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稻曲病的抗性级别及稻曲病田间发病情况,采用自然感病辅以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2份常规粳稻田间稻曲病发生病穴率、病穗率、稻曲球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病穴率范围为0.89%~90.00%,平均病穴率22.49%,病穗率范围为0.04%~14.11%,平均病穗率2.63%,病情指数范围0~5.02,平均病情指数1.08,筛选得到‘松粳14’、‘W01’、‘W38’等3个免疫品种,42个抗性品种,抗性品种共占87.10%,总体抗感比为54:8。黑龙江省南部稻区大多数水稻品种对稻曲病具有抗性,品种间对稻曲病存在抗性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明确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主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抗性。收集了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13 个,对其同时进行盆栽接种和大田接种尖孢镰孢菌的抗性分析试验,大田接种试验设不接种对照。‘垦丰16’和‘合丰55’的抗性最好,盆栽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3%和20.67%,大田接种试验中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55%和22.89%,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减产率最低,分别为3.55%和3.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垦丰16’和‘合丰55’是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尖孢镰孢菌根腐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快速评价烟草青枯病抗性的室内鉴定体系,并为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遗传规律的研究和选育优质抗性品种奠定试验基础。本研究选用EMS诱变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获得的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型品种‘翠碧一号’、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和抗病品种‘岩烟97’作为3个对照品种。在安徽和福建病圃开展病情调查,室内接种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接种烟草幼苗,探究5种青枯菌液接种浓度(OD600=0.1,0.2,0.3,0.4,0.5)的烟草幼苗的发病情况,确定最适的青枯菌液接种浓度。结合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室内伤根浸泡法在研究烟草青枯病抗性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田间与室内病情鉴定发现突变体‘486-K’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岩烟97’(P<0.05),认为抗性高于抗病品种‘岩烟97’,室内接种鉴定的最适青枯菌液浓度为3.8×108 cfu/m L(OD600=0.3)。安徽和福建病圃的发病率与室内接种鉴定结果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33,说明室内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能够准确判定材料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为其他烟草青枯病抗性材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品种对陕西省太白县根肿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陕西省太白县塘口村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区根肿菌的生理小种和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差异,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对采自塘口村的根肿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研究了32份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塘口区的大白菜根肿菌为7号生理小种。32个参试品种中有5个经大田和人工2种方法鉴定均表现免疫,其病情指数均为0,即‘百慕田CR-D25’、‘CR金将军’、‘CR金山’、‘CR兴春’和‘CR中联金宝’。这5个品种可作为塘口村抗根肿病主栽品种及育种中的抗源使用。  相似文献   

5.
枸橼C-05是抗溃疡病的柑橘种质资源,柠檬是枸橼的后代,其自交后代可能继承枸橼的抗性基因。为分析柠檬自交群体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感性规律,本研究建立了433株的‘尤力克’柠檬自交后代群体,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合子胚实生苗进行了鉴定,观察合子胚实生苗和珠心胚实生苗叶片形态学的差异,对所有自交后代离体注射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初步评价了实生后代对柑橘溃疡病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尤力克’柠檬存在多胚性,从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8对可用于‘尤力克’柠檬合子胚鉴定的引物,共鉴定出合子胚实生苗57株,确定珠心胚实生苗4株。叶形指数、叶尖指数、翼叶长、翼叶宽和叶柄长均不能作为区分‘尤力克’柠檬合子胚实生苗与珠心胚实生苗的形态学标记,但合子胚实生苗的翼叶长度变异幅度大于珠心胚。57株合子胚实生苗离体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后,5株表现为抗病,52株表现为感病;4株珠心胚实生苗均表现为感病;在372株未鉴定清楚的自交后代中,8株表现为抗病,364株表现为感病。