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防雨棚土柱栽培试验,以不同抗旱类型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充分灌水和中度干旱胁迫处理,对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播种后30d、50d、75d、103d和132d)5个生育时期地上部不同器官和根系物质积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进行,除花育22号在全生育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呈渐升趋势至成熟期最大外,花育23号和花育25号2品种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干旱胁迫使花育23号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而花育25号峰值滞后到饱果期。3品种根重和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花育25号花育22号花育23号;通过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各品种地上部各器官、根系及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干旱胁迫使花育22号和花育23号两品种最大生长速率(Vm)明显降低,花育25号明显升高,但3品种地上部植株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Tm)均明显滞后;地上部叶片和茎Vm降低,Tm延长;干旱胁迫使花生光合作用降低,光合产物积累缓慢,植株生长发育迟滞。3品种表现出对干旱胁迫适应性的差异,花育23号品种对水分较为敏感,抗旱性较差,花育25号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在高产条件下,以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HY20)和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HY25)为材料,研究花针期和结荚期两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T0:0mg·kg~(-1)、T1:50mg·kg~(-1)、T2:100mg·kg~(-1)、T3:200mg·kg~(-1))对叶片衰老、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壳寡糖处理均提高了高产田花生饱果期和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不同浓度壳寡糖在不同品种上效果有所不同,在HY20上表现为T_2T_1T_3T_0,在HY25上表现为T_2T_3T_1T_0。(2)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提高了两个品种单株饱果数和饱果率,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壳寡糖处理略微降低了两个品种的籽仁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脂肪含量,提高了HY20的O/L值但降低了HY25的O/L值。其中T2处理对HY20的O/L值提高幅度最大,同时降低了HY25的O/L值。研究表明,在生产中用100mg·kg~(-1)壳寡糖叶面喷施时,2个品种的籽仁产量、蛋白质和脂肪产量均最高,可达到花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膜下滴灌适宜的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以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供试材料,以不灌水不追肥作为对照,在总施肥量相同的前提下,设置7种追肥方式,研究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对花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肥较对照均能增加花生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以花针期+结荚期配合追肥效果最好,花针期次之,饱果期追肥效果最差。其中,生育期间只追1次肥,增加花生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的表现为花针期追肥效果最好,其次为结荚期,饱果期效果最差。生育期间追2次肥,增加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则以花针期+结荚期追肥效果最好,花针期+饱果期追肥效果次之,结荚期+饱果期追肥效果最差。分次追肥效果较1次追肥效果好,但生育期间追3次肥的效果不是最好的。与对照相比,花针期+结荚期追肥在所有处理中对花生生长及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促进效果为最优。说明追肥时期早、前期追肥量大和分次追肥有利于促进花生生长和氮素吸收积累,从而提高荚果和籽仁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认为花针期+结荚期的追肥方式更适用于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4.
《花生学报》2021,50(2)
为探究不同铁肥改善花生缺铁黄化的效果,本研究选用ICG6848和鲁花12号两个花生品种,设置FeSO_4·7H_2O(Fe)、FeSO_4·7H_2O+牛粪(Fe+NF)、EDTA螯合铁(Fe-EDTA)、黄腐酸铁(Fe-FA)、黄腐酸(FA)、牛粪(NF)和不施肥(CK)7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花生叶片的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茎叶全铁含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和籽仁品质。结果表明,施用Fe-EDTA和Fe-FA肥料可显著提高花生叶片SPAD值、增加花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生饱果率、饱仁率和荚果产量,其中Fe-FA处理花生叶片全铁含量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旱棚土柱栽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花生根系变长,直径变小,表面积增大,根尖数增多,根系活力下降,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根干物质量、根冠比增大。不同生育时期相比,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根系生长发育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苗期和饱果期干旱,而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幅显著低于苗期和饱果期,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对干旱反应敏感;不同时期干旱明显降低了花生荚果产量,结荚期减产最大,其次为花针期和饱果期,苗期减产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钙、钼肥对花生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商花18号为试验材料,设常规施肥(CK)、增施钙肥(T1,75 kg/hm2)、增施钼肥(T2,0.45 kg/hm2)、钙钼配施(T3,Ca 75 kg/hm2+Mo 0.45 kg/hm2)4个处理,分别在河南省花生主产区正阳县(豫南)和武陟县(豫北)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正阳增施钙肥或钼肥可以提高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单株结果数和单株双仁果数。其中增施钙肥处理不仅提高荚果占总干物质的分配率和氮素分配率,还能降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减少无效分枝发生,显著提高千克饱果数、百果质量,降低千克秕果数,比对照增产8.45%。在武陟增施钼肥的处理效果优于增施钙肥的处理,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佳。与CK相比,T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分别增加22.85%、12.64%,千克饱果数、百果质量和荚果产量分别提高22.67%、5.28%和6.85%。以上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和钼肥能够不同程度提高花生成熟期荚果的干物质分配率和氮素积累量,提高花生千克饱果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木薯和花生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光合与干物质积累特性,以木薯和花生间作行数比为2∶4模式为对象,木薯单作(SC)、花生单作(SP)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测定了该间作系统中2种作物(木薯用IC表示,花生用IP表示)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特点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花生实际产量和预期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定植后92 d之前的实际产量大于预期产量,之后的实际产量和预期产量均开始下降;木薯实际产量从定植后75 d到收获均大于预期产量,且实际产量的增加速度大于预期产量的增加速度。(2)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IC植株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度(Pnmax)和光饱和点(LSP)均显著高于SC;苗期和块根膨大期,IC植株叶片的暗呼吸速度(Rd)小于SC。荚果膨大期,IP植株叶片的光补偿点(LCP)、LSPRd均显著低于SP,表观量子效率(α)显著高于SP。(3)IC通过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延长快增期持续天数和提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来达到增加干物质理论最大积累量;IP通过提早快增期开始时间和快增期结束时间来缩短快增期持续天数,并使其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最终使IP的干物质理论最大积累量下降。综上表明,木薯通过提高光能截获和利用效率,同时降低自身消耗来增加干物质积累量,花生后期由于高位作物的遮荫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在荚果膨大期IP通过降低LCPLSP来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降低Rd来增加花生体内营养物质的有效积累。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谷子、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谷子花生2:2和4:4两种间作模式,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种植模式对谷子花生干物质积累、作物群体覆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花生谷子间作下,谷子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均显著高于单作,且灌浆期和收获期2:2间作模式显著高于4:4间作模式;而间作下花生干物质量各生育期均低于单作°各生育期间作谷子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单作,且两种间作模式差异不显著;而间作花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低于单作,收获期则高于花生单作,且2:2间作高于4:4间作模式°两种间作模式下花生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净面积产量均低于单作;而2:2间作模式谷子产量显著高于4:4间作模式,且两种间作模式下谷子净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谷子单作°谷子花生2: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大于4:4间作模式,且均大于1.0°可见,间作谷子在干物质积累、作物群体覆盖、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单作,而谷子花生2:2模式又优于4:4模式’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推广谷子花生2:2间作种植模式利于提高作物群体覆盖、土地生产力,从而促进作物高效共生、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豫南旱地花生开花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豫南旱地花生开花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豫南地区旱地花生苗期短,有效花期短,前期生长发育快,产量形成分配系数高。旱地花生出苗后25 d左右始花,花期45 d左右,花后20d进入盛花期,单株平均开花量为120.1朵,初花期结果数占总果数的26.5%,盛花期结果数占总结果数的73.5%,末期开的花为无效花。干物质积累出现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增长慢、结荚期增产快,饱果成熟期又下降的趋势,干物质积累的高峰出现在苗后68 d,日增重量达0.92 g/株。  相似文献   

