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秋和早春蜜源严重缺乏时,如果管理不当,最容易发生盗蜂。被盗群的工蜂几天内出现大量死亡,严重的连蜂王也失去。严防场内蜂群互盗,如一大意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全年的管理中,养蜂员一定要十分注意预防盗蜂的侵入。1造成盗蜂的主要原因盗蜂最容易发生在蜜源极度缺乏的季节,早春和初秋特别严重。弱群开箱检查要特别注意,如果检查时间过长,又把巢脾放在箱外,就容易招引盗蜂。喂蜂时别把糖水掉洒在箱外,如有应用湿布擦掉或用水  相似文献   

2.
盗蜂的防范     
盗蜂的防范在春秋以及蜜源缺乏期,容易发生盗蜂。开始一二箱,若不制止,范围逐渐扩大,群间互盗,以至全场乱盗,不可收拾。所以,在盗蜂易发季节,要特别注意防范。一般认为,对盗蜂以预防为主。在蜜源缺乏季节,检查蜂群以早晚为好,掌握蜂多于脾,注意箱体的密封性。...  相似文献   

3.
唐黎标 《蜜蜂杂志》2012,32(9):23-24
所谓盗蜂,是指窜入别的蜂群或钻入仓库盗取蜂蜜或食糖的蜜蜂。盗蜂多发生于外界蜜源缺乏或枯竭的季节。发生盗蜂,会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了解和掌握盗蜂发生的原因,做好盗蜂发生的预防工作,制止盗蜂的发生,对养蜂生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是吉林西北部秋季主要蜜源,花期蜂群极易发生盗蜂,表现特点是流蜜期蜂群间互盗、盗蜂持续时间长导致蜂群秋衰。分析认为,向日葵蜜源采集难度大、花期推迟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差,可能是引发向日葵花期盗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提起盗蜂养蜂人无不深恶痛绝。发生盗蜂的蜂场,轻者溃不成群,重者全场覆没。盗蜂多发生在外界蜜源断绝,由箱内缺蜜所致。因此,非流蜜期要保证蜂群饲料充足,以免引发盗蜂。2008年晚秋,我的蜂友田师傅的蜂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蜂群互盗。一、引进良种,追求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外界无蜜源蜜蜂活动量较大的季节,极易发生盗蜂。盗蜂发生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抢盗。轻则存蜜被盗光,重则漫延到全场互盗,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此我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止盗法,供蜂友们参考:若是已发生盗蜂,可迅速在巢门口撒些面粉,查出抢盗群和被盗群,马上缩小被盗  相似文献   

7.
孙善成 《蜜蜂杂志》2007,27(9):20-20
盗蜂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外界蜜源的严重缺乏,所以早春和晚秋是盗蜂活动最频繁的时候.盗蜂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轻则影响蜂群发展,重则被盗群会因饥饿而全群覆灭,同时盗蜂是蜂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盗蜂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蜂场之间因为盗蜂而起的事端不断见刊,所以摸清盗蜂发生规律,找出产生盗蜂的具体原因,拿出相应对策,就可避免或减少盗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每当外界蜜源缺乏时,有些蜜蜂就会进入其他蜂巢中盗蜜,如不及时注意防范,则会遭受巨大损失。我在20余年的养蜂生涯中,每年春秋缺蜜季节都要同盗蜂做不屈不挠的斗争,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养蜂同仁们借鉴。一、盗蜂发生现象如果自己的蜂场或邻近蜂场有盗性强的蜂种最易发生盗蜂。特别是相距几  相似文献   

9.
<正>盗蜂是指到其他蜂巢中采蜜的工蜂,盗蜂均发生在外界蜜源缺乏或枯竭的季节,是蜜蜂种内竞争的重要形式。当蜂群的密度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蜜蜂通过盗蜂的形式实现食物资源的再分配,保留强者,淘汰弱群和病群。人工饲养的蜜蜂数十群甚至上百群被集中放置,远超过蜜蜂自然种群的密度,如果管理不善,在蜜源不足时就会产生盗蜂。  相似文献   

10.
老黄松 《中国蜂业》2003,54(5):12-12
在蜜蜂活动季节、蜜源稀少时最易发生盗蜂。盗蜂首先攻击无王群、弱群、交尾群 ,尤其无任何防御能力的微型交尾群。发现盗蜂时 ,盗蜂已经攻入了被盗群 ,一般采取缩小巢门 ,使被盗群容易防御盗蜂 ,但无法制止盗蜂的继续进攻。避免盗蜂的发生主要在预防。我们在 2 0世纪 6 0年代就开始研究盗蜂的行为并研制防御盗蜂的器具。蜂巢 (主要是蜂蜜 )的气味通过巢门、箱盖以及蜂箱裂缝向外散发。强群的侦察蜂或盗蜂凭借嗅觉寻找进攻的部位。盗蜂首先在蜂箱周围的裂缝或孔洞寻找进入蜂巢的孔道。如果蜂箱严密 ,盗蜂只能从巢门进攻。为了引导盗蜂选择错…  相似文献   