本研究表明利用SSR分子标记还不能完全鉴定出‘尤力克’柠檬合子胚植株,可能需要更多的引物或更灵敏的分子标记才能把全部实生后代鉴定出来。利用合子胚自交后代接种鉴定,更有利于分析‘尤力克’柠檬对柑橘溃疡病的抗感性遗传规律,挖掘抗性基因,为柠檬的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的生理响应,以2个对褐斑病抗性不同的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和‘蓝孔雀’为材料,在接种立枯丝核菌后,统计了草坪草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分析不同时间点草坪草叶片内的相对电导率值、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接种前相比,接种后的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情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增大,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易感病品种‘蓝孔雀’的病情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均高于抗病品种‘午夜’,而且前者叶绿素含量的降幅也大于后者。相关分析表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多酚、黄酮及甾醇与番茄抗晚疫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番茄晚疫病抗性较强的番茄品种‘25-1’和易感染番茄晚疫病的品种‘京乐502’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病原的方法,研究多酚、黄酮及甾醇与番茄品种晚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健康叶多酚类和甾醇类含量在2 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黄酮类含量抗病品种‘25-1’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京乐502’。(2)接种后,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在2 个品种中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时间‘京乐502’晚于‘25-1’。总甾醇含量与番茄晚疫病抗性密切相关。接种晚疫病病原后,2 个品种中总甾醇含量均都呈下降趋势。随着病情的发展,感病品种‘京乐502’的总甾醇含量迅速下降,抗病品种‘25-1’下降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为培育高抗灰斑病品种挖掘优良种质资源。以1164份大豆资源(国内915份、国外145份和野生104份)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病菌条件下鉴定材料抗病性。1164份供试材料灰斑病病情指数平均为52.2%,遗传变异系数为23.9%;64.9%的品种具有灰斑病抗性;抗性最高的是‘承豆6号’,病情指数为10%;国外品种资源群体对灰斑病抗性高于野生高于国内;国内13个省份的供试材料中黑龙江群体材料对灰斑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平均病情指数为52.0%;在黑龙江品种资源的7个主要类型中,‘垦农号’系列群体表现对灰斑病最高的抗性,93.8%品种对灰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其次是‘垦鉴豆号’系列和‘绥农号’系列,抗病性品种占比分别为88.2%和85.7%;同时筛选出10份对灰斑病高抗的黑龙江品种分别为‘垦农19号’、‘垦农17号’、‘黑农43号’、‘黑农47号’、‘垦鉴豆4号’、‘垦鉴豆33’、‘绥农11号’、‘绥农12号’、‘绥农15号’和‘东农43号’。大豆种质资源灰斑病的抗病性保留着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高抗品种可以作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本研究以1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室内成株接种法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用高感品种Favorita接种后的症状为对照。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为:‘CIP09-2’、‘CIP09-13’、‘DR-6’、‘DR-9’、‘花云’、‘R1R3’、‘云薯501’、‘R2’、‘BE13-3’等9份材料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材料的9%;其它的15份表现中抗、44份表现抗病、23份表现感病和9份表现高感。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表明,聚为抗性品种的种质最多,其来源与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没有太大关系。本研究对其中4份材料进行室内成株接种,结果表明:‘青薯10号’的抗病性高于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为高抗品种;‘青薯9号’、‘2017ch-6’和‘费乌瑞它’抗性表现与离体叶片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所有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丰富,可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棚栽嫁接西瓜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发生规律,对该病害的发病、蔓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毛竹搭建塑料大棚,无毒土壤上常规或低密度移栽健康嫁接西瓜苗,移栽后6、30天剪除部分瓜苗顶叶或倒2叶约半片后,将伤口浸渍在毒源中进行接种诱发,常规密度移栽苗自然生长,低密度移栽苗经整枝始终保持单株独立;健康植株用毒源污染剪刀、手指后整枝或毒源与健康藤蔓摩擦诱发。调查病田病株自然扩展以及拔除清除病健株后直播种子和套种瓜苗的控病效果。目测法定期调查显症病株,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检测法确定病株。接种后植株染病率高。