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地区19个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相关分析、合成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近60年冬季及各月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华北地区1月、2月、冬季平均气温有升温趋势和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月、2月、冬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偏冷,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偏暖;12月平均气温没有趋势变化,但年代际变化显著,1961 ~ 1971年偏冷,1972~1991年偏暖.1、2月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80年代中后期之前东亚冬季风偏强,华北地区冬季1、2月偏冷;80年代中后期之后东亚冬季风偏弱,华北地区冬季1、2月偏暖.但12月气温的年代际变化除了与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年代际变化有关外,可能还与其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4年拉萨市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建立极端温度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及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拉萨市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4年来拉萨市极端高温指数变化幅度不大,增幅为4.778℃/10 a;而极端低温指数逐年增高,增幅为10.622℃/10 a。从发生频次来看,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呈现出增加趋势,极端低温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从年代际来看,极端高温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显著升高,90年代及近10年的极端高温指数一直处于高值区;极端低温指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显著降低,说明极端低温有增暖趋势。极端气温事件在20世纪70年代存在30年的振荡周期,80年代之后振荡周期均有所减弱。从环流形势看,夏季极端高温指数与副热带高压指数、亚洲极涡指数呈正相关性,与印缅槽呈负相关性;冬季极端低温指数与副热带高压指数、亚洲极涡指数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暖池区海水温度异常为纽带,联系三者相关性,分析东亚冬季风与ENSO的关系,认为异常冬季风影响到暖池区海表面温度正距平的向东传播,激发ENSO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暖池尤其是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对流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驱动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的主要热源以及引发ENSO等一系列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关于暖池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速度势月平均资料和英国哈德莱中心海温资料,采用质量流函数法并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1952—2009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东经120°160°Hadley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季气候态Hadley环流偏南,北支占主导地位,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代际特征不明显;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的年际变化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温异常有关,但其主要受ENSO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夏季高温的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庆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重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选取2006年和三个有代表性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夏季高温事件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和区域差异,20世纪80年代发生频次最少,70年代最多,沿长江、乌江为高温天气多发带;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上下叠加是重庆地区夏季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特征.分析认为,100 hPa等压面上的南亚高压、300 hPa等压面上的暖中心和500 hPa等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着四川东部及重庆地区上空,对流层中上下层暖高压中心相对应、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是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暖池尤其是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对流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驱动Hadley环流和Walker环流的主要热源以及引发ENSO等一系列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关于暖池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速度势月平均资料和英国哈德莱中心海温资料,采用质量流函数法并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1952—2009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东经120°~160°Hadley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季气候态Hadley环流偏南,北支占主导地位,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代际特征不明显;冬季西太平洋暖池区Hadley环流的年际变化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海温异常有关,但其主要受ENSO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取1971~2009年贺州市气象观测资料及环流指数资料,分析了贺州市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干旱的气候特征,并以2003~2009年为例,利用天气学方法对干旱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间北半球500 hPa极涡中心偏于西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稳定控制华南地区,强度偏强,面积指数偏大。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对工农业生产及农业减灾防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磊  邹琤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47-250
选用1951—2010年大连市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象资料和四季平均气温,分析大连市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连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近45年来潍坊市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潍坊市10个观测站1961~2005年的气温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潍坊市四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市4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年代际振荡特征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气温变化较大,90年代以后气温变化都呈增暖趋势。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检验了潍坊市年、四季近45年的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发现潍坊市夏季升温趋势不显著,而春、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是显著的,冬季的增暖趋势尤其显著,对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贡献最大。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潍坊市气温的周期变化,研究表明:近45年来潍坊市年平均气温存在着显著的14~22年的年代际尺度和5~8年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春季气温以20~30年的年代际尺度和6~9年及5年以下的年际尺度的周期振荡最为显著。夏季气温周期变化不显著。