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乌拉特前旗典型草原牧草最适刈割期,以期为优质牧草饲料调制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于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及8月下旬对牧草进行刈割,测定其单位产量以及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刈割期,7月下旬理论鲜草产量最高,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期(P0.05),NDF、ADF和ADL含量低于8月份,综合考虑,7月下旬为乌拉特前旗典型草原牧草最佳刈割期。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期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将遥感与地面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盛期产草量及分级,可食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可食牧草产量和粗蛋白(CP)产量为基础,分析评价了不同放牧季高寒草地的承载力。结果表明:6—8月份玛曲县高寒草地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均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升高,且以7月份增幅最大,产量分级走高且趋于分散。可食牧草CP和磷含量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粗脂肪和钙含量具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8月可食牧草产量和CP产量为基础的冷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117.75万个羊单位和105.73万个羊单位,暖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258.35万个羊单位和252.00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远低于暖季;冷季和暖季草场基于CP产量的载畜量分别较产草量载畜量低12.01万个羊单位和6.35万个羊单位,以CP产量为基础核定草地承载力能更加合理地反映放牧家畜与草地营养供给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甘肃不同草原生态区盛草期可食牧草及养分含量变化,评价不同区域草地的营养承载力,分区域选择代表性样地进行地面调查并采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盛草期青藏高寒区和河西南部山区可食牧草平均CP含量分别为11.74%和11.18%,Ca含量分别为0.81%和0.78%,牧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河西荒漠区CP和Ca含...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收获期对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当地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收获期的综合排名,筛选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收获期。结果表明:8月20日收获牧草的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高,CP为6.36% DM,显著高于其他收获期(P < 0.05)|WSC含量为4.06% DM,高于其他收获期,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综合分析,8月20日左右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的最佳收获期。 [关键词] 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营养价值|主成分分析|收获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羊粪液代替瘤胃液的牧草干物质二级离体消化率和绵羊食道瘗管方法研究高山草原放牧绵羊采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草地牧草生长的7月、8月、10月和1月,绵羊食入牧草(DM)消化率分别为61.00±1.96%,58.84±1.93%,51,40±0.84%和40.58±1.13%;同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放牧绵羊食入牧草消化率限制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湿度、CP、NFE是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天然牧草利用率,筛选天然牧草适宜刈割时间,探讨不同降雨量对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原料,设定12个处理,3次重复,通过双因素方差试验设计,分析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和能量变化规律,旨在为草原牧区牧草刈割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天然牧草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逐渐增加,在9月10日降雨量为37.5 mm时,DM、ADF和NDF达到最大值,含量分别为56.82% DM、36.96% DM、68.45% DM|粗蛋白质(CP)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8月20日降雨量为37.5 mm时,CP含量达到最大值,为11.81% DM。天然牧草刈割过程中降雨对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总能(GE)和消化能(DE)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8月20日刈割,可获得优质天然牧草,若在8月20日之后刈割,牧草品质降低,难以获得优质牧草,若有适量降雨,可适当推迟刈割时间。 [关键词] 天然牧草|刈割时间|降雨量|营养品质|能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对西藏达孜县典型高山草甸产草旺盛期产草量和营养价值进行评定。采集7—10月的草地混合牧草测定产草量,分析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并计算营养物质产量。结果表明:7、8月草地产草量最高,10月最低;7—10月混合牧草中粗蛋白质(CP)含量依次为10.92%、11.51%、13.75%和13.46%,9月和10月显著高于7月和8月(P0.05);7—10月牧草中有机物(OM)、粗脂肪(EE)和总能(GE)逐渐降低,粗灰分(Ash)和钙(Ca)含量逐渐升高;7—10月草地干物质(DM)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8月最高,7、9、10月分别占8月的85.6%、52.8%、27.6%,除硒(Se)以外,其他营养物质产量仍以7、8月最高,9月居中,10月最低。综上可知,西藏达孜县高山草甸7月和8月产草量和营养物质产量最高,牧草品质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草地牧草消化率季节动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荒漠草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月体内消化率达到最高,而平山湖荒漠草原表现相反趋势。新疆温性荒漠草原则随着季节的变化,从花期—果期—枯草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逐渐降低。玛曲高寒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 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生育期与CP含量和DM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M, ADF, NDF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高寒牧区,6,7和8月牧草营养价值较高,可满足放牧家畜维持和生产能量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分别于2013年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人工割草地进行刈割,并进行了产草量测定和牧草品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时期对建植第3年和第7年割草地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无明显影响;8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与7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相比显著降低(P〈0.05);刈割牧草中。豆科牧草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8月上中旬刈割牧草的叶茎比显著降低(P〈0.01);在8月上中旬刈割的牧草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由试验可知,昭苏马场的合理割草时间以7月上中旬为宜,此时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12~2015年对尼勒克县荒漠草原12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优势植物的高度、盖度、鲜草产量及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荒漠草原草地生产力。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植被总盖度、草群平均高度、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与2012~2015年1~7月份降水量变化规律一致。伊犁绢蒿、角果黎、苔草的鲜重及总鲜草产量,2015年最高,2014年最低。伊犁绢蒿鲜重,2015年与2013年基本一致,分别是2012年、2014年的2.6倍和4倍;角果黎的鲜重,2015年分别是2012年、2013年、2014年的1.2倍、2.1倍和3.2倍;苔草的鲜重,2015年分别是2013年与2014年的3倍;白羊草的鲜重,2012年是2013年的1.3倍。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2~2019年对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8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及优势植物的盖度、频度及生殖枝高度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9年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逐年增加。2012~2019年,老鹳草、早熟禾、赖草、鸭茅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有了显著提高;地榆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虽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地牧草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测定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紫花针茅草地型和高山嵩草草地型牧草,冷季9月份和4月份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各种牧草营养成分含量随种类不同和生长季节迁移而呈现一定差异;9月份两类草地型牧草DM,CP,EE,NDF,ADF,ADL,Ash,Ca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92.20%和90.42%,5.40%和5.98%,2.90%和3.06%,48.30%和44.3%,41.40%和34.36%,3.68%和6.52%,18.85%和8.28%,1.43%和1.25%,0.38%和0.47%;4月份两类草地型牧草DM,CP,EE,NDF,ADF,ADL,Ash,Ca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94.33%和93.75%,3.69%和5.85%,1.52%和2.32%,66.82%和61.88%,47.14%和43.32%,9.14%和8.53%,13.48%和13.47%,1.38%和1.16%,0.38%和0.36%;紫花针茅草地型和高山嵩草草地型牧草CP平均含量9月份较4月份分别高出46.8%和35.5%,NDF,ADF和ADL分别降低了27.71%和28.41%,11.95%和20.68%,59.63%和23.33%;就营养品质而言,高山嵩草草地型牧草优于紫花针茅草地型牧草。  相似文献   

14.