低密度移栽苗:移栽后6天接种的瓜苗24天显症、34天突增、85天高峰,分别比移栽后30天接种的植株长4、4和30天;未接种的也在移栽后70天显症、95天高峰。常规密度移栽苗接种株也有类似趋势。显症病株率和带毒株率与日平均温度关系密切。病株中不同藤蔓上的叶片和相同藤蔓内的叶片既表现显症,也有隐症,甚至终生带毒隐症。病健藤蔓摩擦病株率100.0%,而染毒手指、剪刀整枝病株率则为91.7%和83.3%。病田内病情自然扩展先相邻连续,后点片;病地拔除清除病健株后,直播瓜苗和套种嫁接苗带毒株率分别为82.4%和77.0%,控病效果17.6%和23.0%。棚栽嫁接西瓜苗(植株)从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到表现症状需要20天左右的潜伏期,继之产生显症病株突增和高峰,温度高,潜伏期短、进入突增和高峰快;隐症病株表现在株间、不同分枝藤蔓叶片间和相同藤蔓不同叶片间;移栽密度对发病无明显影响。田间扩展再侵染先相邻后点片,除了其他途径外,病健藤蔓接触摩擦传病作用大;病地当年连作重发的机率高。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栽培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对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性进行监测评价,为品种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2019连续两年在田间病圃内,对31个油菜市场品种采用人工菌丝块组织接种法接种核盘菌,调查油菜茎秆、分枝角果等组织菌核病发病程度,评价各品种菌核病抗(耐)病性。结果表明:有21个品种抗性稳定,即两年抗病性表现一致。其中‘德虹油1号’高抗(耐)菌核病,‘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中抗(耐)菌核病;‘科源油2号’、‘宜油17’等10个品种低抗(耐)菌核病。‘油研11’、‘德油5号’等8个品种低感菌核病。‘德油9号’、‘宜油19’等10品种抗(耐)性菌核病性不稳定或丧失。综上,‘德虹油1号’、‘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3个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或利用品种进行病害防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将类甜蛋白基因NP24 导入番茄,提高番茄品种的抗病能力。通过对‘京乐502’、‘耐运2000’以及‘Bolgogragsky’3 个番茄品种进行抗病性的鉴定及防御酶活性测定,选取抗病性最弱的番茄品种‘Bolgogragsky’,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类甜蛋白基因NP24 导入番茄。接种晚疫病7 天后测得‘Bolgogragsky’、‘耐运2000’和‘京乐502’病情指数分别为81.7、48.7、16.0。‘Bolgogragsky’POD酶活性在第1 天达到高峰,‘京乐502’、‘耐运2000’在第5 天到达最高峰,但‘京乐502’的酶活性一直较其他2 组高。PAL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京乐502’升得最快降得最慢,‘Bolgogragsky’升得最慢降得最快。‘京乐502’SOD酶活性在0~5 天升高而后降低,‘耐运2000’、‘Bolgogragsky’接种后第1 天SOD酶活性明显降低,后续第3、5、7 天在波动中上升。实验结果表明接种晚疫病菌后3 个品种番茄的POD、PAL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酶活性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处理组SOD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此外,经PCR验证NP24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Bolgogragsky’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柑橘青霉病是柑橘采后在储藏和运输工程中的重要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引起。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柑橘青霉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柑橘的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归纳了柑橘青霉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制剂,分析并总结了不同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柑橘青霉病防治后续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指出深入探究柑橘青霉病菌的致病机制和生物源制剂对柑橘青霉病的防控机理,推进生物防治方法与化学或物理防治方法联用,能为新型药剂的开发和建立良好的综合防治管理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发掘大豆品种资源中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优异等位变异,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载体材料。以20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鉴定材料抗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利用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采用TASSEL 3.0软件的GLM模型和MLM模型对大豆品种的灰斑病抗性与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共同检测到12个与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2.00%~15.47%,共同检测到增效作用的等位变异共有20个,其中增效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是Satt549-263(18.88),载体材料为‘合丰29’;其次为Satt372-291(17.92),载体材料为‘合丰34’。