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黄利  高菊艳 《甘肃农业》2014,(17):43-44
滴灌技术利用管道系统供水,使灌溉水成滴状,缓慢、均匀、定时、定量地滴灌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配合地膜覆盖减少作物棵间水分的蒸发。滴灌技术应用几年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节水现状,来探索解决滴灌带的后续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2.
玉米膜下滴灌是将滴灌带铺设在膜下,利用水管道将水源送入到滴灌带,在滴灌带上开了一些滴头,让水可以不间断地滴到土壤中,乃至于直接渗透到作物根部。既可以避免水分蒸发,也可以让作物充分吸收水分。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和化肥的利用效率,既能减少施肥过量引起的环境污染,也能有效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增加粮食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具有提墒、保墒、增温、保温、蓄水和改善光照条件,促进作物早熟高产,抑制土壤的水分蒸发,改善土壤微生物活动及物理性状以及抑制膜内杂草生长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膜下滴灌是把工程节水—滴灌技术与农艺节水—覆膜栽培两项技术集成的一项崭新的农业节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技术是把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蒸发甚微,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了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此外,滴灌可在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即使在中度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去年在白城市洮北区、镇赉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新疆绿洲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管理,2010年在新疆农一师灌溉试验站进行微咸水膜滴灌方式下土壤水盐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带入作物根区的盐分明显增加,当根区土壤盐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作物蒸腾减少,相对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轻度盐分胁迫处理可保护表土,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提高土壤的肥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重度盐分与水分胁迫对土壤体积质量影响较弱,但对根系的生长发育影响较重。  相似文献   

6.
滴灌系统在温室蔬菜栽培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滴灌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 ,在正确的系统设计和管理的田间作物水分灌溉条件下 ,滴灌系统能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 ,在作物的根区创造出适宜的水、肥、气、热条件 ,从而获得节水、高产、优质的效果。滴灌系统在温室的合理应用将为温室栽培带来更大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7.
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的新型滴灌技术,其优点是系统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全自动水肥轮灌模式,节水省肥,并能充分利用水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效防治病虫害,延长多年生作物的宿根性,适用于机械化,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环境友好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毛管容易堵塞;一些地毛管问距偏大。滴水不均;运行管理要求高。因此,需要通过对地下滴灌工程的技术参数如埋管深度、进口压力、滴孔孔径、孔距等来调控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与运移,调节作物根系的分布与生长,使水肥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与滴灌技术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技术,其原理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水,仅在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这样可以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避免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作物对水、肥、药的利用更直接,利用率更高,另外滴灌可在根系发育的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之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盐分不易返回地表,生长出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与滴灌技术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技术,其原理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水,仅在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这样可以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避免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作物对水、肥、药的利用更直接,利用率更高,另外滴灌可在根系发育的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加之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盐分不易返回地表,生长出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10.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地膜栽培及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将滴水毛管铺设于膜下,不仅便于水滴直接渗入作物根部,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棵间蒸发,改变了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温度、水分状况等因素,节水、增产效果极为显著。为此,我们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农八师总场、一二一团等地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方法]利用TDR测定土壤含水率,连续观测得到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动态、灌水完毕时及24h后的土壤含水率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湿润锋的进展速度逐渐减小。灌水完毕时含水率等值线的整体分布近似为椭圆形,与壤土水分分布的一般特征相吻合。由于蒸发因素的存在,接近地表部分的土壤含水率为9.2%,小于土壤初始含水率,停止灌溉24h后,除土壤内部的含水率重新分布之外,土壤湿润体的形状和范围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水分达到了地表下70cm处,但湿润体在水平方向的运移却不很明显。[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13.
