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樟树不同月份枝叶的芳樟精油含量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育出的芳樟醇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优良无性系在不同月份的枝叶含油率及精油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10月,枝叶含油率较高,精油中芳樟醇含量高达90%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5%。  相似文献   

2.
芳樟醇型樟树选优与其无性系的含樟油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樟树枝叶樟油得油率高和芳樟醇含量高为主要选优目的,在广西的樟树自然分布区及樟树的人工种植地筛选出芳樟醇型樟树优株10株。采用其中的4个优株的组培苗和扦插苗进行无性系造林,对其无性系幼树枝叶的含樟油性状进行评价。与实生苗幼树相比,其优树无性系幼树枝叶的樟油醇含量高出9.2%~12.6%,芳樟醇含量高出8.5%~11.7%,而樟脑含量低于0.59%~0.51%,充分显示了樟树优树无性系所含樟油的优良经济性状,其樟油主成分含量与原优株保持一致性。樟树优株无性系幼树枝叶樟油得油率及其主成分含量,以每年的10月份最高,其次是9月份,此时是每年采收樟树枝叶的最佳月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精馏分离高品质芳樟醇的工艺条件,考察芳樟醇产品纯度与能耗的关系,应用Aspen Plus软件分析了芳樟醇与芳樟型樟树叶精油其他主要成分的二元系统在1 k Pa下相平衡的关系,并建立单塔精馏和双塔精馏分离模型,对芳樟型樟树叶精油分离芳樟醇的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分别得到了含天然芳樟醇95.4%和99%的产品,双塔精馏的塔底热负荷之和为单塔精馏的2.6倍。模拟结果表明,芳樟醇产品中的樟脑含量是影响精馏工艺参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樟科樟属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樟树枝、叶中提取精油,测定其含油率,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精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枝、叶的平均得油率分别为0.28%,0.67%;从枝、叶精油中共鉴定出相对质量分数≥0.27%组分39种;枝、叶精油共有组分19种,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α-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邻伞花烃、芳樟醇、龙脑、4-松油醇、α-松油醇、橙花叔醇、石竹烯氧化物、葎草烯氧化物等;枝和叶精油中相对质量分数高于2%的成分分别有11种和9种,占精油总量的78.35%和83.45%,其中枝、叶精油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前3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邻伞花烃、α-松油醇和邻伞花烃、β-花柏烯、香芹酚,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24.69%,19.94%,7.68%和41.97%,11.40%,7.23%;枝精油的主导成分为1,8-桉叶油素,相对质量分数为24.69%,叶精油的主导成分为邻伞花烃,相对质量分数高达41.97%。研究表明,该品种樟树叶精油中有含量较高的邻伞花烃,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樟树的开发利用和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蒸气蒸馏从选育的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单株及其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和组培苗的3种叶片提取的精油,利用GC-MS联用仪及GC对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繁殖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为:选育优株、种子苗和组培苗樟叶油中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分别为91.84%、70.02%、93.39%,说明用组培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可保持亲本的特性,其叶油基本保持原来优株的品质,而用种子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叶油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以油樟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精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油樟型樟树根的平均得油率为3.10%;从根精油中鉴定出相对含量≥0.16%的组分27种,占精油总量的98.79%;相对含量1%的组分有13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27.10%)、樟脑(23.35%)、黄樟油素(11.96%)、α-松油醇(10.70%)、4-松油醇(5.26%)、石竹烯(3.21%)、愈创木醇(2.44%)、α-蒎烯(1.45%)、甘香烯(1.31%)、香桧烯(1.30%)、龙脑(1.21%)、γ-松油烯(1.17%)、肉豆蔻醚(1.09%),占精油总量的91.55%;相对含量10%的组分有4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樟脑、黄樟油素、α-松油醇,占精油总量的73.11%。油樟型樟树根精油中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d-芳樟醇型黄樟鲜枝叶油。用芳樟油对其进行主成分对照,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同立地条件的精油主成分,提出右旋芳樟醇型黄樟鲜枝叶油的质量标准建议,黄樟鲜枝叶油芳樟醇含量大于90%,樟脑含量小于1.5%。  相似文献   

8.
以高4-松油醇含量的樟树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从樟树的枝、叶中提取挥发油,测定其含油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用气质联用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发现,叶高得油率和精油高4-松油醇含量是该樟树的特殊显著特点。叶的平均得油率为2.67%;从樟树枝、叶精油中鉴定出相对质量分数≥0.16%组分36种;其中枝、叶精油中均含有的组分23种,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α-水芹烯、α-蒎烯、香桧烯、邻伞花烃、γ-松油烯、4-松油醇、石竹烯等。其中枝、叶精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都为4-松油醇,在叶精油中平均含量为27.99%,枝精油中平均含量为35.25%。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5种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运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芳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樟脑、石竹烯、桉叶油醇等;异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为异橙花叔醇、芳樟醇、桉叶油醇、樟脑等;油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67%,主要为桉叶油醇、芳樟醇、松油醇、樟脑等;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3%,主要为樟脑、芳樟醇、石竹烯、桉叶油醇等;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主要为龙脑、芳樟醇、左旋乙酸冰片酯、樟脑等。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桉叶油醇、松油醇、樟脑等,但是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西速丰桉的主要病害8种,害虫11种,发生面积大,病、虫单独或混合发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纯林、存在明显的病虫种群优势。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在阿伦河上中游典型地段之甘南县山湾村按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村级规模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人工建造植被67.3hm2,封育天然灌丛60hm2;建造防洪大堤7000延长米,丁坝一座2200延长米,疏通淤积河道5000延长米,并对其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对嫩江中上游流域各支流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桉树病虫草害主要种类与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伴随着大面积桉树纯林的营造,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使得桉树病虫草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为了摸清桉树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技术,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了危害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