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2,4-D诱发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是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界又一引人瞩目的问题。本文以小麦为试验材料,观察到一定浓度的2,4-D虽能诱发小麦根部结瘤,但结瘤后的小麦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用乙炔还原法测不出这些麦瘤具有固氮活性。以抗药性标记的根瘤菌进行追踪试验,证明根瘤菌在麦瘤中出现机率仅为30%左右,有半数以上的麦瘤不含根瘤菌。试验再次表明小麦“根瘤”实际上是2,4-D直接引起的对作物本身有害无益的病态变异,而不是共生的固氮根瘤。  相似文献   

2.
几种植物激素诱导小麦结瘤固氮的研究StudyonInducingWheatNodulationandNitrogenFixationwithSeveralKindsofPlantHormones许多研究已证明,植物激素2,4-D诱导根瘤菌与非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3.
根瘤菌(Rhizobium)对非豆科作物的侵染及侵染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我国报刊上出现了关于磁化技术诱发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问题的争论,在农业科技界引起普遍的关心和注意,本文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证明一定剂量的磁化处理有促进黄瓜植株鲜重增加、生长健壮的作用,但未观察到磁化诱导黄瓜植株结瘤、固氮现象。试验还首次证明,根结线虫可以将根瘤菌引入黄瓜根结中,但进入黄瓜根结中的根瘤不能正常表达原有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根瘤菌与非豆科植物Parasponia(榆科)的共生同氮给了人们启示,近年来诱导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研究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能否把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转移到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类作物上? 我们从1988年开始诱导根瘤菌与稻类结瘤共生的探索研究,以植物生长素2,4-D处理稻苗根系并接种根瘤菌,采用适合稻苗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探讨稻苗接种处理的适宜时期,比较不同稻品种诱导结瘤的情况以及瘤切片的电镜观  相似文献   

5.
人工诱发小麦类根瘤的固氮作用TheNitrogenFixationofPara-nodulesontheWheatRoots自1984年开始,用植物激素(2,4-D、豆科威、绿黄隆等)和酶诱导法,将固氮根瘤菌导入小麦等非豆科植物诱发成人工类根瘤,结瘤...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生长激素2,4-D处理非豆科植物稻苗并接种固氮菌,诱导固氮菌与幼苗结瘤(类瘤)共生.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如下:不同稻品种的始瘤日期、结瘤率及固氮酶活性有所差异.在12个供试品种中,始瘤期需3~12d;结瘤率为20.5%~100%;固氮酶活性(乙炔还原法)最高的达77.6nmol株-1d-1.稻苗经2,4-D处理后接种弗兰克氏菌,取得与根瘤菌相似结果.这是弗兰克氏菌应用于农作物的首次报道.固氮菌与稻苗共生固氮有促进生长、延缓衰老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根瘤菌与禾本科作物之间的一种新的共生关系,对研究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根瘤菌能为作物提供氮营养,但豆科作物生长的早期,根瘤菌发挥作用之前,还应根据土壤肥力适量为作物补充氮肥。当豆科植物转入生殖阶段后,大量的同化物质向籽实积累,此时根瘤衰败,固氮作用减弱。此外,磷有利于根瘤的发育和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所以要重视施用磷肥。适量的钾、钙营养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低pH条件下加入Ca~(2+)可使苜蓿结瘤提前,结瘤率提高。因此,  相似文献   

8.
外刊文摘     
<正> 野生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的观察研究——浙江省农科院,陈德根,《中国油料》,1982,4:45-47.采取盆栽和自然野生群落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大豆根瘤共生固氮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根瘤多为球状,盆栽条件下结瘤多,野外观察仅10-15个.不同发育时期野生和栽培大豆主侧根的根瘤比例不同,野生大豆生长后期根瘤衰老比栽培大豆迟缓,根瘤固氮高峰出现在分枝期,根瘤菌能回接根瘤,对栽培品种都能侵染结瘤,但接瘤效果不同.栽培大豆接种野生大豆根瘤菌后结瘤多,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黄世贞主持的“诱导稻类结瘤固氮”研究,经3年多努力获得成功。总理专项基金——全国非豆科作物固氮课题主持人陈廷传等专家一致认为,此项研究的成功是稻类固氮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氮是作物需要最多的营养元素,如何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固转移到稻类作物上,是国际生物固氮研究的新兴课题,我国也把此项研究列为总理专项基金的3个主要课题之一。3年多来,黄世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几种豆科绿肥的固氮活性,发现固氮活性的高低与根瘤数量、着生位置以及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根瘤形成是根瘤菌生长繁殖和它们生命活动的结果。在农业上,往往通过接种菌剂来增加土壤中的根瘤菌数及提高其结瘤率,达到增产的目的。可是,土著根瘤菌对接种的高效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情况下豆科作物也能产生根瘤菌 ,但根瘤形成的晚且固氮能力弱。在目前栽培水平下通过改善根瘤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可有效增加根瘤的数量和活跃程度 ,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 ,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具体措施如下。1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包括根瘤菌在内的各种土壤微生物的培养基 ,根瘤菌数量是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而增减。因此 ,增施有机肥料是提高根瘤菌数量的基本措施。生产上已证实 ,豆科作物当年当季亩施有机肥 30 0 0~ 40 0 0kg ,其根瘤菌数量可增加 1 .5~ 2倍 ,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2 增施磷钾肥料豆科作物除早期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氮源对结瘤烟草生长和固氮的影响。[方法]用豇豆512根瘤菌(R. Leguminosarum)诱导烟草结瘤并研究不同氮源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O3-和NH4+均能促进植物生长和类根瘤的形成;(NH4)2SO4对植物生长和类根瘤形成的促进作用比前两者差。[结论]烟草类根瘤具有一定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肥料,即细菌性肥料,简称菌肥.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硅酸盐菌肥等.它是一种新型的肥料,在生产上,尤其是近10多年来,已被广大农民朋友普遍接受.微生物肥料有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氮素.例如根瘤菌类肥料,其中的根瘤菌侵入豆科作物根部,在根上形成根瘤并演变成类菌体后,利用豆科作物寄主提供的光合作用产物,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成氨进而转化成作物能吸收利用的优质氮素肥料;许多固氮微生物,如共生的固氮根瘤菌,均有固氮酶,它们在通常的情况下都能将氮转化变成氨.根瘤中固定的氮素可以被作物全部吸收,其利用率比化学肥料高.  相似文献   

