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樟树溃疡病(Physalosporasp.)以菌丝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越冬.子囊孢子萌发需低温刺激.3~5月为子囊孢子成熟期;5月为子囊孢子释放盛期;5~6月为病害盛发期.病害流行一般呈“S”型曲线,与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呈显著相关.温度对子囊孢子释放,相对湿度对病斑扩展长度的影响尤为显著.经分析认为,此病属中温高湿型病害.针对其特点提出了该病控制与防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杉木种子园叶枯病(Lophodermium uncinatum)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种子园的杉叶枯病(落针病)为杉叶散斑壳(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引起,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别出现发病高峰。病菌子囊盘内3-10月陆续形成子囊孢子,子囊盘破裂及其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绿色针叶及其带茎皮的叶柄和绿色球果鳞片都能分离到病原菌。由松土、施肥、壅堆、修剪和甲基托布津喷雾等组成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达88.8%。  相似文献   

3.
云杉落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隔离接种和定点观察研究,在白龙江林区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piceae(Fuckel)V.Hohn〕越冬场所有两种:一是在树上被侵针叶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二是在林地病落叶上以性子器越冬;子囊孢子为侵染源,只有初侵染;2a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以气孔为主要侵入途径;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降雨与子囊孢子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在空间分布是林缘多、林内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7月底8月初,当年针叶出现初期症状,9月上旬以后,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病菌进入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为病害症状明显期,病叶全部变为黄褐,逐渐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4.
垂柳烂皮在病在呼市、临河、乌海等地发生严重。病原菌为ValsasalicinaFr.。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0℃。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0-25℃。两种孢子在散射光下萌发最好。病菌是弱寄生菌、有潜发侵染的特性。该病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5.
花生蛴螬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乐至县花生蛴螬有5种,暗黑点爪鳃金龟为优势种群;在花生生长期,蛴螬主要分布于表土下10cm以内,平均入土深度为7.05cm,水平活动范围为0-5cm;收获期平均入土为10.33cm,水平活动范围为0-3cm;越冬期平均入土深度为19.19cm;种群密度变化从4-7月呈逐渐上升趋势,自7月至翌年3月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梨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研究了梨五个品种3-9月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鸭梨、苹果梨和南果梨的PPO活性在3-9月间呈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4月和5月;苍溪梨和日面红的PPO活性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五个梨品种PPO活性最大峰值大小依次是南果梨>鸭梨>日面红>苹果梨>苍溪梨。在3-9月中五个梨品种总酚含量均以9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在3月、4月、6月和8月中,苍溪梨的总酚含量均为五个品种中最低者,而在5月、7月和9月则以日面红的总酚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青堆子虾池中日本刺沙蚕的生物量和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nica在庄河市青堆子湾的繁殖时间始于3月下旬,终于5月底;4月下旬是其幼虫发生的高峰。从1991年5-8月调查了虾池中沙蚕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生物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沙蚕附着密度是3983-22055尾m^-^2;附着期间幼体死亡率是84%-92%。在对虾养殖期间,沙蚕平均密度(尾M^-^2)是2489(1130-3848);平均生物量是101.31(57.43  相似文献   

8.
甘肃冬虫夏草菌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室内分离、培养结果表明:虫草真菌的菌丝白色,菌苔灰白色,气生菌丝不发达,菌落茸状、圆形,菌丝具鲜香菇气味;适宜在培养基Ⅱ号上生长,在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缓慢;6-10℃时生长较快,11-20℃适于生长发育,最适培养温度为15-18℃,适宜pH为5-6,菌丝对光照不敏感,但产生分子孢子期要求一定光照,充足光照对子实体生长和子囊孢子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9.
松片圆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和第四代二龄若虫在罗汉松叶片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本文还提出了重点防治第一代松片圆蚧的建议,并分析了“敌蚧灵”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0.
自1990年以来,落叶松缓尺蠖在鸡西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内连续发生,严重影响树林生长为此,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剂防治最佳时间在7月10-13日、用5%林丹杀虫剂防治3-4龄幼虫试验,用药疸为7.5kg/hm^2防治面积2000hm^3,防治效果达93.5%;喷雾防治幼虫最佳时间在7月5日前后,用25%灭Ⅲ号胶悬剂防治3龄虫试验。用药量为150g/hm^2,防治效果达89.85%;喷粉防治成  相似文献   

