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高效林业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目标,中心要求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高效林业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推行珍稀乡土树种,发展油茶、茶叶、水果、木本药材等经济林;发展林下产业,实施林下种养以及森林食品开发利用;提高森林经营强度,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间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等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等等。就安化而言,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培育珍稀树种,是发展高效林业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效林业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目标,中心要求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高效林业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推行珍稀乡土树种,发展油茶、茶叶、水果、木本药材等经济林;发展林下产业,实施林下种养以及森林食品开发利用;提高森林经营强度,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间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等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等等.就安化而言,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培育珍稀树种,是发展高效林业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油松低效林改造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选取大同市云冈林场油松近熟低效林,设置3个处理,对比分析低效林改造后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土层土壤pH、全磷含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组(抚育间伐)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T2组(林下清理)和对照组(P<0.05);T2组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T1组和对照组(P<0.05)。在进行油松低效林改造过程中,抚育间伐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磷含量,林下清理则有助于提高钾素和有机质含量。所以,为进一步改善油松低效林土壤养分状况,应采用抚育间伐与林下清理相结合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立固定标准地对杨树的中幼林龄期和近熟林龄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踊桥区祁县镇不同立地条件下杨树长势,判断林分立地条件对生长量影响的关键因子,并进行了标准地土壤剖面结构、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比,结论如下:影响杨树生长的关键因素是林地土层厚度,分析了杨树低产林形成原因是:土壤层浅、瘠薄、空隙度小、质地粘重。并提出相应对策:杨树低产林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进行土壤改良;发展林下经济改善土壤结构理化性质;营造复层林、间接改良土壤,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效低产林的成因分析,提出了改造的有效方式应包括中幼林抚育、树种轮作和调整树种结构等,并对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改造方式效果显著,林分数量增加,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安徽林业科技》2012,(1):F0003-F0003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用材林及竹子研究所主要从事省内主要用材林树种的林木育种及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同时开展竹林培育、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抚育间伐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径流区面积150083.0hm2,森林主要为纯林和相对纯林,中幼龄林占优势。文中介绍了“三湖”径流区森林资源概况及特点,对其评价结果认为,森林的防护作用和生态价值突出,针叶纯林比例大,不利于生态功能的发挥,用材林后备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提出大力发展林果业,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低效林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效林是长江上游存在的低产低效林分,其生态经济功能的恢复,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低效林成因基础上,回顾了长江上游低效林分改造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中取得的成效。并就当前低效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防护林、用材林及经济林三方面着手,探讨低效林改造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襄阳市谷城县在推进林地资源集约和高效利用方面,通过改造低产低效林建设以油茶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基地2万hm2,促进林地高效利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推广林地立体开发产业模式,积极发展以林下种植野菜、食用菌和林下养殖土鸡、土猪为主的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产出率;发展生物质热电,促进林电一体化,推进废弃林产品的循环利用;促进林、果、牲畜、茶、加工、能源、旅游一体化发展,建设林业一、二、三产业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样方调查,对深圳市龙岗区生态风景林中的未改造低效林、天然次生林及3种改造林分(林下套种林、皆伐林、疏伐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改造措施对林分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林下套种林>皆伐林=天然林>疏伐林>未改造林;经过3种方式改造后林分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皆高于未改造低效林和天然次生林,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以林下套种林最高,其次是皆伐林,Simpson指数以皆伐林最高,林下套种林次之;改造后林分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改造林,其中皆伐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综合比较疏伐、皆伐和林下套种3种改造方式对生态风景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疏伐是较适宜本地区生态风景林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速丰林基地建设既是一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生态工程,也是迅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的根本举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快速丰林基地建设对提高林业生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内江国外松速丰林建设发展过程、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经营体制,技术创新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阳剑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5):70-71,86
简述了郴州市苏仙区公益林建设现状,通过分析认为,苏仙区公益林还存在补偿标准过低、经营主体小而分散、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健全公益林补偿机制、搞活公益林经营机制、稳定公益林管护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青阳县森林资源特点的分析,归纳出林地利用率不高,森林资源少,分布不均;林分年龄分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多,近成熟林少;林种结构比例不合理,商品林多,公益林少;重造轻管,林分质量差,综合效益低四大问题,研究探讨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对策,即:应用生物措施来培育和改良土壤,增加林业产出;加强中幼林可持续经营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调整林种结构,培育持续、多功能的森林;依靠科技支撑发展林业,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与综合效益;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等。这对南方林区促进林业及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地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适应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要准确定位林业地位,科学区划林业发展布局,提高林地比较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丽水市1975年以来森林资源动态与营林成效进行分析结果看出,经过20年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有林地面积增加,荒山、疏林基本绿化,总体蓄积量回升,林种、龄组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果木林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也存在林分总体素质差、单位面积产量低、人工造林保存率高而效益不理想,封山育林成果巩固难度增大等问题,提出营林工作要转向提高林分内部质量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办绿色产业,巩固和扩大绿化成果,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地基层林业工作站在设置形式、管理体制、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人员经费来源以及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导致差距的主要因素除了各区域森林资源多寡不均外, 还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的政策选择倾向。文中提出了对今后林业站建设的建议:一是应分区域建设; 二是要分类型建设; 三是应调整投资政策和方式, 加大对经济欠发达、森林资源少、生态脆弱且恢复建设重要性突出的区域基层林业站建设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森林工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木材采伐工程、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抚育采伐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林内路桥工程和装备系统工程。策划和实施森林工程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森林工程活动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二是森林工程工艺系统要与作业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一致。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所以森林工程实施时,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保护要着眼于群落结构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着眼于目的树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要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壤和地质性灾害。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白山区优势树种之一的鱼鳞云杉枯死状况,对长白县境内的天然鱼鳞云杉进行踏查、清理和分析。方法是在长白县5个国有林场施业区内的天然林中随机选取标准地块,调查林内中、近成熟林立木枯死数量、树种以及风到木、濒死木株数,受侵害林分面积、蓄积等因素,从中分析立木枯死原因以及分布状况,在防治过程中找到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及对策,采取先进的聚集信息素诱捕法监测、诱杀小蠹虫等危害林木虫害。探讨运用防治监测、预防以级结合伐区作业生产过程中结合营造培育复层异齡林等措施,改善林分卫生状况,进一步提高林木抗病虫害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发展林业共享经济已成为推进林业发展、解决林业经济问题的一个可能选择。文中明晰了林业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从林地共享、林业建筑共享、机械设备共享、资金共享、林业经营服务共享、林产品共享、林业知识共享7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林业共享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问题及对策。我国林业共享经济存在产业规模小、品种少、没有专业平台、发展思路不明确、规划不到位、政策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紧扣林农增收目标来确定共享经济项目、扶持建设专业化平台、完善并开放林业基础数据、创新体制机制、出台扶持政策、加强监管、规避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20.
加强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调查与分析,对我国林业资源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了解广西人工培育珍稀树种用材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评价原则,调查广西国家储备林(一期)工程珍稀树种培育实际情况,分析珍稀树种资源种类、分布、面积、生长状况等情况。结果表明:珍稀树种培育总体保存率较高,保存面积3 318.83 hm2,占总调查面积的88.66%,其中幼树生长质量整体较好;同时,广西国家储备林工程珍稀树种资源培育存在培育技术不够成熟、珍稀树种培育面积较小、部分作业编制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探索珍稀树种栽培技术、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多渠道资金投入、重视作业设计科学性的建议,为科学制定珍稀树种资源发展规划、规范经营和管理珍稀树种资源、有效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