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二、华南稻区(一)特优7571:可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其他稻作区作中稻种植。注意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二)天优998: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三)粤晶丝苗2号: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稻种植,以及海南全省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鉴定凤营丝苗,莉苗占,农晶丝苗三个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在广西桂中稻作区种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重要特征特性,为三个品种的引种、推广种植提供试验数据。2018年,柳州市柳江区通过对凤营丝苗,莉苗占,农晶丝苗三个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要点的总结,均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田间抗性好,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浓绿、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点,适宜在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8,(4):27-28
<正>水稻(13个)天优998适宜在江西作晚稻和广东、广西作早、晚稻种植,但粤北稻作区作早稻应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博优998适宜在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双季稻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或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特优136是以龙特甫A为母本,R 136为父本配组育成的强优势感温型中熟组合,具有株型集散适中、穗粒结构协调性好、熟期适宜、米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适合于桂中、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2006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08,(11):27-28
<正>水稻(13个)天优998适宜在江西作晚稻和广东、广西作早、晚稻种植,但粤北稻作区作早稻应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博优998适宜在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双季稻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或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科学》2010,(4):52-53
一、主导品种 (1)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1 水稻(30个) 1.1长江流域 (1)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3)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作单季稻种植. (4)五优308:适宜中北稻作区和粤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国家审定:适宜广西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浙江省南部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国良优633是广西国良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9144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株叶型紧凑、高产、稳产、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桂南稻作区和桂中稻作区南部地区作晚稻种植。该文总结了品种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一、主导品种 (1) 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市场对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的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广西智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扬籼7A与扬恢713配组,育成中熟晚籼优质杂交稻组合扬籼优713。该组合于2017年、2018年参加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晚稻中迟熟组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7.85t/hm~2,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29%。2018年分别参加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的早稻及晚稻生产试验,以及桂南稻作区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07t/hm~2、8.33t/hm~2和8.34t/hm~2,分别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40%、6.61%和4.01%。该组合稻米品质达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等米标准,于2019年6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9082号),可在桂北、桂中和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金航丝苗(H-86///金华占/胜泰1号//泰湖占/澳山丝苗)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我省各稻作区晚造种植和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双超”模式品种在广西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广西6个不同生态点观察分析特优582作早、晚稻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结果]特优582在广西可作早、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5~138 d之间,适应性较广;由南至北,其生育期相对延长,在桂北因早稻生育期较长及晚稻生育期温度较低而影响其作晚稻种植;早稻产量高于晚稻,最高产量可达10.57t/ha,主要是其结实率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大.[结论]特优582在桂北稻作区宜作早稻或一季稻种植,桂南稻作区可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辐香优98在广西桂中北稻作区进行示范种植,表现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较优,商品价值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适宜在桂中北地区作一季中稻或晚造种植。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培育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早晚兼用型超级稻,为广西水稻的高产、稳产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方法]2004年以自选育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桂科-2S与广亲和强恢复系桂恢582配组后,2005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观察.[结果]桂两优2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1 d、晚造116 d左右,每穗平均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8%,千粒重22.0 g.2005年早造品比试验,桂两优2号平均产量为8797.5 kg/ha,比对照特优63增产6.30%;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646.0、8281.5和8389.5 kg/ha,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9.17%、8.44%和8.10%.2007年早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百亩高产示范种植桂两优2号,高、中、低产田平均产量为11110.2 kg/ha;2012年早、晚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的百亩连片双季超级稻丰产示范试验中,早晚稻总产量为21380.1 kg/ha,平均为10690.1 kg/ha.[结论]桂两优2号是广西育成的第一个本土超级稻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在广西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作一季早稻或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新优18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早熟、优质、高产杂交晚籼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米质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在广西的桂中、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博优938是广西钦州市农科所用新育成的恢复系钦938与博A配组而成的感光型高产优质晚籼杂交稻新组合,区内外区域试验均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寒不早衰,一般产量6.75~7.50kg/ha,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4月获广西钦州市第一届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目前该组合已成为广西杂交晚稻当家组合,可在桂南稻作区、桂中稻作区南部以及广东、福建南部地区和海南省等地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玉丝6号是广西玉林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感温型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根据其品种特性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配套,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两优4826     
《广西农学报》2006,21(4):F0004-F0004
属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特优63早熟4天,株型适中,穗大粒重,抗倒性强;每亩有效穗数16.1万,株高119.5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42.8粒,结实率81.%,千粒重28.4克,米质较好,外观品质好,中抗白叶枯病,一般亩产530公斤左右,2006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桂南稻作区早稻,桂中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博Ⅱ优270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于1993年用博ⅡA与恢复系玉270配制而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05年起,博Ⅱ优270先后在漳州市的漳浦、龙海等十个县试种,一般栽培水平下单产可达7500 kg.hm-2,表现出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特点,适合漳州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培育适合中国华南及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稻作区种植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感光不育系博ⅢA与优势恢复系R638配组育成感光型杂交籼稻新组合博Ⅲ优638,于2013-2014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2017-2018年在缅甸和越南进行试种。【结果】博Ⅲ优638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米质优、田间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在缅甸、越南也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结论】博Ⅲ优638可在华南地区适合种植感光品种的稻作区种植,并可引种到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