11.
盗蜂的发生,往往都是人为所造成的,如果对蜂群管理不适当很容易引起盗蜂。(编者注:盗蜂,实际上是蜂盗,指蜜蜂偷取和抢夺蜂蜜的行为。这种本能行为并非蜜蜂常有,只是在自然界蜜源缺乏,或人为造成蜂群缺蜜,或受到蜜或糖的引诱时,才会发生盗蜂。产生偷盗行为的蜂群...  相似文献   

12.
王福仁 《中国蜂业》2003,54(4):36-36
关于盗蜂发生的主要因素 ,笔者在本刊 2 0 0 2年2期《浅谈盗蜂发生主要因素及防止办法》一文中提出三点要素 :即“节律是引发盗蜂重要因素之一、花蜜的成份是引发盗蜂的因素之二、盗蜂的发生存在着区域性。”为继续探讨该问题 ,笔者去年在内蒙古向日葵花期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 ,对盗蜂发生的原因又有一些新的认识。盗蜂的发生除上述的因素外 ,我发现与蜜源植物初始泌蜜时花蜜的含糖浓度有关 ,如果开始流蜜时花蜜的含糖量过低 ,则容易引发盗蜂。因花蜜含糖量低 ,诱蜂力弱 ,这时蜂巢内溢出的蜜味的诱蜂力大大超过低浓度的花蜜 ,这样盗蜂就可…  相似文献   

13.
再谈盗蜂     
<正>盗蜂是养蜂员既害怕又难解决的大事,一旦蜂群出现盗蜂,若不及时制止会造成蜂群垮掉,若不及时制止全场起盗,整场蜂乱如麻,短期内便全场覆没,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下边谈一谈盗蜂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一、盗蜂发生的原因1.气候因素一般发生盗蜂的季节都是比较干燥,空气湿度小,蜂群有焦躁不安之感,正流蜜时突然天气下雨,蜜源中  相似文献   

14.
分蜂能增加蜂王数量、蜂的繁殖基数和扩大生产。在分蜂过程中,做好分蜂工作,防止新分群盗蜂现象的发生,却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蜂场以往在辅助蜜源花期分蜂时,经常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增殖、干扰处女王交配、降低成功率、有些交尾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不少蜂友为了增加蜂产品的种类,同时饲养了中蜂与意蜂。为了管理方便,大多数的蜂友将中蜂与意蜂摆放在同一地点,或相距不远的2个地点,这样一来,经常发生中蜂、意蜂互盗,让人很伤脑筋。根据笔者多年来中蜂与意蜂同场饲养的实践,现谈几点中、意蜂同场防互盗的做法。1意蜂盗中蜂意蜂盗中蜂是一年中春、夏、秋三季经常发生的事,只要是在气温适合意蜂飞翔的季节,当外界蜜源缺乏时,就容易发生意蜂盗中蜂。而且一旦发生,若  相似文献   

16.
中蜂止盗法     
中蜂盗性较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蜂群饲料不足时,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盗蜂。一旦发生盗蜂,被盗群的贮蜜抢窃一空。同时引起工蜂互斗,大量伤亡,甚至蜂王被咬死造成很大损失。去年我们发现盗蜂时,利用蜜蜂巢内刚失王后的惊慌,消极怠工的生物学特性。人为  相似文献   

17.
在蜜源缺乏季节,给蜜蜂补喂饲料时,往往发生盗蜂,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蜂种不同,其盗窃症状和止盗方法也有不同,现介绍于后,供初学养蜂者参考。一、意蜂互盗这种盗蜂的症状是被盗群任其作盗,作盗群和被盗群的群势不一定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盗蜂,是缺蜜源季节,外勤蜂从野外采不到花蜜,到处寻找采蜜的机会,经常出没在蜂群的巢门前,时常串入戒守不严的蜂群中,在蜜脾上吸吮蜂蜜盗回本群,像发现蜜源那样招引更多的外勤蜂参加“偷盗活动”。如果被盗群有抵抗能力,就与盗蜂互相撕杀,驱逐盗蜂;如果被盗群无抵抗力,只好任其将巢内存蜜盗光,以至全群饥饿而死。作盗的  相似文献   

19.
盗蜂犹如人类社会中的强盗分子 ,有蜂群的地方或多或少都会潜在盗蜂。有些养蜂人认为盗蜂主要是由蜂种决定的 ,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养蜂人的管理才是决定因素。诚然 ,采集力不强的蜂种不容易起盗 ,但我们养蜂人需要饲养高产出的、采集力强的蜂种 ,只要我们掌握采集力强蜂种的生活习性 ,在无蜜源或零星蜜源期注意加强防范 ,盗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以成功饲养采集力强的蜂种来获得高产稳产。引起盗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及时防治是关键 :1.部分盗蜂是取浆移虫时引起的 :有很多养蜂员在移虫时舍不得把盗蜂捏死 ,任其一只只落在移虫脾上盗蜜 ,蜂…  相似文献   

20.
夜间取蜜     
控制中蜂盗蜂的发生,是管好蜂群的重要工作。在闽侯地区,蜜源末期白天取蜜,很容易引起盗蜂,影响蜂蜜的产量。根据我在工作中的试验,在夜间取蜜,可以控制盗蜂的发生,而且蜜蜂清理巢脾残蜜,等于作了一次奖励饲养,第二天采蜜活动更积极。在夜间取蜜应该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