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北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数据对比方法,对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个体因素与转移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家庭耕地面积、家人健康状况等对转移区位选择有影响;而家庭年收入及未成年子女状况对转移区位选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特征和规律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新疆昌吉和阿勒泰地区6个县(市)及18个乡村的实地调查,基于统计数据归纳分析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家庭因素与其转移区位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家中未成年子女数量、家人健康状况与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选择具有相关性,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的选择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以呼图壁县为例,运用DID模型,并以实地调研数据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族别、上学人数、劳动力平均年龄、公共交通通达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转移就业比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转移就业比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因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享有计划生育优待政策及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规模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在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呼图壁县为例,运用DID模型,并以实地调研数据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族别、上学人数、劳动力平均年龄、公共交通通达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转移就业比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转移就业比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因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享有计划生育优待政策及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规模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在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娟  蒋志辉  马爱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24-5325
以新疆地区为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焦点与难点进行了研究,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焦点是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劳动力转移,难点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和环境与我国内陆地区不同,短期内难以融合。  相似文献   

6.
马爱艳  蒋志辉  王香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3-6894,6896
比较了新疆与全国农民收入差异,从地理、观念和经济3个方面讨论了制约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增收的深层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增收的路径:强化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非农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转移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山东省邹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该地区实现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和做法 ,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论述了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义,剖析了实施“阳光工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湖北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相应改进政策,指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优惠政策是前提,市场需要是方向,扎实培训是基础,就业安置是保障。  相似文献   

9.
沙雅县位于南疆四地州边远艰苦地区,少数民族比重大,民族风俗、宗教礼仪、社会稳定形势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持续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日渐凸现。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推拉"理论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对沙雅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特征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以发放问卷等形式分析研究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是一个贫困、多民族的地区,也是全国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本文以贵州省资本为视角,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不同民族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为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自我积累提出有益建议,同时也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就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民择业创收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劳动力转移模式的选择,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选择与变化,又会对地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制约或推动作用。受本地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农村二、三产、比发展滞后的制约和影响,临夏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一开始农民自发转移到目前政府有组织输转,一直以异地转移模式为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劳务输出为主。历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中,转向本地区以外的人员一直高达70%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加。其中,转向本省外的人员也在40%之多。  相似文献   

12.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体制障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首先要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明确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同时,要坚持多管齐下的原则,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县域经济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强该地区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习惯、家乡经济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家乡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外出务工的意愿强于女性,婚姻状态对外出务工意愿影响不显著,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位于我省中部半干旱地区的陇西县,充分利用便利的区位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在积极号召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转移外,又组织农村剩余女劳动力向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产棉区搞季节性转移,即组织季节性采棉工。陇西县由政府负责签定“定单”,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领头带队,农村剩余妇女劳动力跨省区有序季节性转移的实践模式不但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对有效解决劳动力普遍剩余问题和解决农民收入增加困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土地资源十分短缺,农业产业化尚处在探索阶段,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的我省农村地区,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地调研得到宁夏银北地区3个县(区)的农户面板数据,采用DID模型并从性别角度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土地流转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对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随着农村妇女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农村妇女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丈夫外出务工将会增加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不过对外出持续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宁阳  王浙勤  马强 《湖南农业科学》2012,(15):134-137,141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向省外转移,省际转移呈现不均衡现象,其中又以东部和中等城市转移为主。从经济学原因分析湖北省农村劳动转移地区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农民迁移决策是理性的,符合其收益的最大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转移对收入差距的弹性有增大的趋势,省际间经济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迁入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除了受机会成本的影响,还受迁入地区生活成本、两地空间距离以及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顺应劳动力转移规律和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湖北应注重中小城市的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增强湖北经济实力,为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进行政策与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信息传导机制以及统筹城乡居民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陈告 《湖南农业科学》2006,(6):11-13,17
对怀化市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阶段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效益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国家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倾斜,消除区际间收入差异;推行全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合法化和自主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与社会调研,对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及其特点、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用工短缺原因及趋势进行探析,提出完善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减轻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潘明明  李光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22-5027
从“推拉理论”出发,运用605份少数民族农民工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农村推力、城市拉力以及个人特征和制度障碍控制变量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劳动力务工意识逐步觉醒,非农就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丰富的医疗、文化娱乐资源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行为、清真饮食和宗教信仰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吾尔族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状况为切入点,具体联系福建农村劳动力规模和行业的分布、劳动适龄人口的迁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等基本分析,来认识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速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