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免疫失败情况,要了解免疫失败的原因,找到防控的最佳策略。1疫苗1.1要选择与当地流行疫病病原体血清型一致的疫苗有些疫病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如果使用与当地流行疫病病原体血清型不一致的疫苗,就起不到免疫效果,虽然实施了免疫,但也可能发病。免疫前要了解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型,选用与当地流行毒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进行免疫。1.2选用高质量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一免疫失败的原因1疫苗方面的原因(1)疫苗质量差。活苗(弱毒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因而接种的疫苗中必须含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2)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同一时间或间隔较短时间内,给畜禽以同一途径或不同途径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机体对其中一种或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显著降低。所以,在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时,各种疫苗不宜同时使用。(3)选用的疫苗株血清型与疫病流行株血清型不符,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有些病的病原含有多个血清型,比如大肠杆菌等。如果疫苗毒株(或菌株)的血清型不同,往往会造成免疫失败。针对多血清型的疾病应考虑使用多价苗。(4)选用的疫苗毒力较强或较弱。某些肉鸡场均忽视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如选择中等偏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供仔鸡饮水免疫等。这不仅起不到免疫作用,而且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可是在疫病严重的地区,选用安全性好,但毒力和免疫力较低的疫苗品系(如在有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的地区使用弱毒Ⅳ系疫苗),产生的抗体就不能抵抗强毒的攻击。(5)疫苗运输、保存、稀释不当。死菌苗、致弱菌苗、灭活油剂苗、类毒素要保存在...  相似文献   

3.
1疫苗因素疫苗的质量。如果疫苗菌(毒)株的血清型与当前传染病流行毒株之间存在差异,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如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其中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以O型和亚洲Ⅰ型为主;而链球菌的血清型有脑炎型、败血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型。疫苗使用时,应选择疫苗毒株与当地猪群流行的病毒株的抗原型越近的免疫保护越  相似文献   

4.
1疫苗本身因素1.1质量不合格即疫苗是不合格的产品,效价不高,不能恰当的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达不到预期免疫效果。如病毒或细菌等抗原成分含量不足,密封或冻干达不到要求,油乳剂疫苗分层;死苗灭活不全,留有残毒。1.2含外源毒或超强毒力是指疫苗生产过程中混入支原体或其他外源病毒。或没有充分脱毒,使鸡群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类似该疾病的临床反应。1.3毒株与病原不符疫苗的血清型或亚型(毒株)与所流行病原体不相吻合。有些疾病有多种血清型,且各血清型之间不一定有交叉保护作用。如果所用疫苗血清型跟本地流行疫病血清型不符,就会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七十年代初期应用火鸡疮疹病毒(HVT)疫苗以来,M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免疫保护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免疫鸡群中仍爆发MD。HVT免疫失败原因可能与MDV超强毒株的存在有关。为此,国外已研制了不同血清型毒株组合的MD多价疫苗,免疫效果比单价疫苗好。本室从事的MD二价疫苗的  相似文献   

6.
鸡群免疫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新病层出不穷,原已基本得到控制的传染病由于病原发生变化而重新抬头。免疫接种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免疫失败。本文对此进行探讨。1 病原出现变异,使传统疫苗不能有效保护鸡群 最典型的例子是由于VVMDV的出现而使传统的HVT苗不能抵御VVMDV的侵袭,使MD免疫失败,可用含Ⅰ、Ⅱ、Ⅲ3种血清型毒株的疫苗或其中两种免疫注射。其它病可用现场分离毒株致弱或灭活制备疫苗。2 免疫抑制 21 有些疾病如IBD、LL、MD等能损害免疫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使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平时…  相似文献   

