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火毛虫,共有30余种,我国分布有27种,是松毛虫种类最丰富的国家,食害松属、柏属、杉属等针叶树种,是我国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为典型代表,给林业生产、生态安全、居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天幕毛虫,又叫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它的卵块顶针状排列。危害苹果、梨、桃、李、杏、葡萄、樱桃等,初龄幼虫结网群集危害,稍大后分散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仅留叶脉,咀爵式口器。此虫一年一代,以孵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孵化活动,结网群集,经过45天左右,到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羽化成虫,然后取食、交配、产卵,再次以卵越冬。习性有以下6点:1.成虫昼伏夜出活动;2.成虫具有趋光性;3.产卵习性在细枝上呈顶针状排列;4.有滞育现象;5.初龄幼虫结网群集危害,并有吐丝习性。幼虫稍大时分散危害;6.化蛹时蛹外有黄色茧,化蛹场所很多,有树皮、缝…  相似文献   

3.
桦天幕毛虫室内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危害天然次生林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桦树、山杨、黄刺梅、沙棘、辽东栎、鹅尔栎等。在多年野外调查中发现,卵、幼虫都易采集到,而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后就很难找到。为观察其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得到完整的生活史标本,我们于2004年5月至7月,在室内饲养了桦天幕毛虫,并取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1松毛虫的生活史及习性 松毛虫的生活史一年一代,大部分以3~4龄在树干基部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过冬,翌年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10℃时,越冬幼虫开始上树为害,一般在4~5月份上树为害。6~7月份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化蛹,7~8月份羽化为成虫,数天后产卵,卵期约10~12d孵化成幼虫,8~10月份新生幼虫开始上树为害。11月份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类是我国林业上的大害虫,这类昆虫在我国和南亚范围,种类丰富,生活习性亦各有差异,常有大发生危害现象,各种针叶树尤其松树,受害严重;也有危害阔叶树的。幼虫是毛虫,成虫一般枯黄色,体形较大,属于枯叶蛾科。据最近研究,这类昆虫,至少有四属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可分为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老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越冬后的幼虫,取食量大增,被害林木常常大片光秃以致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多 1年发生 1代,以 3~ 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越冬。翌年春 4~ 5月,油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5.7℃、落叶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8~ 10℃时上树危害, 6月中旬结茧化蛹,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初出现秋代幼虫, 10月份下树越冬。   2…  相似文献   

7.
在孟滦林区 ,危害华北落叶松的森林害虫较多 ,松腮扁叶蜂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该虫生活习性复杂 ,世代不齐现象十分突出 ,化学防治由于药效时间短 ,且对叶蜂的卵及蛹根本不起作用。鉴于该虫以幼虫危害 ,于 1 997年进行了用红树蚁除治腮扁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 ,效果良好。1 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松腮扁叶蜂 ( Cephalia Lariciphila)在孟滦林区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入土越冬 ,潜入土层下 8cm左右 ,从入土越冬至第 2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 ,遇适宜温度成虫开始交尾 ,产卵。卵期为 8d左右 ,初孵…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年观察研究发现,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在雪松上能正常取食、化蛹、羽化、产卵、孵化而完成整个世代发育,其生态习性、危害程度及虫态历期同在赤松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赤松毛虫危害雪松必须自初孵幼虫开始。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在敖汉旗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进行危害,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木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是松树林的天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松毛虫属全世界已知的有28种,其中发生面积大,经常成灾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6种,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相似文献   

11.
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是森林、果园的食叶害虫,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吃光,乃至造成全林死亡。为了探讨寄生蜂对该虫的抑制作用,笔者于1978~1984年,对其8种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寄生与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试验。1 寄生蜂种类观察发现,天幕毛虫卵、幼虫、蛹期寄生蜂有以下8种。(见表1)2 生物学特性2.1 越冬态上述8种寄生蜂的越冬态有以下5种。以幼虫和蛹在寄主卵内越冬(如松毛虫赤眼蜂和大蛾卵跳小蜂);以幼虫和蛹在寄主幼  相似文献   

