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但县域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较少。文中以苏尼特右旗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经营制度,划分1976-1983、1984-1990、1991-2002、2003-2008四个时序段,将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草场载畜量、肉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作为驱动因素,分别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畜牧业产值和牲畜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作为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始终影响和限制畜牧业的发展,而在市场经济引入牧区后,市场因素对该地区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长期看,该旗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干旱加剧以及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都必将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牧区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基于宁南偏旱区的基本资源特点,分析了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对策的措施。退耕还牧,改善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提高畜牧业经营的综合效益;强化意识,增加畜牧业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农业特色产业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统计数据和部分调查资料分析了额济纳旗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灌溉用水量的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作物最具优势,可以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分析了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适宜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畜以猪为主,肉以猪肉为主是渭北旱塬畜牧业资源及生产配置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既不利于区位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形成畜产优势,促进畜牧业发展;也不利于食物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水平提高。为此本文从渭北畜牧业资源配置、生产配置现状问题出发,运用模糊数学、系统工程等原理,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该区畜牧业资源及生产配置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增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小麦、水稻是世界3大粮食作物.我国玉米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玉米用途极广,既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又是主要的饲料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食品深加工的需要,以及在南方种植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牧区畜牧业的特点及其分区,各牧区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北干旱地区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畜牧经济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产业部门为干旱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就畜牧业来说,虽然有大片的天然草场和大量的农手物秸秆,但由于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作物和牧草的产量低而不稳;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部分地区的群众还滑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发展该区的经济关键是:第一要抗外向型,以输出为目标,充分发掘资源优势,瞄准省外和国内外市场;第二要正确选择头业──畜牧业,作为突破口。(1)立草为业,种草养畜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宁夏南部高寒易旱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畜牧业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该地区发展畜牧业重点是应在加强基础建设,改善饲草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养猪,养牛业,重视畜食改良及科学管理,畜群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宁南旱区主体畜牧业—牛羊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宁南旱区的基本资源特点,分析该区畜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今后中、近期国内外市场和回族群众的需要,提出畜牧业应以发展牛、羊为主体的草食家畜的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应采取的主要举措:极力改善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经营的综合效益;广泛应用经济杂交;坚持基地、体系建设;强化科研与科技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0.
雪灾是造成我国高寒地区畜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灾害恢复力理论对增强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甄别草地畜牧业灾后恢复薄弱环节,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本文以脆弱性与恢复力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结合雪灾特点和草地畜牧业系统属性,构建灾害恢复力综合模型和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5年青海省果洛州草地畜牧业雪灾恢复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纵向上,1990—2015年果洛州草地畜牧业恢复力呈波动上升态势,根据变化速度可分为快速上升(1990—2003年)和缓慢上升两个阶段(2004—2015年),系统承灾能力显著增强,阈值范围扩大;(2)空间上,玛沁县恢复力最强,玛多县恢复力最弱,高值区呈现由西北向东南转移趋势,恢复力空间差异有所减小;(3)雪灾是影响草地畜牧业恢复力的核心要素,防灾建设能力对恢复力有重要影响,减灾行为对恢复力的调控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原理在现代畜牧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生态学这一概念自 186 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E·Haeckel首先提出后 ,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指导理论。现在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作为优先发展行业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生态学理论指导现代畜牧业建设 ,使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就现代畜牧业中对生态学几个基本原理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方向。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畜牧业是新疆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根据物业生产和市场供求的实际情况,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牧区建立育肥商品畜源基地,农区发展育肥,建立着牛肉生产基地;同时,建立各级粗精饲料生产供应网络,保证畜牧业低成本运转,促进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北地区农牧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随着北方沿海、沿边商埠的开放及其经济辐射作用的加强,西北地区的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和外向化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对近代西北地区皮毛贸易规模的变化,以及人类挖掘甘草和苁蓉等对农牧业的破坏状况,探讨人类在农牧业上掠夺式的经济活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认为,片面追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农牧业开发,导致了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15.
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分析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充分体现资源优势,以牛羊为主的农牧结合型调整优化模型.实施该模型,可使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述3市旗种植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2.15倍、2.08倍、1.52倍;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调整前的1.99倍、1.83倍、1.29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宁夏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宁夏南部山区属半干旱区 ,90 %以上的耕地为旱地 ,加速旱作农业开发 ,对促进该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开发在宁南山区的地位与潜力 ,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需求。针对区域资源特点提出该区域旱作农业开发的三个战略阶段 :即强农促牧、农牧并举和稳农重牧阶段  相似文献   

17.
人工饲草料地生产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安沙舟 《干旱区研究》2004,21(2):150-156
在牧区草料的匮乏严重阻碍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牲畜头数增加 ,草地过牧 ,使生态环境遭受着严重破坏。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 ,对其畜牧业生产系统的草、家畜生产和能物流流转情况进行了研究。运用能物流高效持续利用原则和线性规划法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人工饲草料生产子系统的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 ,系统优化后 ,全年舍饲的载畜水平大大提高 ;人均年收入由现行系统的 1 70 2元增加到 5 4 86元 ;系统优化后不仅大大减轻了放牧对天然草地造成的压力 ,而且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 ,改善土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