秋季气温年代际周期变化不明显,存在着显著的6~8年和5年以下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冬季气温以12~22年的年代际尺度和7~9年及5年以下年际尺度的周期振荡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郑市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别对气温的月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用EOF法对5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的季节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年内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50年来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80年代持续降低,最冷期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春季和秋季呈逐年升高趋势,夏季则呈降低趋势;冬季主要的增温趋势是主导1961—2010年年平均增温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孙军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93-669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51~1999年逐年全国160站及西北地区29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求距平及均方差,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全国及西北冬季气温特征向量典型场的分布,在全国气候背景下分析西北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冬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期,全国偏冷,尤其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冬季偏冷强度最大;70年代末期以后气温逐渐回升,80年代中期后气温回升幅度最大,到90年代全国大部分地区异常偏暖.西北地区冬季气温近49年的变化与全国极其相似,50、60年代偏冷,7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回升,并进入暖冬期;80年代后冬季气温增暖趋势与全国相一致,但强度要比全国的平均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0—2018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雪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均方差、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降雪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降雪量具有明显地域特征,降雪量的均值和极值均为山区多于绿洲平原区,绿洲平原多于荒漠干旱区。除古浪县外,年及年代降雪量呈增多趋势,天祝县降雪量增多趋势明显。降雪主要在春、秋、冬季,春、冬季降雪量呈增多趋势,秋季降雪量呈减少趋势。各地年降雪量的异常性比较一致,正常年份最多,发生概率为62.7%~72.9%,依次向两端迅速递减。印度副热带高压面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东亚槽强度分别对同季春、秋、冬季降雪量的影响最明显;亚洲经向环流、北半球极涡强度和东亚槽强度分别对下一季春、冬季降雪量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盘锦市近50年冬季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文艳  张大为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07-10108
利用近50年(1957-2006年)冬季盘锦大洼站的气温资料,对盘锦冬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及逐旬平均气温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出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盘锦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是盘锦冬季气温升高的主要因子;冬季平均气温在整个研究时段中,除存在明显的4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和6—8年的周期外,还存在14—16的较长周期。并表现出不同年代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56—2010年桓仁县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桓仁县1956—2010年55年气温资料对桓仁县气温的年际、四季、作物生长季等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生长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变化显著,夏季平均气温各年代变化幅度不大,秋、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1 ~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GPCC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了引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中后期、华南地区在90年代初期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华北、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别与南亚高压的西伸脊点指数、南界指数及东伸脊点指数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东,华北地区高层为异常气旋性环流,低层为异常偏北风,存在异常下沉运动,导致华北夏季降水减少;70年代末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增加;90年代初之后,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高层为异常反气旋,低层为辐合异常,呈现异常上升运动,导致华南夏季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位半径球面上,计算了表征蒙古高压特征的4个高压指数(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中心经度λc、中心纬度φc),并研究了蒙古高压指数与我国160站气温、降水的同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蒙古高压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51~1965年高压偏强、偏北,1980年后高压偏弱、偏南;蒙古高压面积与强度指数具有25年左右、8~16和3~6年的振荡周期;除西南地区外,蒙古高压面积、强度和中心纬度异常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呈强烈负相关,而经度异常变化对我国冬季气温影响不大;特征指数与降水的同期相关性明显不及其与气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程肖侠  石正国  李万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76-7979,8068
利用1960~2007年中国气象局整编全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降水资料、NCEP/NCAR(2.5°×2.5°)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四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与我国东部同期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影响同期降水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50年副高强度显著增强,尤其在春、秋、冬三季;四季副高强度变化均与我国东部同期降水变化关系密切,是影响东部同期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其中冬季副高强度指数与降水关系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云龙县气象观测站1977—201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云龙县近40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龙近4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2)云龙近40a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3)云龙近40a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夏季、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秋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下降趋势.(4)云龙县近40a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型,2009—2015年连续7a降水为负距平,属于连续干旱年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降水、夏季、秋季、冬季、干季、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出"增加–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统计了不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背景下ENSO发生的频率、强度等特征,进而分析了PDO对ENSO的调制作用;计算了华北地区赤峰、北京等25个站作为华北地区代表站的夏季降水距平,分析得到两者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PDO的振荡周期为年代际尺度,为ENSO提供气候背景;(2)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年代际变化,与PDO指数大致呈负相关;(3)暖ENSO年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冷ENSO年则偏多。ENSO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受到PDO的制约;该研究可以更好地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进行短期预测,可预测2016年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将偏少。  相似文献   

20.
PDO和ENSO与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不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背景下ENSO发生的频率、强度等特征,进而分析了PDO对ENSO的调制作用;计算了华北地区赤峰、北京等25个站作为华北地区代表站的夏季降水距平,分析得到两者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PDO的振荡周期为年代际尺度,为ENSO提供气候背景;(2)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年代际变化,与PDO指数大致呈负相关;(3)暖ENSO年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冷ENSO年则偏多。ENSO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受到PDO的制约;该研究可以更好地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进行短期预测,可预测2016年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将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