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冬小麦不同滴灌量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冠层特征响应,为北疆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滴灌参考指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不同滴灌量处理,研究滴灌后土壤含水量时空扩散特征,离滴灌带不同距离麦行土壤含水量在不同生育期动态变化特征及冬小麦冠层特征响应。【结果】在不同时段0~20 cm表土层土壤水分变化最为剧烈,且随滴灌量的增加而趋于缓和;滴灌方式20~80 cm土层为主要储水层;滴灌量为2 475 m3/hm2滴灌后远离滴灌带麦行土壤水分补充极少,该趋势在表土层更加明显;通过增加滴灌量使水分更早向远管麦行扩散;滴灌量低于3 750 m3/hm2进入扬花期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5.0%,滴灌量低于3 150 m3/hm2进入灌浆期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接近10%,不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总叶面积指数近管麦行较远管麦行高水处理增加9.50%,中水处理增加7.40%,低水处理增加5.72%;不同处理冬小麦倒三节茎粗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高水近管麦行为0.210 cm,低水远管麦行为0.182 cm。【结论】北疆冬麦区随滴灌量降低土壤水分明显下降,影响了小麦叶面积、株高、穗长、茎粗等个体生长发育;冬小麦返青后滴灌量3 750 m3/hm2缩小近管麦行、远管麦行位置土壤水分差异,减少远离滴管带麦行土壤水分亏缺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滴灌量低于3 150 m3/hm2北疆冬小麦种植区扬花期后0~60 cm土层会出现水分亏缺,显著影响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调亏灌溉对干旱区滴灌核桃树土壤温度的影响,分析最有利的灌水模式。【方法】研究3个不同灌水量(正常灌水ETC、轻度缺水75% ETC和中度缺水50% ETC),7个处理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土壤温度、SPAD值、果实体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调亏度越大,土壤温度越高,在调亏的生育期内有增温的效果。油脂转化期(Ⅴ)之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在降低,表现为5 cm>10 cm>20 cm>30 cm>40 cm。在油脂转化期(Ⅴ)和成熟期(Ⅵ)时,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Ⅱ + Ⅲ)进行中度缺水土壤温度最高。开花坐果期(Ⅱ)调亏时,灌前与灌后的土壤温度差最小。调亏灌溉促进SPAD值的增加,在开花坐果期(Ⅱ)进行调亏果实体积最大。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获得最高产量为4 150.7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达到9.25 kg/(hm2·mm)。【结论】结合土壤温度、果实体积、产量及WUE情况,开花坐果期(Ⅱ)轻度缺水是最有益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being focused on saline water utilization in irrigation due to the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to agriculture in many regions. For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risks of using of saline water for irrigation, the mechanism of soil moisture and salinity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should be well understood for developing optimum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Junggar Basin, China,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and drip tape arrangement on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inity and soil moisture. Six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two drip tape arrangement modes and three irrigation water concentration levels (0.24, 4.68, and 7.42 dS m-1).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content (SMC) directly beneath the drip tape in all treatments kept a relatively high value about 18% before boll opening stage; the SMC in the narrow strip in single tape arrangement (Ms) plot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ouble tapes arrangement (Md) plot, indicating that less sufficient water was suppli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of irrigation depth,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yield. Mulching had no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alt accumulation but the drip tape arrangemen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depth and quality, compared with Md, Ms reduced salt accumulation in root zone and brought about relatively high cotton yield.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棉田土壤NH4+-N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从时间、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的角度对膜下滴灌、地下滴灌棉田土壤铵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垂直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特征均有异同点.0~5 cm土层铵态氮含量最高,35~55 cm含量普遍较低.水平方向土壤铵态氮随滴灌水扩散,分布在离滴灌带40 cm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生育期春灌温度和灌水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为灌区提供较为合理的非生育期灌水方案。【方法】制定6种棉田灌水方案,开展田间试验,检测不同方案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分析非生育期春灌的灌水量和温度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在设置的三个灌水量2 250、1 800和1 350 m3/hm2方案中,2 250 m3/hm2为较优灌水量;地温5℃,气温12℃时灌水的脱盐效果比地温10℃,气温17℃时灌水的效果要好。【结论】灌水量越多,土壤洗盐效果越好;在相同灌水量下,温度对土壤脱盐效果影响极大;由于试验区蒸发强烈,导致土壤返盐速率很快,春灌时间不宜过早。  相似文献   

18.
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和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个灌溉水平400和520 mm(分别用W400和W520表示)和2种灌溉频率5和10 d(分别用F5和F10表示).[结果]高灌溉频率可以维持0~40 cm土壤含水量稳定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作物生长.灌水量和灌溉频率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是在花铃期(播种后90 d),此时增加灌溉量或灌溉频率都可以促进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尤其是提高灌溉频率可明显促进棉花生长.[结论]增加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可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棉花产量;尤其是提高灌溉频率可以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不同处理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顺序均为:W520F5 > W400F5、W520F10 > W400F10.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或时期,通过提高灌溉频率可以有效的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砾土质戈壁进行滴灌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时间和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体特征的影响,为滴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水分精确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砾土戈壁土质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灌溉时间(4、6和8 h)与不同滴头流量(4.0、6.0和8.0 L/h)的双因素试验,观测土壤湿润体水平扩散距离和垂直入渗深度.[结果]砾土戈壁滴灌湿润体近似旋转抛物体,随着灌溉时间和滴头流量的增加,土壤湿润体水平扩散距离和垂直入渗深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并得出湿润模型的非线性回归方程D=( 17.353+0.788q)Q0.512 (R =0.954,P<0.001)和H=(56.887+1.541q)Q0.271(R=0.966,P<0.001),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滴头流量为5.0 L/h为宜,灌水时间以6~8h为宜,不宜超过8h,滴头间距为100 cm左右.[结论]初步探索出砾土质戈壁滴灌湿润模型,为滴灌设计参数和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远的土壤环境问题考虑,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将成为解决南疆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南疆地区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的可行性,设置27(I1)、36(I2)、45(I3)、54(I4)和63 mm(I5) 5个无膜滴灌灌水定额处理,并以膜下滴灌灌水定额36 mm(I6)作为对照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分布、棉花耗水及产量等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棉田的土壤含水率低于膜下滴灌;无膜滴灌条件下,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I5处理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而I1、I2、I3及I4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60 cm深处达到峰值,之后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I2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低于膜下滴灌I6处理,减产14.25%。无膜滴灌条件下,籽棉产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I4处理的籽棉产量最高,与膜下滴灌I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结合产量水平,棉花无膜滴灌的适宜灌水定额为54 mm,灌水次数以10次为宜,为棉花无膜滴灌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