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草莓普通大棚抑制栽培,有利于促进草莓周年生产、供应.这种栽培是利用冷库使草莓在人为条件下长期处于休眠期,并利用普通大棚,在适期促进其生长发育.一般每亩年产商品果2 500~2 000千克,10月份开始采收,但采收期也可灵活调节.  相似文献   

2.
草莓塑料日光温室促成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期,为进一步促使草莓早上市、创高效,山东在大面积推广应用草莓普通大棚半促成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又兴起了草莓塑料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塑料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即利用塑料日光温室,采取提早保温、赤霉素处理等措施,阻止草莓进入休眠,促进其继续生长发育.一般每666.7m2年产商品果2500~3500kg,采收期为12月~5月.现据笔者试验结果和生产经验,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1,(3):14
冬暖大棚栽培的草莓一般在元旦前后开始上市,经济价值较高.但大棚栽培的草莓畸形果的产生比露地严重,有的可达30%以上,影响了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其经济效益.怎样减少大棚草莓的畸形果呢?  相似文献   

4.
黄海 《农家致富》2014,(5):32-33
草莓在大棚条件下套种厚皮甜瓜.是利用大棚设施在冬季保温,抑制植株进入休眠.促其正常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实现秋末冬初开始采收上市.直至翌年5月初不断有商品果生产的栽培技术。厚皮甜瓜可于翌年4月初套栽于草莓大棚内.6月中旬即可上市。  相似文献   

5.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草莓栽培是利用大棚的冬季保温条件,阻止草莓植株进入休眠,使其能正常生育,提前开花结果,提早上市的栽培方式.我市石港镇栾甸村农民陈红星2000年秋季投资10万余元,建成竹木结构大棚草莓基地19亩.采用促成栽培法于9月中下旬定植,元旦前后鲜果上市,一直延续到翌年6月,采收期长达6个多月,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绿源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改进草莓施肥技术,优化其施肥结构和用量,开展了绿源微生物肥料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施肥和施用有机型草莓专用肥,施用绿源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大棚草莓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7.6%.以2011~2012年大棚草莓平均价格计算,绿源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区比有机型草莓专用肥处理区增收1 938元/667 m2,比常规施肥增收6 001元/667 m2,其增收增效明显,建议可在本地加大绿源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棚草莓促成栽培是利用大棚的冬季保温条件,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使其正常发育,并采用花芽促成措施,达到提早开花结果、提早上市的目的,12月-次年6月不断有鲜果供应,是一种效益高的栽培方式,适合这种栽培的草莓都是早熟品种如:丰香、女峰等.花果管理在草莓促成栽培过程中比较重要,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其关键管理技术在于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大棚草莓在江苏省兴化市临城镇三王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达到9.07hm2,大棚草莓的效益在万元以上,大棚草莓致富了三王人,现就我们近几年对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方施肥对大棚草莓生长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及汉中地区农家肥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棚内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大棚草莓在施入总养分等量条件下,研究了以生物有机肥、猪厩肥和磷钾铵三元复合肥的不同配方施肥对大棚草莓产量、开花结实率及畸形果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总养分等量条件下,生物有机肥、猪厩肥和磷钾铵三元复合肥3种肥料的配施处理比只施入有机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表明猪厩肥与无机肥料配施比只施入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猪厩肥对大棚草莓采果后期供肥持久,后期产量增高,揭示肥效的平衡持久也是影响大棚草莓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入总养分等量且大棚草莓在N、P2O5、K2O比例适当条件下,猪厩肥与无机肥料配施对大棚草莓的开花结实率、畸形果发生率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棚草莓-金福菇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草莓大棚夏季休闲期的土地,进行大棚种植草莓-金福菇轮作技术,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棚促成栽培草莓,可使果实成熟期大大提前,市场销价高,一般亩收入可超万元。但在生产中,栽培者往往只注重高产,忽视品质的提高,因而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棚草莓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的栽培实践,总结出8条提高大棚草莓品质的技术措施:1.选择适宜品种大棚栽培的草莓,要选用在冬季和早春低温条件下开花多,白花授粉能力强,耐低温,黑心花少,果型大而整齐,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盛美娣  肖锦 《新农村》2007,(11):15-16
草莓大棚促成栽培是在冬季利用大棚设施保温,抑制植株进入休眠,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促进其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实现秋末冬初(11~12月)开始采收上市,直到第二年6月初不断有商品果生产的栽培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大棚搭建与棚膜选择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草莓促成栽培的最普遍形式。塑料大棚按搭建材料的不同分为竹结构棚及钢管结构棚。竹结构棚:棚内无立柱的小型棚,棚高1.8~2.0米,宽4~5米,长30~50米。其特点是造价低廉,但操作较不方便,且使用寿命短。钢管大棚:棚高1.8~2.0米,宽6米,长50~60米。其特点是操作方便,透光好,结构牢…  相似文献   

13.
我区自1999年引进大棚草莓种植以来,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达60多hm^2。为进一步提高草莓的品质与产量,我们进行了草莓脱毒苗与普通苗栽培比较试验,为草莓无公害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在气温较高的春季,利用大棚封闭的适宜高温条件,对杀死草莓白粉病菌有显著的效果.掌握35℃左右温度2 h/d,用3 d时间的控温方法,是较安全而有效的大棚草莓白粉病生态型农业防治技术措施.超过38℃以上的温度虽对白粉菌杀菌效果好,但对草莓不安全,40℃以上会因草莓烧苗而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5.
草莓因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满足人们在秋冬季节品尝到新鲜草莓的需求,近年来大棚种植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草莓种植方式.基于此,对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和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简要总结,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以期提高我国大棚草莓种植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徐颂涛  邢后银 《农技服务》2012,29(9):1010+1012
南京地区冬春草莓和超甜玉米需求量大,采用畜禽粪便加玉米秸秆加适量石灰氮土壤消毒,较好地解决了大棚越冬草莓连作障碍的问题,既消化了大量畜禽粪便,又就地利用大棚草莓下茬的玉米秸秆,采大棚草莓—超甜玉米模式经济、生态效益好。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出发,分析了大棚草莓—超甜玉米模式效益,介绍了大棚草莓促成越冬栽培技术和超甜玉米的夏秋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资源,进一步提高大棚草莓间套利用水平,在前几年成功引进南方哈密瓜栽培的基础上,进行了草莓间套南方哈密瓜模式探索.结果表明,间套哈密瓜相比纯作哈密瓜生育期极大缩短,品质略有下降,但仍能达到较好品质,间套模式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两种高效套种、复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路 《农家科技》2009,(10):27-27
<正>近3年来,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大棚设施基地创造了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和草莓、玉米、香荷芋两种新型高效种植模式。采用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的种植模式,大棚草莓上市期长、效益好;利用棚架种扁豆,不  相似文献   

19.
用大棚栽培草莓,可提早草莓结果期,因而市场销价较高,一般每667m2收益可逾万元.但是,在保护地促成栽培草莓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造成畸形果较多,以致降低了草莓果的商品价值,影响了大棚草莓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草莓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其次为营养失调.近两年来,通过品种选用、栽培调控、平衡营养等手段,大大降低了草莓畸形果的发生率,效果十分显著.现将其具体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季大棚草莓连续种植后引起土壤酸化和盐渍化,造成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产量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大棚草莓发展的主要障碍。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可有效缓解草莓田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减轻草莓病虫害,提高移栽成活率,产量提高80%,品质改善;利用两茬草莓之间有4个月的光热和土地资源种植一季水稻,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可亩增加稻谷产量450 kg左右。大棚草莓-水稻复种模式比大棚草莓单作模式,亩净增收入11 0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