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荔枝采后果皮褐变的程度,为生产上的分级和研究中定量果皮的褐变程度提供依据,以淮枝、糯米糍、桂味为材料,研究了采后其果皮颜色变化过程中亮度(L*)、色饱和度(C*)、色度角(h)值及a*值和b*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并推导出褐变与这些指标变化相关的方程式。结果表明,色度指标L*,a*,b*和C*值的变化均可用于衡量荔枝果皮的褐变程度,其中以C*值的相关性最高,并确定了3个品种荔枝C*值与褐变程度的对应关系,将荔枝果皮褐变程度数量化,建立荔枝果皮褐变程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光泉  肖畴阡 《中国果树》1997,(3):30-31,34
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及化学调控研究初报*宋光泉肖畴阡宾淑英(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州510225)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对荔枝果皮的褐变进行研究,但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吸收光谱变化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为了探明对荔枝果皮褐变实现化学调控...  相似文献   

3.
套袋处理提高‘妃子笑’荔枝果实耐贮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妃子笑’荔枝果实进行采前无纺布套袋处理, 采后置于常温、无任何药剂处理和纸皮包装的条件下, 其耐贮性明显优于无套袋对照, 坏果率较低、果皮失水较慢、pH值相对较低。套袋果实果皮的蛋白质含量增多,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降低, 但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无明显不同; 果皮蜡质层较对照厚, 海绵状组织有大型薄壁细胞分布。套袋后的变化有利于增强果皮的保水能力和延迟衰老, 从而推迟失水褐变出现的时间, 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4.
陈霞  周娜 《西南园艺》2005,33(Z1):52-54
从影响荔枝果皮着色的色素变化动态、果皮中各种色素对着色效果的影响、影响果皮色素含量的内外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荔枝成熟过程中果皮色素变化对果实着色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荔枝采后会很快腐烂。果皮褐变是荔枝采后的一个主要问题,容易导致荔枝滞销,而褐变与果实脱水干燥有关。目前生产中减轻荔枝果实褐变、维持果皮红色、延长贮存期的主要技术之一是硫处理。随着世界对自然健康食品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荔枝种植者放弃硫熏蒸选择自然的方式贮藏将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常温条件下微气调袋包装对荔枝品质与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温条件下,研究用微气调袋套袋包装赤叶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cv.Chiye)果实的保鲜效果与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套袋包装可使荔枝果实货架期延长3d,果实的商业品质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细胞膜透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7.
《果树学报》2011,(4):630-634
为优化荔枝果皮多酚提取条件并确定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淮枝品种荔枝果实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果皮多酚化合物优化的提取工艺,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荔枝果皮中主要多酚的化学组成及果实成熟前后其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固液比3∶10、提取剂甲醇/丙酮(1/1,v/v)、提取剂浓度6...  相似文献   

8.
以‘岵山晚荔’果实为试材,在(5±1)℃和25℃环境下研究其采后失水和褐变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果皮表皮结构。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荔枝果皮失水和褐变情况严重,果实失重增加;在(5±1)℃贮藏条件下,观察到荔枝果皮表皮结构有轻微破坏,海绵层组织细胞失水收缩,维管束结构可见,细胞层次界限虽不明显,但表皮结构破坏程度轻,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保持荔枝贮藏品质,使贮藏期延长至36 d;在25℃贮藏条件下,通过切片观察到贮藏时间越长表皮组织结构破坏增加,小突起受到破坏,形成凹陷腔,细胞失水,胞间隙减小,细胞层次不明显,果皮褐变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荔枝漆酶基因LcLac的表达与果皮褐变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妃子笑’荔枝果皮cDNA文库和3′-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荔枝LcLac全长cDNA序列(EU 527187.1)。该序列全长1 779 bp,5′-UTR长26 bp,3′-UTR长52 bp,含一个1 70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含56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氨基酸残基序列与欧亚槭树等物种的漆酶蛋白相似性较高。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Lac在荔枝花中表达量最高,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采后贮藏前期,随LcLac表达量上升果皮褐变指数升高,且褐变指数较高的‘妃子笑’果皮中LcLac表达量高于褐变指数低的‘紫娘喜’果皮。贮藏中后期严重褐变果皮中LcLac表达量比贮藏前期低。采后贮藏前期果皮中LcLac的上调表达可能对其褐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家保  金志强  李美英  张新春 《园艺学报》2013,40(11):2144-2152
 以‘妃子笑’荔枝果实为材料,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SH)与cDNA 微阵列技术相结合,研 究了采后荔枝果皮褐变过程中的基因差异表达。分别以采后0 h 与32 h 的果皮总RNA 为驱动组与检测组, 构建了正向与反向SSH 文库,分别获得了282 个与76 个阳性克隆。通过cDNA 微阵列杂交筛选获得了在 采后32 h 果皮中上调表达克隆17 个,下调表达克隆49 个,分别代表了在采后32 h 果皮中上调表达基因 16 个和下调表达基因17 个,其中有较多的热击蛋白基因、糖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等。 RT-PCR 检测基因表达结果与cDNA 微阵列杂交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