发掘到的等位变异信息和载体材料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亲本选配和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由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 (Wolf et al. ) Young et al.]侵染引起的新病害,是香料烟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本文采用自然病圃结合人工接种的方法对香料烟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进行了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动态差异明显,基可纳巴斯玛、巴斯玛14号、罗香1号、沙姆逊发病较早,发病后病情稳定,未发现扩展趋势,香料烟多叶发病晚,发病后病情加重迅速。接种后21天调查,伊兹密尔14号、科库鲁?伊兹密尔、土卡单株3、罗明2-1、香料烟多叶叶片全部枯竭,剩余23个品种有6个中感、10个中抗和7个高抗品种,分别占26.09%、43.48%和30.43%。高抗品种包括巴斯玛1号、卡拉巴格拉、杰尼克、罗香1号、沙姆逊、巴斯玛14号、基可纳巴斯玛。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沃柑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探究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料与化肥配施对沃柑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的效应,在沃柑园设置随机区组小区精确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当地习惯施肥、测土配方推荐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兼叶面喷施0.2%硼酸、优化施肥兼叶面喷施0.05%钼酸铵、优化施肥兼叶面喷施4%硫酸镁。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推荐施肥相较于习惯施肥增产效果显著。在同等养分施用量的情况下,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处理与全化肥处理比较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比后者增效4.03%。在土壤交换性镁贫乏的情况下,沃柑叶面施镁可以获得极显著而稳定的增产效果。在土壤不缺硼的情况下,叶面施硼可能无效。在土壤有效钼不足时沃柑叶面施钼能够增产,但连年施用效果不稳定。由此可见,伴随果实外观品质的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在沃柑生产上是可行的;沃柑施肥的增产潜力较大,如果配方和选材得当,可以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培养皿琼脂共培法,通过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评价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的化感作用差异,以期筛选出对节节麦化感作用较强的小麦品种,为节节麦综合防治提供潜在可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的46个小麦品种中,不同小麦品种对节节麦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的化感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小麦对节节麦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芽的化感作用。以RI值作为化感作用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将46个小麦品种按化感能力的强弱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筛选出‘山农15’、‘济麦23’、‘泰科麦30’、‘FC009’、‘良星66’、‘众信7503’等6个品种对节节麦具有较强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西南地区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以期为合理品种布局提供依据,降低根肿病的危害和损失。结合病圃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在四川安县、大邑、广汉三地区,采用病圃自然发病法,对80个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评价,并对22个品种连续3年进行抗性跟踪。结果表明:三地区病圃根肿菌为存在基因型分化的4号生理小种;供试油菜品种中无免疫根肿病品种,安县、大邑、广汉三地感病品种分别占比88.75%、83.75%、87.50%,其中55个品种在三地区均表现感病,即不适宜在根肿病菌为4号生理小种区域种植;抗性跟踪评价显示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存在差异。‘浙油50’、‘油罐罐’适宜安县地区种植,‘黄金荚’、‘金油858’、‘油研9号’、‘种都油998’和‘渝黄4号’适宜大邑地区种植,‘志远油8号’适宜广汉地区种植。‘绵丰油5号’、‘德名油1号’表现抗性丧失趋势;‘丰油精’、‘高油48’抗性不稳定;‘矮架早’抗性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耐盐碱海棠良种,用2年生海棠优良无性系容器苗在分别在滨州、东营和潍坊进行耐盐碱区域试验,通过物候期和形态指标观测、生长量测定等进行抗逆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点,7个海棠无性系(‘傲霜’、‘高川’、‘乃馨’、‘拿斯露’、‘奥运红’、‘艾瑞斯’、‘磊丽红’)物候期较为相似,只是随区试点位置不同略有差异,其中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镇的物候期最早,其次是东营市孤岛镇,昌邑市围子镇最晚;开花较早的品系为‘乃馨’、‘拿斯露’、‘艾瑞斯’和西府海棠,除‘高川’和‘奥运红’外,其他海棠品系的花期都较长;除‘傲霜’和西府海棠外,其他海棠品系果实宿存。7个海棠无性系在生长量、生长适应性、抗逆性和抗病虫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绚丽’海棠和西府海棠),其中‘艾瑞斯’生长量最大,其次是‘高川’。参加区域性试验的7个海棠无性系,具有观赏效果好、耐盐碱能力强、生长快等优点,适宜在山东滨海盐碱地及条件相似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