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龚伟  胡庭兴  宫渊波  叶萌 《经济林研究》2004,22(3):60-63,67
印楝是一种优良速生的耐旱多功能树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现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栽培并获成功。印楝具有较强的耐旱、生长迅速、材质优良、萌发力强、根系发达、易繁殖、生物量高等优良性状.且可作为医药、农药、肥料、饲料、燃料、土壤改良、绿化、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树种.是当前退耕还林中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优良造林树种.具有广阏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印楝(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是一种喜温耐旱也较耐贫瘠的多用途树种。主要用来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医药和保健型日化产品。原产印度、缅甸等地的干热地区。据引种栽培试验,在我国无霜或仅有短时微霜的地方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出于干热地区生态建设和为制备生物农药提供原料的需求,现在云南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已大力推广,海南、四川开始种植,广西、广东、福建正试种或拟试种。印楝为新引入树种,国内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栽培的资料极少。由国内资深的印楝引种栽培专家、云南印楝协会会长、中国林业科研究院资源昆…  相似文献   

3.
印楝及其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属热带常绿乔木,其树形高大优美、生长迅速,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干旱地区树种。印楝全身是宝,且用途广泛,获得了“多用途树种”、“洁净的树”、“二十一世纪的树”、“天然药库”等美称,被认为可能是所有植物中最具希望的树种,并且最终有益于地球上每一个人的树。介绍印楝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叙述印楝在我国的引种现状,论述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开发现状,提出展望发展印楝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白永文 《云南林业》2003,24(6):16-16
印楝属楝科常绿乔木,是一种速生耐旱,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是近年引种的一种可制造生物杀虫剂原料的树种。其种子含油量高,故不耐贮存,极易丧失生活力,如育苗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大量空袋。现介绍一种出圃率可达90%的印楝实生袋苗培育技术:1苗圃地选择印楝喜热耐旱,苗圃地应选择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及交通方便的地方。苗圃地确定后,于份根据需苗量开始装营养袋备用。营养袋规格一般为18cm×20cm,厚度达6丝以上。装袋前,把土壤中的石子及其他杂质拣净,并在袋土中均匀拌入3%~的普钙或10%的农家肥。将苗床做成高床,床宽1m,长度视地势而定;将…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制备印楝素的植物印度楝,是一种防治干热地区荒漠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利用价值最高的植物。在我国,云南省是最适宜种植印度楝的地区,从1995年开始引种,已造林成活1 666.67 hm2。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而且通过种植印度楝还将有助于生态环境恶劣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7.
印楝引种栽培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印楝的引种栽培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印楝起源、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不仅对造林困难地段——干热河谷有着特殊的适应性,也是制备无公害农药和植物药的优良原材料,在区域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会理县金沙江干热河谷系长江中上游脆弱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印楝是该区引进的优良生态经济树种,其经济开发价值取决于印楝素含量。通过初步调查分析表明:会理县前期引种之印楝,印楝素含量平均达到0.3666%,高于0.3%的经济开发含量,整体品质较好。会理初步选择了10株印楝素含量在0.4123%~0.4918%的优良单株,为今后良种选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元50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Sanyuan 50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相似文献   

10.
"三元51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Sanyuan 51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相似文献   

11.
久树种植和4号紫胶虫放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初,引进了4号紫胶虫的优良寄主树-久树在油页岩灰渣上种植,长势良好,截干后萌芽力强。自1996年起,在久树上成功地放养了4号紫胶虫12个世代,4号紫胶虫1年能完成2个世代,生长发育及产胶性能良好,表明久树、4号紫胶虫完全适应茂名地区的气候条件,可在油页岩废渣场及茂名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该树种适应性强,在我国许多地方均生长良好。文冠果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尤其它的生物学特性为文冠果的育苗和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文冠果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园地选择,合理密植,认真栽植,搞好果园的树体管理,抓好土肥水管理,对野生资源进行培育改造,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果园的产量和质量,达到早结果、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枳椇种质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枳椇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利用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集多种用途为一身,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了促进我国枳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物种及主要品种类型、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珍稀乡土树种大果榉在国土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大果榉(Zelkovasinica Schneid.)的分类位置、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用途;通过综述大果榉及其近缘树种的研究进展,表明大果榉是山西省珍稀乡土树种,在国土绿化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对大果榉繁育技术进行研究,筛选出适用于不同造林绿化目的的大果榉苗木,对于丰富我省的造林绿化树种、培育珍稀用材树种以及振兴乡土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辐射松(PinusradiataD.Don)原产于加利弗尼亚海岸,被引种到世界各地,现在是南半球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1990年以来辐射松被引种到长江上游四川省阿坝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幼树的成活和早期生长表现良好。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松在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长情况,种源和遗传上的差异,环境限制因子和辐射松的气候生境,病虫害,引种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辐射松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文中还简述了辐射松在阿坝干旱河谷地区的早期生长情况,列举了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引种辐射松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开展的研究。图4表5参90。  相似文献   

16.
玉簪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簪为观叶、观花型植物,耐阴、耐湿,适应性广,可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适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在城市绿化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繁殖方式、栽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玉簪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观赏植物,也是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病的常用中药,同时又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刺楸是我国最珍贵的阔叶树种之一,其材质优良,花纹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多种用途。介绍了刺楸种子的特性及播种工艺。  相似文献   

19.
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是竹类植物中环境适应性最强、分布范围最广、也是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由于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且许多种类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耐低温属性,历史上一直都被世界各国的园艺师们争相引种、培育、并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因而涌现出数量庞大的栽培品种类群。全世界的刚竹属植物约60余种,且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刚竹属植物,大多是从中国引入。依据国际上业已公布的权威资料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目前全世界可认定为刚竹属栽培品种的竹类植物有127个(不包括原栽培品种),分属于27个不同竹种。此外,还有21个栽培品种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蓝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蓝莓生产、繁殖、育种等角度综述了我国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蓝莓研究热点。我国虽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蓝莓种植,但栽培技术不高、效益不好是制约我国蓝莓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极具优势的野生蓝莓栽培生产尚未成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从繁殖方式上看只有少部分品种实现了快繁,有较多的优良引进品种的快繁体系尚未建立,所以快繁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的快繁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阶段;种子繁殖正处于起步阶段;蓝莓育种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均为引进种,这些品种耐寒性差,越冬防寒技术要求高是栽培推广的限制因素,而内蒙古的野生蓝莓品种虽然耐寒性强,但产量低、果实贮藏性差、栽培成活率低也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选育出我国自主蓝莓品种是当务之急,尤其以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将成为今后我国蓝莓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