14.
非豆科作物和固氮微生物在协助菌影响下形成类根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果胶细菌处理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植物幼苗根系,根毛随着果胶细菌处理的时间而逐渐损伤,消除,然后,分别接种田菁根瘤菌,花生根瘤菌,扁豆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和固氮螺菌;幼苗移栽20-25d左右,根素即被感染而结瘤。白菜结瘤率可达95%;黄瓜率为50%左右。根瘤的石蜡包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明显地见到从根瘤的外皮层细胞至靠近中柱细胞,均有细菌分布。菌株ORS571和147-3在白菜上形成的根瘤用  相似文献   

15.
根瘤菌肥料是指用于豆科作物接种,使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接种剂。本文以分离到的一株花生根瘤菌为试验材料,对它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根瘤菌的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量为10%,培养基的pH为7.5,培养温度为28℃。同时介绍了花生根瘤菌菌肥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豆科植物的突出特点是能与根瘤菌结瘤形成共生体,在自然环境中,豆科作物根瘤内部的根瘤菌在常温、常压下,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直接提供给植物氮素营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共生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永芳  范海 《现代农业科技》2008,(4):103-104,106
豆科植物能够与根瘤菌建立共生关系而结瘤固氮,结瘤信号途径中Ca2+在根瘤以及根毛质膜去极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钙在结瘤形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真菌促进紫穗槐结瘤数量及提高固氮能力的机制,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结合结瘤因子生物检测法,研究了菌根化紫穗槐苗木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诱导效果,以及结瘤因子紫穗槐苗木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菌根分泌物能够显著诱导根瘤菌产生结瘤因子,HPLC检测图谱33min出现的色谱峰物质能够诱导紫穗槐的根毛产生变形;结瘤因子回接盆栽紫穗槐实生苗结果表明,在灭菌基质上播种的紫穗槐苗木能够产生根瘤原基并结瘤,且双接种结瘤因子和AM真菌处理的紫穗槐苗木产生根瘤原基的数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结瘤因子处理的苗木;结瘤因子提高了紫穗槐的菌根侵染率,结瘤因子的量越大,AM真菌对紫穗槐的侵染效果越显著;结瘤因子与AM真菌混合接种能显著提高紫穗槐苗木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因敲除构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突变株,研究突变株的抗氧化和共生固氮表型。结果表明:ohr B基因不影响菌株在自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但对氢过氧化枯烯(cumene hydroperoxyde,Cu OOH)、过氧化氢(H2O2)、次氯酸钠(Na Cl O)等氧化物敏感,且在Cu OOH胁迫下,相比野生型菌株,突变株的存活率显著下降。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豌豆根瘤菌ohr B基因表达不受H2O2诱导,且ohr B基因的缺失对其他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共生实验表明,ohr B基因对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及根际定殖能力没有影响,但在7 d瘤龄的豌豆根瘤类菌体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对根瘤菌结瘤能力有影响。ohr B基因虽对豌豆根瘤菌的自生生长、共生固氮、根圈定殖没有影响,但在抗氧化及竞争结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可以固定大量的氮。根瘤菌剂接种豆科作物是一项普遍推广应用,有效的农业技术。但由于大量土著根瘤菌的存在,产生竞争障碍,降低了接种菌剂的占瘤率。大多数的著根瘤菌对春雷霉素敏感,因此接种抗春雷霉素的高效结瘤固氮根瘤菌,并用春雷霉素处理种子,可抑制土著根瘤菌,提高接种菌剂的占瘤率,从而达到高结瘤,高固氮和提高产量珠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