10.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套花生在7500 kg·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植株的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结荚前期,植株的叶龄数、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 d达到高峰,出苗后70-90 d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也均在结荚期(出苗后50-90 d)达到高峰。麦套花生叶片内SOD、POD、CAT 3种抗衰老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MDA含量从结荚期开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饱果期是麦套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该时期的田间管理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花生品种改良与花生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品种改良对花生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花生品种改良及花生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接种PStV后30d取叶片进行超薄切片置于电镜下观察,在花37和白沙1016两个品种发病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均发现有多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多发现于细胞核周围,有风轮状、柬状、管状和环状等;病毒粒子以柬状或拟晶格状存在,且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叶肉细胞内的含量较多。PStV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有破坏作用,表现为叶绿体畸形,类囊体片层减少,基粒缩小且排列不整齐,并有大量淀粉粒累积,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此外,感病细胞的膜系统松弛,有膜溶解现象,上述病理结构变化均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产花生理想株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解决我国油料供应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花生产业得到稳步提高,花生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花生生产状况而言,若要进一步发挥花生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须要借鉴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理想株型研究。本文以花生往年高产创建的株型等相关参数,提出了花生高产理想株型以期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和花生高产攻关,进一步促进我国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30个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探究了花生叶部病害的消长规律及不同花生品种(系)的抗病性.从2020年8月初至9月中上旬收获,每隔7d调查一次,采用双对角线的5点法进行取样调查,共计调查6次,计算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通过调查可知:褐斑病发病最早,在8月初即有病斑发生;黑斑病发病最晚,8月末才零星发生.通过对...  相似文献   

16.
花生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产量为9225kg/hm2高产花生群体特征,结果为:(1)花生LAI符合Y=0.2354—0.0489x 0.003x-0.00002X3。LAl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峰值期LAI在5以上。3以上LAI维持60d,4以上LAI维持40d。(2)全生育期LAD为331.7m2/d/m2,其中产量形成期LAD为263.5m2/d/m2,占全生育期的79.4%。(3)LIR在幼苗期一般不超过50%。结荚期前后是光截获的高峰期,LIP在90%以上。(4)群体和荚果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y群体=1600/(1 247.8937e^-0.0857x),y荚果=920/(1 456343.0006e^-0.1545x);群体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64d,最高速率为35.5g/m2/d,荚果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84d,最高速率为35.5g/m2/d。  相似文献   

17.
本规程规定了花生生产的产地环境、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适用于广州市地区花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阿根廷花生科技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年均种植花生约240hm^2,单产1551kg/hm^2,总产380kt,出口250kt,居世界第三位,是主要的花生输出国,花生主要分布在科尔多瓦省,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6.3%,主栽品种为1~3个佛罗兰娜型小果,匍匐型花生,O/L比值为1.4~1.5,于11月上旬机械播种,来年4月上旬机械收获。肥料以牲畜粪便和作物秸杆还田为主,不喷施农药,属于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花生农场主,加工厂和外贸出口实现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其花生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最大花生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出口国家比较,具有出口品种多样,产品结构合理,产品深加工能力强,出口价格竞争力较强等特点。本文概括了主要花生出口国的出口特点和主要进口国的市场特点,对中国花生出口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花生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对田间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花生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后其出苗率降低,出苗速度缓慢,幼苗的健壮度降低,根系数量体积减少,根干重降低,各生育期相差2~5d,总生育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