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挖掘优质高产籼糯品种‘珍珠糯’的高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利用近年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品比试验结果数据,对‘珍珠糯’的全生育期(x1)、株高(x2)、有效穗(x3)、穗长(x4)、穗粒数(x5)、结实率(x6)、千粒重(x7)和产量(y)进行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糯’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穗粒数>有效穗>穗长>结实率>产量>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变化范围5.27%~19.74%;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发现,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综合决定效应穗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用逐步回归筛选出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3个对‘珍珠糯’产量有显著效应的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y=1729.381+8.859x3+7.743x5+37.755x6。综上,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影响‘珍珠糯’产量的主要性状,在推广应用以及高产创建时要注意在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皖南烤烟烟碱含量和积累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南烟区的田间试验表明:旱地烤烟和水田烤烟的同器官同时期相比较,在烟碱含量、烟碱积累量和积累强度上略有不同,但从整个大田生长期来看,其具有相似的动态变化规律。烟株在移栽后75 d,根中烟碱含量相对较高;茎中烟碱含量在小范围内呈波浪式变化;叶中烟碱含量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移栽后60~75 d,增加速度最快。烟碱含量同期各器官相比,移栽早期:根>茎>叶,移栽中后期:叶>根>茎;根中烟碱积累量有先增加而后减少的趋势,烟碱积累强度呈波状起伏变化;茎中烟碱积累量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而一直在增加,烟碱积累强度呈波浪式变化;叶中烟碱积累量随移栽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烟碱积累强度呈先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的趋势。烟碱在各器官的积累量不同,移栽早期和后期:叶>茎>根,移栽中期:叶>根>茎。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育烤烟新品种,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满足烟草生产对烤烟新品种的需求,本研究从贵州省石阡县栽种多年的地方烟草品种中系统选育出了优良烤烟新品系‘狮柳烟’。以烤烟主栽品种‘K326’和‘云烟87’作为对照,通过连续三年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品质测试,对‘狮柳烟’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其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狮柳烟’平均单株留叶数24片/株,分别比‘K326’、‘云烟87’多3片/株、5片/株;平均单产2233.4 kg/hm2,均价24.47元/kg,产值54434.2元/hm2,上等烟率51.11%,上中等烟率94.81%,经济指标优于‘K326’和‘云烟87’;烟叶颜色为柠檬黄,外观品质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感官评吸品质优于对照;SSR分子标记引物PT3024、PT40021可以稳定地在‘狮柳烟’与‘K326’和‘云烟87’之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因此,‘狮柳烟’产量高、质量优,是一个高产优质烤烟新品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烤烟栽培过程中施氮量与打顶时间协同作用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优化烤烟栽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翠碧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6个不同施氮肥水平和打顶时间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产量、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叶面积、中下部叶平均单叶重及烟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均明显增加;推迟打顶可增加株高、茎围和叶面积,降低中下部叶平均单叶重;其中以高施氮(120.0 kg/ha)现蕾打顶处理烟株产量最高(2116.05 kg/ha),而中等施氮量(97.5 kg/ha)现蕾打顶处理产值最高(48481.95元/ha);施氮量增加可促进烤后烟叶烟碱含量增加,推迟打顶则可降低烟叶烟碱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打顶时间的推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下降.[结论]在福建烤烟产区,翠碧1号烤烟品种在75.0~97.5 kg/ha的施氮量下进行现蕾打顶,有利于保障烟叶产量及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的典型的针阔混交-人工林的山杨为对象,经过5 a对标准地山杨等树种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分层切割法对山杨生物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混交林中山杨单株总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4.10~344.16 kg,其生物量各器官分配百分比为:干均值为63.03%(53.21%~69.14%),枝均值为11.40%(5.26%~18.12%),根均值为20.12%(16.69%~22.67%),叶均值为5.44%(3.42%~8.46%)。2)山杨树高、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建立的山杨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干111.985D1.702; W=1702枝119.21(D2H)0.578; W=20578根1/(0.000 012 1+0.001 91&#215;0.77D); W=叶1/(0.000 033 3+0.003 69&#215;0.815D); W=全1 /( 0.000 002 5+0.000 003 7&#215;0.771D )。3)山杨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推算林分中山杨的总生物量为33 632.98 kg·hm-2,碳储量为13 808.77 kg·hm-2,各器官分别占总碳储量的60.06%(树干)、15.40%(树枝)、5.31%(树叶)、19.24%(树根)。