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大田调查和室内镜鉴明确了花生苗期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根霉病;确定了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其中引起叶斑病和根腐病的有多种主要病原菌,茎腐病、根腐病、根霉病、冠腐病等均有一种主要病原菌,在了解了花生苗期主要病害及其病原菌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引起这些病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防控土传病害和缓解连作障碍是构建健康土壤、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合理间作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有效防控土传病害。根系分泌物是土传病害防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围绕植物病原菌导致的土传病害,综述了间作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从土传病原菌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和非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协同作用、土传病原菌非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关键抑菌物质对寄主植物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间作土传病原菌寄主/非寄主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塑造根际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合理间作防控土传病害的根系分泌物介导机制,以期为间作防控土传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陕西商洛丹参根部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认为丹参根部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和根腐病,2种病害通常混合发生,随连作年限延长,病害发生加重,鉴定认为丹参根部病害主要病原菌应为镰刀菌,引起枯萎病病原菌主要有尖孢镰孢和链格孢属,引起根腐病病原菌主要有镰孢属和一种分类地位还不能完全确定的病菌,提出了生产上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枣果实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枣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采前枣果有9种病害,病原菌涉及到9个属真菌和4个属细菌。贮藏期枣果有4大类病害,但病原菌隶属12个属真菌。同一种病害不仅由单一病原菌侵染所致,而且往往是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因而给田间和贮期综合防治造成了一定困难。最后,提出了枣果病害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5个方面对水稻纹枯病近年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①病原菌分类地位的演变及其特性,②病原菌致病力分化及菌丝融合群测定,③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④病害流行因素,⑤病害防治动态。  相似文献   

6.
番茄侵染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的病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病原菌侵害的侵染性病害,一类是没有病原菌侵害的生理性病害.下面?介绍一下番茄侵染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香蕉叶部病害调查时,发现了1例国内新记录病害。通过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以及病原菌形态学、rDNA-ITS序列克隆和绘制Pyricularia属系统发育树等鉴定方法,系统性地鉴定了这一病害,将该病害命名为香蕉角斑梨孢叶斑病,病原菌为Pyricularia angulata Hashioka。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害及其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可引起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及其病原菌,可为生产上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薯2种新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病原菌侵染引起,甘薯基腐病又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简述了2种病害的症状特征、病原菌形态、侵染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区域协作,构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开展新入侵甘薯病害致病成因等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2种甘薯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莲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27-1230,1266
果蔬采后腐烂是个全球性问题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笔者对其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发病因素和寄主—病原菌互作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热带果蔬采后病理及防腐保鲜课题组长期从事热带果蔬采后病害及防腐保鲜研究工作。在热带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动态、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病害综合防治和采后病害病原菌的潜伏侵染等病理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秦岭林区锐齿栎树上一种新的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钩针纤孔菌Inonotushamusetulus。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叶部病害在我国普遍发生且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枯死。系统调查了冬青卫矛叶部病害发生及危害情况,并对冬青卫矛主要病害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冬青卫矛叶部病害的症状表现主要有4种:Ⅰ型病害侵染时间早,6~7月为发病盛期;Ⅱ型和Ⅲ型病害常常混合发生,同一叶片可有2种病斑,8~10月为发病盛期;Ⅳ型病害只能从伤口侵入,该病原菌对营养的要求不严格,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造成病害的迅速流行和爆发。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分析,将Ⅳ型病害病原菌鉴定为Neopestalotiopsis foedans。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不同温度处理下的黄瓜灰霉病病原菌和霜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进行了统计,观察并记录了不同温度下两种病害的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两种病害的孢子萌发率及病情指数均与温度负相关,高温处理后病原菌难以萌发,病情扩散被抑制.  相似文献   

15.
植物土传病害素来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对瓜类蔬菜土传病害重要病原菌及其生态学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香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我国香蕉的主要病害种类、症状、病原菌、病情、分布及其防治方法;并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提出了香蕉病害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及其病原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起源、症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并概述了全蚀病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贵州民族药艳山姜的栽培过程中,发现一种艳山姜叶部未知病害,该病害严重地影响艳山姜药材的产量和品质,给药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该病害病原菌的鉴定、化学药剂对该病原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对制定病害防治对策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回接;使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含药平板法研究了7种化学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分离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并筛选了可行的化学防治药剂:75%百菌清,80%代森锰锌和57.6%冠菌清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25%咪鲜胺和70%甲基托布津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好,EC_(50)分别为0.150 3μg/mL和0.872 3μg/mL。【结论】该病害为艳山姜上的首次报道,笔者将其命名为艳山姜褐斑病,致病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25%咪鲜胺对该病原菌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艳山姜褐斑病的防治备选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9.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症状、病原菌、寄主及分布、病害发生规律、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分子生物学检测、抗病育种、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 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复合侵染引起。简述了2种病害的分布情况、症状识别、病原菌形态、入侵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防控措施,以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甘薯主要病虫抗性基因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和新入侵病害致病成因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