11.
南麂列岛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12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南鹿岛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快速生长,其间水温150-26℃,8月份水温28℃以上,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骤增;第一次性成熟于6月上、中旬,生殖腺指数达9-11%,排放后急骤下降,8月中旬开始回升,9月20日前后再次成熟,生殖腺指数为7-8%;6月至9日上同柱率维持在13-14%,1月份降到7-8%;1-3.5m养成水层各项指标无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定点观察表明,3月中旬旬平均气温达8.1℃时,杉木落针病病菌赵冬子囊盘开始释放子囊孢子。4月份旬平均气温为16.6-20.1℃,病叶上子囊盘的数量急剧增加。病菌菌丝体在PDA,蛋白胨蔗糖和杉木叶剪汁蔗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最适温度20℃,最适pH为5.0。  相似文献   

13.
较详细地研究了丹东桧柏扦插繁殖和科学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有用河沙和珍珠岩做扦插基质生根率均较高,为52.8%-75.2%;用一年生枝条做插条生根率最高,为76.3%;在长春地区每年5月28日-6月10日为最适宜的扦插时期,生根率分别为75.4%-75.8%;用200mg/L的萘乙酸浸泡插条12h,生根率最高,为76.2%;郁蔽度为60%时,生根率为75.。4%。  相似文献   

14.
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枯叶分解动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29年生的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中,用网袋法研究了枯叶的分解动态。通过1a的分解。水曲柳纯林枯叶质量损失率为66.0%;混交林为41.5%;落叶松纯林为25.7%。阶段质量损失率三种林分均是5月5月-7月5日最大。7月6日-9月5日次之。11月6日-第2年5月8日最低。经模拟研究表明,水曲柳纯林枯叶95%分解需2.8a;混交林需5.3a;落叶松纯林需10.0a。通过对枯叶养分含量的测定表明;在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中灿迟熟组合3月25-30日播种,3.5-5.5叶移栽的本田单株分蘖5.5-15.3个,有效分蘖3.1-8.9个,每公顷有效穗248.67万-266.76万,实粒132.6-146.8粒,结实率79.2-80.8%,分恭同,经济性状好,全生育期161-165d,生育期较适中,产量为9.40-10.66t/hm^2,适宜海拔600-800m的丘陵旱育秧推广区空茬田应用推广;8.0叶移栽的,齐  相似文献   

16.
桑天牛幼虫活动的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桑天牛幼虫排粪屑量多少表示其活动强弱的方法研究幼虫活动规律。其结果;在1日中桑天牛幼虫出现2-4时,12-14时,20-22时3个活动高峰;在1年中5-8月为其活动高峰期;通过多元分析得知桑天牛幼虫活动和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皆呈正相关。并且建立了幼虫活动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浙江北部海区口虾蛄繁殖和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浙江北部海区口虾蛄繁殖与摄食习性的研究结果。根据卵巢成熟系数,食物种类组成,摄食强度等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认为:每年的3-5月是口虾蛄的成熟期;6-7月为产卵期。一年性成熟一次,卵巢成熟系数4月份最高;最小性成熟个体80mm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软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针菇软腐病是近年来普遍发生的病害,病菌初步鉴定为Cladobotryum sp.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27℃,最适15-19℃;适宜pH值为5.6-8.1,最适为6.0。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害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和3-4月。气温高(15℃以上),湿度大的年份发病严重。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0.010%-0.001%百菌清和0.05%-0.20%多菌灵对该病菌的菌丝生  相似文献   

19.
木霉菌筛选,培养及防治油菜菌核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光诱变以前筛选的5-5号木霉菌株,选择4个低温下(15℃)生长发育好,寄生腐烂菌核强的菌株。田间小区试验表明,5-5-36和5-5-36号施菌期以10月中旬,施菌量为每亩5-7.5公斤棉子壳培养的木霉菌效果最佳,产量较高。用5-5-36号菌株大面积防治油菜菌核病,其防效稳定在50.4-90.2%  相似文献   

20.
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1991年8月至1992年9月研究了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该蚌为夏季繁殖类型,其配子发生可分三个阶段:12月底至次年4月为配子形成和生长阶段;5月至9月初为配子成熟和排放时期;9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休止期。母蚌妊娠和产幼期在5月中下旬至9初其全部四片鳃都作为育儿囊,属外鳃类中的四生型。幼虫半圆形无钩,在扫描电镜下,见其双壳腹缘中部各有一小的棘突。在32-33℃的水温,幼虫在寄主鱼的鳃上寄生5天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