林分碳储量分配情况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烤烟上部叶叶片质量和经济性状。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打顶为对照,设置打叶留茎2节、打叶留茎4节和打叶留茎6节3个顶端调控处理,研究打叶留茎长度对烤烟打顶后农艺性状、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打顶相比,打叶留茎降低了烤烟上部叶叶面积、叶质重及叶厚,提高了叶片组织疏松程度;提高上等烟、中等烟及中部化烟叶比例,尤其以打叶留茎4节处理明显,分别增加22.32%、17.56%和191.77%;顶端处理后,3个打叶留茎处理烟株的根系活力降低,钾含量提高,烟碱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以打叶留茎4节和打叶留茎6节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降幅最大。3个打叶留茎处理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以及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钾/氯的比值较常规打顶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打叶留茎4节的烟叶中部化比例和等级较高,上部叶品质较好,工业可用性高。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覆膜时间对临沧水稻土氮供应和烟株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的大田生育期均为127 d,成熟期叶绿素含量较高,移栽后3545 d揭膜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较好。处理M5在整个生育期中氮供应表现出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其他4个处理均表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烟碱在烟株各器官中的积累表现为:叶>根>茎,且烟碱在根茎中的积累,T_145 d揭膜各项农艺性状指标较好。处理M5在整个生育期中氮供应表现出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其他4个处理均表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烟碱在烟株各器官中的积累表现为:叶>根>茎,且烟碱在根茎中的积累,T_1T_2时期属于缓慢积累期,T_2T_2时期属于缓慢积累期,T_2T_4时期则为快速积累期。总氮在烟株各器官中的积累表现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烤烟K326打顶前后上部叶、烟茎形成层以外组织和根系中总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烟碱生物合成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上部叶和茎形成层以外组织中总糖和果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先下降后上升;根中则在打顶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根中蛋白质含量在打顶后持续上升.打顶后上部叶、根系中烟碱含量都是持续上升,其中打顶后1~3 d含量上升幅度最为明显.打顶后根系中果糖与烟碱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蛋白质含量的升高稍微滞后于果糖.因此,果糖作为信号物质促进了根系中烟碱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刘鑫  张亚红  袁苗  党仕卓  周娟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0):4020-4035
【目的】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果树树种,花芽分化直接影响葡萄的质量和数量。对‘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花芽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了解‘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4个发育阶段:S1(未分化期)、S2(花原始体发育期)、S3(花序主轴发育期)和S4(花序二级轴发育期)的芽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植物激素测定,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验证。【结果】 ‘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共发现13 729个差异基因,其中S1-S2、S2-S3、S3-S4和S1-S4分别有4 158、2 050、3 425和7 652个差异基因。在S1-S4差异基因的富集调控网络中发现差异基因在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脱落酸代谢过程、对酸性化学物质的反应和植物细胞壁组织或生物发生等通路富集。在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发现大量与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等相关基因,测定表明,生长素在S2时期含量最高,而在S3和S4时期含量最低;赤霉素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不断降低,在S4时期为S1时期的80%;脱落酸含量在S1和S4时期较高,而在S2时期最低。此外,S1-S4差异基因来自转录因子家族(MYB、ERF、bHLH和MADS-box等),表明这些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参与了‘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对差异表达的13个MADS-box家族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MADS8AGL65AGL15AGL12MADS2在花芽分化进程中表达上调,而AGL30LeMADSFBP24AGL14MADS3表达下调。对这些MADS-box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且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数据分析结果可靠。【结论】 ‘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其中,植物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MADS-box家族基因在花芽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关于转录因子、基因和激素的信息,有助于揭开这一复杂的发育过程,并为‘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加州鲈生物学特性,以期进一步丰富其生物学资料,为其分类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量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和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1龄加州鲈体型纺锤形,背部黑色,体侧青绿色,腹部白色,身体两侧分布有黑色条纹,身上布满栉鳞,其比肠长、比肠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833、0.006...