12.
<正>油松毛虫又名松虎,是危害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危害特点是幼虫取食针叶,严重时整株叶片被吃光,像火烧状。该虫以3-4龄幼虫在树干根部树皮缝中及周围杂草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6月中下旬结茧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平均产卵234-628粒/只,8  相似文献   

13.
梦尼夜蛾是阔叶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梦尼夜蛾在阿尔山林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4月27日~5月2日,4月末成虫开始产卵,产卵盛期为5月10日,卵孵化始见期为5月16日,孵化盛期5月25日,6月2日孵化结束。幼虫共5龄,幼虫期与气温有关。幼虫危害始盛期为6月中旬,危害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幼虫化蛹始见期为7月上旬,盛期为7月中旬。蛹期最长,从7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时长约为9个月。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系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我国共有28种,是世界上松毛虫种类最多的国家。松毛虫的为害被喻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毒绳防治松毛虫是利用松毛虫幼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树干上设置药物屏障毒杀越冬幼虫。具有对其它有益生物伤害小,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不受环境限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l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在我国台湾、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及广西等省(区)。该虫一年发生1至2代,以幼虫危害,主要危害思茅松、云南松、海南松、云南油杉及马尾松等。在云南思茅及临沧等地区,常与云南松毛虫混同发生于思茅松林内,为害甚为严重。1983年6月在云南省安宁县温泉一带发现大量思茅松毛虫自然罹病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6.
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n mer-atus)是树粉蝶和天幕毛虫幼虫的主要寄生蜂之一,发生于6月上、中旬,寄生于树粉蝶的寄生率最高达59.1%,平均26.3%。1 菜粉蝶绒茧蜂越冬态及发生规律菜粉蝶绒茧蜂以老龄幼虫或蛹在树粉蝶幼虫体内越冬,翌春寄主虫开始取食后,蜂老龄幼虫开始钻出寄主体外,结茧化蛹。该蜂发生规律:6月份在树粉蝶幼虫体旁结茧化蛹,7月份在白菜地菜青虫体下结茧化蛹,8月份在甘兰地菜青虫上结茧化蛹羽化,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松毛虫幼虫取食松树针叶,危害严重时,针叶被全部吃光,导致树小大面积枯死,因此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旃发生的虫种为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虫体中等,取食樟子松新老针叶,对樟子松人工林有严重威胁。生活史及习性5月中旬越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6月中旬羽化末期,即成虫交尾产卵。每一雌成虫产卵约40粒。6月下旬成虫活动末期,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在初孵阶段,由危害新梢针叶使其身体逐渐增长,活动力也增强。食新梢针叶过程完成于幼龄阶段,需3—5天。之后,转移到先一年生的梢部吃针叶。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幼虫的危害期。尤  相似文献   

19.
1 生活习性青杨天牛 ( Saperda populnea L.)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 ,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该虫在杜蒙地区 1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翌年5月初开始化蛹 ,5月 1 8日进入羽化盛期 ,成虫飞出羽化孔 4天左右开始交尾 ,1~ 2天后开始产卵。卵的孵化盛期是 6月 7日。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 ,继而取食木质部 ,最后蛀入髓心。被害枝干形成纺锤状虫瘿。该虫在杜蒙地区最高有虫株率 1 0 0 % ,虫口密度 1 8头 /株 ,严重影响了成材。该虫对 2~ 5年生的幼树危害最大 ,整株幼树常因主干髓部受到危害而死亡。2 防治方…  相似文献   

20.
桉蝙蛾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ier是速生桉主要蛀干害虫。连续3 a在发生区通过定点、定期、定量采集幼虫,设立网棚观察和室内饲养,研究该虫生物学习性。桉蝙蛾在广西博白县1 a或2 a发生1代,成虫4月上旬羽化,有2种色型,雌虫产卵量大,卵粒散落地表,4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共12龄,低龄幼虫在表土层生活,3龄至老熟幼虫在寄主枝干内独立蛀食,6月至翌年1月是幼虫主要危害期,2月下旬化蛹。在博白地区该虫寄主约有2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