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家禽饲养业的持续发展,家禽传染病的流行亦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同时由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等基础学科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均会影响到家禽生 物制品的研制和发展,现就此作一浅析,仅供参考。 1传统型第一代家禽疫苗在下世纪初、中期仍将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当家苗种 1.1家禽多联及多价疫苗将会日渐增多 (包括弱毒活苗和灭活苗 )  由于许多家禽传染病如鸡传染性上呼吸道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和传染性鼻炎等 )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饲养业的持续发展,动物传染病的流行亦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同时由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等基础学科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的他们均会影响到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制和发展,现就此作一浅析,仅供参考。1传统型第一代疫苗在下世纪初、中期仍将为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当家苗种1.1多联及多价疫苗将会日渐增多(包括弱毒活苗和灵活苗)由于许多畜禽传染病如猪病毒性繁殖障碍(例如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乙型脑炎与繁殖障碍型猪瘟等)、猪传…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和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人工合成的对给定化合物及其结构类似物有着特异选择性的理想材料,其作为一种选择性吸附剂在对映体或立体异构体分离、固相萃取、化学传感器和模拟生物传感器及催化生物反应工程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一般过程;同时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氯霉素、克仑特罗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分析和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因组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微生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基因组改组、基因工程、蛋白质定向进化和代谢工程为代表的现代微生物分子改良技术逐渐成为了世界微生物育种研究的主流,在我国也正在成为饲用微生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文章简要介绍了饲用微生物分子改良的技术与方法,分析了分子育种面临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饲用微生物分子改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TAT穿膜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富含碱性氨基酸的短链多肽,具有较强的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与核酸分子、药物蛋白分子甚至病毒体表面分子链接后,能将这些物质顺利带入细胞内发挥作用,被称为"生物导弹"。笔者从4个方面对TAT穿膜肽进行介绍,不仅为深入阐述TAT蛋白转导肽跨膜转导作用的功能意义提供了依据,而且为TAT蛋白转导肽在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及药物靶向治疗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07,(5):25-25
<正>细菌素具有高效、无毒、耐酸、耐高温、无残留、无抗药性、大部分基因位于质粒上、分子量小、含修饰氨基酸、结构复杂等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分子遗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皮肤保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生命的现象和本质,它的发展为传统畜牧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在现代畜牧业中越来越重要。笔者介绍了DNA分子标记、转基因工程、克隆和基因编辑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畜禽动物中的应用,为提高家畜育种效率,保护品种资源,遗传改良,生长状况分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品质优良、易于栽培等特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介绍了紫花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紫花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紫花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动物饲料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结合化学、物理学等工程技术,利用近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工程手段,按照人类的愿望,改造生物或其功能,培养生物新物种和新品种,并且通过组织及细胞培养,进行工业化生产,使各种产品达到特殊目的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重组DNA技术、分子克隆、抗体产生、组织培养、原生质插入、蛋白质工程和稳定酶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的组织细胞及组分的特征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其重要标志是分子克隆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现代高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在分子水平上对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笔者简单介绍了苜蓿组织培养的种类,综述了近年来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在苜蓿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苜蓿基因工程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为适应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笔者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合,课程设置涵盖从蛋白质类产品的分子设计、基因扩增、细胞转染等实验室研究,到蛋白质表达、蛋白质鉴定等产业化的全过程,创建了从"分子设计到产品研发"整合型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强化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成果相结合、计划内学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理念。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了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提升了实验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细菌素在分子遗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食品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研究开发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畜牧业生产中,随着细菌素的出现和研究的深入,细菌素取代抗生素逐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它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文章从抗菌肽的种类、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基因工程等方面阐述了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又称厌氧消化或沼气发酵,是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畜禽粪便中有机物浓度高,并且碳、氮的比例适中,厌氧处理时产气性能较稳定。通常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结合起来,因此畜禽粪便厌氧处理工程一般是沼气工程。自20  相似文献   

16.
卵母细胞的成熟是当前胚胎工程及相关动物生物技术的基础及重要环节,对体外受精、转基因、胚胎克隆以及相关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分子机制、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影响因素、目前取得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上海华扩达生化科技有限公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胁迫因素之一。高通量生物技术的使用促成了新的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发现,一些重要基因已转化到植物中,通过专一性或广谱性地应答路径来调节其干旱耐受性。最近的一些研究进展,进一步加深了对植物通过调控干旱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抵御干旱胁迫的理解,并对植物干旱胁迫的复杂调控网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逐渐探索出一些具体的植物抗旱基因工程研究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小RNA分子、渗透调节分子、多胺类分子,活性氧清除分子方面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30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现代生物技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发展日新月异,主要形成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改良、控制发育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6大类,并在农业、医药、食品和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对桑树优良性状进行基因分析、定位、克隆和转化,有利于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桑树的抗病性及抗逆性,还可将桑树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特殊蛋白质以及药物或食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畜牧业》2019,(7):20-2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蛋白质工程创新团队梅子青课题组同清华大学合作,揭示了一类新型“泛素密码”的分子机制,为基于调控“泛素密码”信号通路进行分子育种以及人兽共患重大疫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泛素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小分子多肽,其与底物蛋白质的结合过程被称为泛素化。蛋白质的泛素化是生物体内十分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在植物光合作用及抗逆、抗旱等多种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调控角色,在病毒、病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及畜禽等宿主免疫防御方面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