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抗旱种源,为滇重楼抗旱种源筛选及种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种源(温带种源、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的滇重楼为试验材料,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对比分析充足水分(W0)、轻度干旱(W1)和重度干旱(W2)3个水分梯度下,不同种源滇重楼根茎叶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总皂苷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对抗旱种源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滇重楼地上、地下多个性状(P<0.05,下同)。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滇重楼的根茎、须根及茎和叶的鲜重、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温带种源根质比降低;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根质比则呈升高趋势;所有种源中,南亚热带种源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药用部位生物量(W0:6.16±2.78 g、W1:4.78±1.51 g和W2:2.98±0.59 g)及总皂苷产量(W0:60.51±28.23 mg、W1:45.96±16.88 mg和W2:13.62±2.51 mg)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茎粗、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长和叶宽与滇重楼根及根茎部位的鲜重、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源W1处理的植株根茎直径、根茎长、须根直径、须根长、须根数、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片含水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高于W2处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的株高、叶长、叶宽、茎鲜重、须根长、须根数的VIP值>1.0,表明上述性状对干旱胁迫较敏感。【结论】综合分析地下器官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南亚热带滇重楼抗旱性最佳;其高产优质性状在未来抗旱优良种源培育中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烟碱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烟碱累积的影响,在相同氮用量的情况下,对烟株施用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后对其烟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烟碱的累积与氮素的吸收并不同步,对氮的吸收速率在移栽后50 d左右达到最高峰,烟碱的积累在移栽50 d前缓慢,50 d后积累开始增加,打顶后烟碱积累急剧增加,最大累积强度发生在移栽后80 d左右,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并未改变这种趋势,但烟株现蕾前的累积强度高于纯化肥处理。各处理烟株根、茎、叶中烟碱含量受打顶的影响,打顶前烟根含量最高,茎和叶相差不大,而打顶后烟叶远高于烟根,烟茎中烟碱含量最低。施用生物有机肥烟碱积累总量高于纯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蒯婕  李真  汪波  刘芳  叶俊  周广生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19-2332
【目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缩小产量差,明确密植油菜产量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选用华杂62(常规株型,简称HZ62)、2017—2018年选用华杂62和品系1301(紧凑株型)设置密度15×104(D1)、30×104(D2)和45×104株/hm2(D3)为主区,行距15(R15)、25(R25)和35 cm(R35)为副区,研究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下,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和分配、茎秆和叶片碳氮代谢、根系活力和成熟期产量的变化。【结果】增加密度后,油菜个体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成熟期根颈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以及株高均降低,有效分枝数减少,同一密度下缩小行距后降幅减小,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在行距R25、R15和R15时各指标均表现最佳。与传统的密度行距配置(D1R25)相比,增加密度缩小行距(D3R15)后,2017—2018年,HZ62和1301两品种单株产量分别降低了57.14%和55.73%,但群体产量增加了21.55%和3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叶片干物质分配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秆和根系干物质分配率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苗期各器官生长指标发现,密度增加后,苗期叶片SPAD值、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同一密度下,通过调节行距、减小株行距差异时,单株油菜叶片SPAD值、叶片和茎秆C/N、群体LAI及根系生物量增加,为成熟期产量奠定了基础。2017—2018年,与D1R25相比,D3R15处理下,HZ62茎秆C/N下降了22.95%,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5.60%、16.07%和15.51%,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6.11%和83.44%;1301茎秆C/N下降了19.71%、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0.87%、22.63%和22.85%,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4.84%和108.2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与传统密度行距配置相比,不同株型油菜参试品种在增加密度缩小行距后均能通过促进苗期单株叶片氮代谢,同时增加了苗期叶片SPAD值、群体光合叶面积、群体根系生物量,提高了根系活力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5.
