为亲本在中国大豆改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过初次测产、一次测产表现优良的20份杂交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参试的20份杂交大豆组合中比高产对照黑农38号增产的组合19个,增产幅度为2.39-61.33%,其中增产15%以上的组合11个,占参试组合的55%;增产2.39-14.76%的组合8个,占参试组合的40%;减产组合一个(-11.4%),占参试组合的5%。产量性状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变异程度不同。杂交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枝数等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