白羊草灌丛草地植物量及优势种牧草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白羊草灌丛草地优势种牧草的营养动态和草地植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延续,植株变老,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含量逐渐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则呈相反的趋势。豆科牧草与铁杆蒿的CP以现蕾期为转折点,禾本科牧草则在开花初期CP含量较高。(2)白羊草灌丛草地地上植物量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出现在8月份,地下植物量曲线以9月份为峰值,其中0~10 cm占80%以上,总植物量也以9月份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1可食牧草法 可食牧草指标法是以单位面积草地上青草或干草的产量作为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可食牧草的产量与品质对草原生产能量有主要的指标意义,可以反映草原初级生产,即日光能和无机物转化为牧草有机物的效率和状况,即一定时间内草地可供给家畜多少牧草。是次级生产植物产品转化为动物产品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  相似文献   

16.
昭苏马场燕麦草地适时刈割及青贮调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伊犁昭苏马场燕麦地分别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刈割调制青干草,比较和分析不同刈割期对产草量及加工牧草品质的影响;并用7月份刈割燕麦草调制青贮,查明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7月份刈割燕麦草地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8月份刈割,但不同刈割期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8月份刈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粗蛋白(C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适时刈割的燕麦草青贮的乳酸含量达到3.19%,p H下降至3.85。青贮的CP含量与原料相比极显著增加(P0.01),而NDF和ADF含量与原料相比分别减少16.13%和12.46%。结果表明,昭苏马场种植燕麦并适时刈割可提高产草量和品质,刈割燕麦草的青贮调制能保持原料草有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年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m2对11.70 DM g/m2,P<0.01),而围栏内外牧草各种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BM和牧草养分含量变异较大,BM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8月份最高(33.02 DM g/m2),3月份最低(6.39DM g/m2);牧草CP、EE含量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CP含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10.68%DM),在2月份降到最低(2.72%DM),EE含量变异不大,在9月份较高(3.77%DM),1月份较低(2.26%DM);NDF变化规律与CP相反,呈“V”型曲线变化趋势,最低和最高含量分别在8月份(49.38%DM)和12月份(69.08%DM);ADF含量全年变化不大,夏季较(35.03%DM)冬春季低(42.92%DM);Ash在6月份含量最高(18.29%DM),2月份含量最低(7.14%DM)。以月份为自变量,进行适当变换后建立了牧草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野鼠类个体虽小,但数量众多,对草原的危害相当严重。在中国干旱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区,被鼠类破坏的草原面积竟占该地区草原总面积的30%以上。生活在草原上的鼠类特别喜食牲畜爱吃的优良牧草,如羊草、针茅、冰草和冷蒿等。据测定,一只布氏田鼠每日吃干草14.5g,全年可消耗牧草约5.3kg;栖居在甘南草原上的高原鼠兔日食鲜草7713g,一只成年鼠兔在牧草生长季节的4个月里,可吃掉牧草9.5kg。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在定量分析高寒草原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可行性。试验于2015—2018年,每年6—9月份,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放牧研究样地收集不同放牧强度(0、3.6、5.3、7.6只/hm2)的混合和4个优势种(莎草科矮生嵩草、蓼科珠芽蓼、蔷薇科金露梅和豆科锦鸡儿)牧草样品共计1 280份,随机分为定标样品集(n=854)和预测样品集(n=426),建立天然牧草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估算代谢能(EME)营养品质近红外光谱(NIRS)预测模型,实现天然牧草营养品质的快速和准确评估。结果显示:牧草DM、CP、EE、ADF、NDF含量及IVDMD和ME变异较大;DM、CP、ADF、NDF含量及IVDMD和EME的NIRS预测模型的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992~0.999,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82~5.97,取得了最佳的定标效果,且定标方程均具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成功应用于日常分析。EE含量的NIRS预测模型的R2CV为0.837,外部RPD为2.30,定标效果不理想,定标模型虽不能用于准确的定量分析测定,但仍能应用于牧草EE含量的粗略测定。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高寒草原天然牧草DM、CP、ADF、NDF含量及IVDMD和EME的NIRS预测模型能够成功应用于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差异,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和消化率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间牧草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含量差异显著(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DMD与C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NDF,AD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海拔高度(Elevation,ELE)与DMD,CP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NDF和ADF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不同类型草地间牧草CP,ADF,NDF和DMD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ADF和NDF逐渐降低,而CP和DMD逐渐增高,牧草品质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