7.
在工作中,时常有养殖户向笔者反映,某种疫苗免效果不好,而同时又有养殖户反映使用同种疫苗免效果很好,同样的疫苗不同的使用者却有截然不同结果。笔者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以下几个方面:疫苗的选择及使用不当.1疫苗选择不当选用疫苗的血清型应与本场、本区流行疾病病原血清型相一致。选用疫苗的性质应用于鸡群的年龄和生理阶段。疫苗质量应符合标准,毒苗的关键是活力,灭活苗的关键是有效含量,否,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2免疫方法不可靠每一种疫苗均有其最佳免疫径,如随意变动就会影响免疫效果。注射、饮水、点、滴鼻时不正确…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我国流行日趋严重,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易发生变异,形成了许多不同血清型IBV变异株,由于不同血清型毒株间交叉保护力弱或根本无保护力,因而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病毒粒子聚集形成胞浆内包含体,只在神经细胞胞浆和蒲肯野氏细胞里存在.RV可分成4个血清型和2个尚待定型的病毒株.随着RV血清型变异,目前人用和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毒株已不能提供针对所有种类RV的有效保护,为了对狂犬病及其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该文主要对RV病原以及狂犬病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针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超强毒株(VVMDV)的新的预防方法。用禽痘病毒(FPV)和火鸡疱疹病毒(HVT)重组体来表达MDV抗原获得成功。研究发现,MDV血清Ⅰ型中的糖蛋白B(gB_1)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对具有遗传特征性的易感鸡群提供免疫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FPV—gB_1,重组体免疫效果可抗被MDV的母源抗体所减弱,构建表达MD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原HVT重组体能有效抵抗马立克病和典型的新城疫病,抗MDV和NDV的母源抗体并不能显著地影响细胞介导的HVT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反转录病毒插入诱变以及表达MDV抗原产生免疫作用的其它方法在本文中一并讨论。 简介 八十年代以来,MDV超强病毒株(VVMDV)的出现促使HVT和MDV血清2型复合物或是HVT和致弱的MDV血清1型复合物联合用于WMDV预防接种。一些MDVⅠ型弱毒株如CVI998也被广泛使用。就MDV血清1型弱毒株而言,其在抗原性上几乎与病原株完全一致,因而从理论上讲比其它两型血清型应能更有效地诱发免疫应答。MDV血清Ⅰ型毒株通过系列传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常见到猪场及散养户猪瘟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或者免疫失败,使用者往往认为是疫苗的质量问题。而实事上,免疫的失败究其原因与免疫过程的一系列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项因素,如病原的变异及其免疫水平、人员操作和免疫抑制因素等。我们必须分析真正的原因,才能保证以后的免疫程序的准确和有效。1 从病原上看抗原的变异,使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在增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使我们原来的针对此病原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地杀死病原,从而造成部分或全部的免疫失败。2 从疫苗方面看疫苗的质量,主要是指疫苗的效价,这是常引起免疫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特别是活菌(弱毒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个繁殖过程,因而接种的疫苗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另外,疫苗往往因保存温度、包装运输条件,使用疫苗时,疫苗稀释后的保存温度等因素,也常致效价降低。如猪瘟弱毒苗,在-15℃可保存一年,在0℃~8℃只能保存6个月,若在25℃温度条件下15天就失效,灭活苗应储存于5℃~8℃,严防冻结,否则会出现凝集块,影响免  相似文献   

12.
<正>在动物免疫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动物免疫失败、免疫质量不高的现象,使得动物免疫接种达不到预期目的。免疫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但从免疫实施的主体、对象与过程来看,总体可以归结为疫苗、免疫程序、免疫操作和受免动物四个方面。1疫苗方面疫苗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免疫成功的先决条件。在疫苗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血清型因素。由于环境、病原微生物自身变异等多种原因,病原微生物在增殖过程中可能形成多种血清型和亚型。在选择疫苗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致弱毒疫苗株和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接种40日龄~45日龄仔猪,免疫接种后4周,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变异株强毒攻毒,攻毒后21 d剖检,取主要器官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抗原定位.结果显示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攻毒后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抗原分布程度均明显高于CH-1R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CH-1R 弱毒疫苗对HU-4株强毒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上常用的疫苗有两类,即灭活苗和弱毒苗。尽管这些常规疫苗在预防畜禽传染病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仍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如灭活苗免疫保护期短,存在灭活不当造成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弱毒苗因变异或与野毒株发生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毒力返强问题亦难于控制。再者,有些病原微生物由于变异而产生多种血清型,这是现有一些疫苗无效的主要原因;还有些病原体不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给常规疫苗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动物疫苗应运而生,这给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契机。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发现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简称FMDV)有7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多种亚型。试验证明,非但7个血清型制备的疫苗互相间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而且同一血清型不同亚型FMDV制备的疫苗亦不能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人们不得不使用不同亚型的毒株制备针对不同亚型病毒的疫苗。国外目前主要应用灭活疫苗预防和控制口蹄疫。这种灭活疫苗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也不是绝对安全。例如King等报告1981年在英、法等国暴发的口蹄疫很可能就是由于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此病病毒的血清型多,毒株变异快,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作用差,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间保护作用也较差,造成免疫效果差,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防制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试验在了解广东珠三角猪群胸膜肺炎病原的血清型分布,选用地方强毒株DL株(1型)和HZ株(7型)[1],探索生产出APP地方适用型双价灭活疫苗[2]的情况下,着重探索该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其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变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目前已成为养鸡业中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病毒基因组RNA的点突变、缺失、插入和不同毒株基因组间的同源重组所导致的病毒血清型、基因型和组织嗜性的改变是造成现用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病毒的变异已成为当前对IBV病原学及本病免疫防制研究中的热点,作者重点就IBV变异机制及其变异株的来源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养禽事业的迅猛发展,禽病的发生与流行更为错综复杂。老的疫病尚未完全控制,新的疫病又在不断出现。养禽场和专业户以及禽病防治单位普遍感到禽病防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病毒性疫病虽经预防接种疫苗仍有发病,细菌性疾病使用常规的抗菌药物防治效果不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我所根据近几年来临诊经验和社会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病毒性疫病病原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导致使用常规疫苗免疫因毒株不符而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如鸡传染性囊病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许多地区已发现新变异毒株,因此,防制该病只有接种多价疫苗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正> 1.1.4 疫苗间的影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同时接种蛋鸡,如鸡新城疫和鸡法氏囊疫苗会降低免疫的效果。1.1.4 疫苗的血清型鸡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与使用的疫苗血清型存在较大差异或不属于同一个血清型,导致免疫失败,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苗。1.2 蛋鸡自身因素1.2.1 遗传因素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蛋鸡的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反应不同,即使同一种品种,个体不同也存在差异,个别的鸡由于机体自身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