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古朴自然,建筑造型优美,景物珍奇秀丽,不仅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深厚文化底蕴,而且也是我国精湛造园艺术的结晶。各种植物、建筑通过不同的造园手法巧妙地结合,形成富有诗情画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园林景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图与造景手法入手,以江南园林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和构图特点,探讨了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童寯的《江南园林志》的研究,分析了其中造园艺术的精到之论,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论述了其中年时期的园林史学思想,指出了该著作为江南园林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为当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古典园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童寯的《江南园林志》的研究,分析了其中造园艺术的精到之论,并进行归纳和总结,论述了其中年时期的园林史学思想,指出了该著作为江南园林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为当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古典园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4.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丹丹 《绿色科技》2022,(5):83-85,150
锦程公园是北方少有的浸润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公园.分析了锦程公园的造园手法,从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及意境营造四方面进行了研究解析,提供在北方打造江南特色园林的新思路.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水面为中心,建筑湖石进行围合的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上用地域性景观材料打造江南特色景观,造景手法上要多样打造曲折自然之势,意境上要...  相似文献   

6.
《园冶》为世界最早记述造园的不朽著作,具有学术理论、实际运用、国际交流的重大价值,但不少内容令人似懂非懂,难以发挥对造园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江南园林实景的手绘图画来解释理论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法之一,《园冶图释》结合江南古典园林实例,图文并茂解释《园冶》。  相似文献   

7.
<正>以古鉴今园林创造只有以自然为师,与古典园林文脉相承,以古鉴今,与时俱进,方能创造出今日园林之辉煌。在江南园林中,依托自然山水,又能延引山水,使人工山水与自然山水融洽有情,浑然一体者,应首推无锡寄畅园。寄畅园在江南众多山麓墅园中独树一帜,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寄畅园造园艺术的剖析,不难看出其对无锡近现代园林建设诸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根据竹子的生态、文化及园林价值,在研究南北方地区不同竹种特性的基础上,借鉴江南园林的竹造景优势,提出了南竹北调的建议;分析了适宜北方园林的竹造景设计,为丰富北方地区的竹景观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吸收了历代造园的精华,融入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物质财富。其中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蕴含了天人合一,归隐山林和无往不复的空间趣味,其中留园是中国造园史上的巅峰。从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出发,通过对格式塔基本理论的认识,将该理论应用于对苏州古典园林留园景观空间的分析。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解析留园的造园手法和对游人知觉影响,发现园林在布局和建造上的巧妙之处,实现现代理论对传统园林的重新解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思想与文人园林植物造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文俊 《广东园林》2009,31(1):14-16
文人园林在中国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其形成和发展与文人的造园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试图探讨文人思想对文人园林植物造景的影响,并总结文人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郎碧峥  张哲 《广东园林》2020,42(1):21-26
严家花园建于拥有2500年历史的木渎古镇,曾由苏州香山帮著名建筑师姚承祖修缮,是江南私家宅园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庭院部分以四季为主题的造园手法颇具特色,值得保护传承。严家花园新园的增补规划为园林的修复和开展当下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增益,但新园与原址羡园部分在修复的艺术手法上有所差异,也带来了同一园林中的两部分不一样的景观风格。这样的新园新建行为,在严家花园整体的修复工作中得失具存,也值得相关从业人员在后续其他古典园林的修复中汲取严家花园的经验,因修复目的制宜。  相似文献   

12.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13.
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翼飞  陆琦 《广东园林》2008,30(1):20-23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之一。据考证它始建于元代,起初为私家园林,后成为衙署园林,清代又辟为皇家园林,成为京南第一行宫,此时的古莲花也达到了造园的鼎盛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古莲花池又以其高超的造园艺术被评为国内十大名园。本文对其建园艺术进行了剖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卢应斌 《广东园林》2012,34(2):20-23
园林历史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园主思想境界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清晖园的建园历史、园林布局、庭园空间、建筑特征和装饰风格等进行研究探讨以了解其园林艺术文化,希望为新时期的园林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并使优秀的广东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扬  周鸿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53-157
总结了昆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差距,在借鉴欧美大都市城市绿化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昆明市实际,从公园、广场、道路、居住区绿化以及苗圃建设、立体绿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昆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古莲花池始建于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园".明代,因池中荷花经久不衰而得名"古莲花池".清代,曾作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的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就莲花池现存景点探究其艺术特色,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了障景、透景、对景、补景、借景、框景等造景手法.景观布局和配置上,古莲花池属于其园林空间相对较小,相关景物也集中,不甚远大,但造景得法,莲多满植水中,力求在有限的水域内造成无边之势,以扬其盛,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在布局莲景与陆地景物的平面与空间关系上,古莲花池为集中式布置莲景的形式,并与周围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呼应,使莲景在园林和风景造景中变化丰富,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8.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佳 《林业科技情报》2010,42(2):97-97,100
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街景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园艺等相关理论。本文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仔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街道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设计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