烤烟烟碱累积特点及部分营养元素对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结果表明,烟碱的累积与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并不同步,氮的吸收强度在移栽后2个月左右,即打顶之后达到最高峰,而此时,烟碱的累积才开始急剧增加,烟碱的最大累积强度出现在移栽后3个月左右。打顶前烟根中烟碱含量高于烟叶,而打顶后烟叶中烟碱含量远高于烟根,烟茎中烟碱含量最低。单位重量的根系所合成的烟碱数量在打顶前变化不大,打顶后急剧增加。施钾降低烟叶中烟碱的含量,硼与烟碱含量的关系同缺硼的程度有关。增施氮增加烟碱的含量,增施磷也使烟碱的含量显著提高,增施钙使中、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显著降低,但上部叶烟碱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控水设置4种干旱胁迫梯度,研究干旱胁迫对1年生石灰花楸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变矮,地径变细,叶面积减小,主根变长,侧根数增加;干旱降低了幼苗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方式向有利于根系水分吸收的方向转变,茎叶生物量比降低,根生物量比增加,根冠比变大;随着干旱胁迫持续时间延长:石灰花楸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对照和轻度胁迫下保持基本稳定,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则持续降低;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  方法  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 > 茎 > 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  结论  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反演精度,并掌握其在山东省夏津县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本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为研究区,以夏津县大李庄棉田为试验区,通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仪实地测定试验区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SPAD值),并获取同期试验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近地多光谱图像和研究区Sentinel-2A MSI(MSI)卫星影像;然后分别基于UAV和MSI的光谱反射率,构建并筛选最优光谱参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建立SPAD值定量反演模型;最后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法融合UAV和Sentinel-2A MSI对应的最优光谱参量,对比分析融合前后模型效果,优选最佳反演模型,实现研究区SPAD值反演。【结果】研究表明,(REG-R)/(REG+R)、R/G、CL(red edge)、NDVI可作为SPAD值的最优光谱参量;基于UAV图像的定量反演模型精度优于基于MSI影像的模型;基于二次多项式拟合后建模R 2提高了0.015—0.057,RMSE降低了0.457—0.638,验证R 2提高了0.040—0.085,RMSE降低了0.387—0.397,RPD提高了0.020—0.139;将融合后的MSI光谱参量代入基于UAV图像的反演模型(Fused MSI-ModUAV),也可获得较高的反演精度,建模R 2达0.672,RMSE为3.982,验证R 2达0.713,RMSE为3.859,RPD为1.685;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研究区棉花叶片SPAD值反演分析,试验区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研究区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趋势,均与实地情况一致,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法融合无人机和卫星影像数据,可较好地实现区域高精度作物生长指标的定量反演,研究结果可丰富多源遥感融合理论与技术,为后续棉花长势监测与精准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草甸草原优势种羊草群落重要值(IV)和其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规律,观察羊草是否通过调整自身各功能性状(如个体、茎、叶等)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便为草原合理放牧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控制试验设置6个放牧强度,即对照(G0:0)、轻度(G0.23:0.23 cow.AU/hm2)、轻中度(G0.34:0.34 cow.AU/hm2)、中度(G0.46:0.46 cow.AU/hm2)、重度(G0.69:0.69 cow.AU/hm2)、极重度(G0.92:0.92 cow.AU/hm2),3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每个处理中分别测定优势种羊草IV以及其植株性状(株高、茎重、叶重、茎叶比、单株重)和叶片性状(形态性状:叶面积、单片叶重、比叶面积(SLA)、叶长、叶宽;生理性状:叶片C、N含量、C/N),其中羊草IV通过随机选取试验小区内5个1 m×1 m群落样方调查得到,羊草功能性状通过随机选取每个试验小区内的羊草单株进行测定。【结果】 (1)与不放牧G0相比,羊草IV的降低幅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依次为42.9%、66.0%、82.7%、91.8%、91.2%;(2)羊草植株性状(株高、茎重、叶重、茎叶比、单株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逐渐降低。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植株茎叶比均小于1,并且与G0相比,G0.92显著降低39.22%;叶片性状中叶面积、单片叶重、叶长、叶宽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而SLA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G0.92时最大,为136.61 cm2·g-1,其与G0、G0.23、G0.34、G0.46、G0.69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23.7%、19.0%、17.8%、20.2%、13.2%;(3)羊草叶片C、N含量在极重度放牧(G0.92)下分别为44.2%、2.8%。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草叶片C含量整体变化相对稳定,但叶片N含量则不断增加,相比于G0,G0.69与G0.92中N含量分别增加21.8%、43.2%;(4)相关分析表明,羊草叶片SLA与N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C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形态性状与生理性状存在显著相关。同时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形态性状中主要以单片叶重为主,生理性状中以C/N为主。【结论】 放牧强度改变了羊草的优势度,使羊草植株个体变小,茎叶比降低,但羊草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叶片SLA、N含量,尤其在极重度放牧条件下,SLA与N含量协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