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鳖病清系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防治甲鱼病的中西药结合的在试药物 ,鳖病清Ⅰ号为内服防治药物、鳖病清Ⅲ号为外用泼洒消毒药物。 1999年 2月至 10月在省水产研究所温室进行了鳖病清防治甲鱼病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温控水泥试验池 温室 4m× 5m、5m× 9m ,池深 1 2米水泥池若干。池底铺 12cm细沙 ,水温采用水下热水管调控 ,气温用水暖气片加热。整个试验期水温保持在 2 7 0~ 30 0℃ ,气温 2 2 0~ 30℃。1 2 试验池养殖方法 饲料用海马牌甲鱼料 ,不掺喂其它食物 ,分上午 7…  相似文献   

2.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疗甲鱼红脖子病又称大脖子病,是一种常见的甲鱼恶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3~6月份,但温室养鳖全年均可发生。各种规格的鳖都可感染发病,成鳖对此病很敏感,在温室养鳖的条件下,幼鳖也易发生该病。此病传染性很强,一...  相似文献   

3.
罗发馨 《畜禽业》1999,(5):68-69
<正> 鳖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性的鳖病不多见。 1 白斑病 1.1 病因 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 1.2 症状表现 患病初期,甲鱼裙边、背部、腹部有零星小白点,以后从一点增加到多个白点,甚至扩散到四肢,  相似文献   

4.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四川黑竹特种养殖场于1994年9-11月间二次发生幼甲鱼大量发病的事例,经临床观察病理检查,以及病原体分离培养等,确定甲鱼红脖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发的,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素有敏感性;毒力试验表明,对小白鼠的MLD为2.5亿个菌,用抗菌药物防治甲鱼红脖子病虽然有效,但对甲鱼的食欲有影响,建议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云林 《内陆水产》1997,22(2):25-25
近年来,由于工厂化甲鱼养殖的迅猛发展,甲鱼的疾病发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稚鳖的养殖阶段,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不慎造成误诊,就会引起大量死亡,造成损失很大。我市曾有几个甲鱼养殖场,将稚鳖的“白点病”误诊为“白斑病”,引起稚鳖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疾病,现将有关鉴别诊断的内容介绍如下:一、两种病的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可以逐渐变大,呈疮痴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  相似文献   

6.
陈鹏飞  吕彪 《内陆水产》1996,24(2):22-23
鳖“红脖子病”“赤斑病”“穿孔病”并发症防治试验1995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荣昌县养鳖场连续出现成鳖死亡,从数天死亡一只发展到日死亡数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元。我们在小范围治疗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综合预防和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住了鳖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患红脖子病的甲鱼如何安全越冬11月份在自然状态下,甲鱼已停止摄食,并开始进入冬眠,如果甲鱼得红脖子病后置于越冬池中,甲鱼已没有摄食能力。因此,此时治疗甲鱼红脖子病只有两种措施:一是将甲鱼挪进室内,将水温逐渐提升到25℃以上,用“佳纬牌”甲鱼全价配合饲料,加入“鳖健康”1.5%和“鳖健康2号”0.5%制成药饵投喂,一周内炎症就会消失。继续用“佳纬牌”甲鱼全价配合饲料并加入0.3%的“水产专用VC”,做成药饵投喂,甲鱼将彻底痊愈。然后逐渐降温,移至室外越冬,进越冬池前,需用“鳖净”0.4mg/L药浴…  相似文献   

8.
陈建林 《科学养鱼》2006,(11):59-59
甲鱼养殖是我国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模式主要有温室加温养殖和外塘生态养殖两种。对甲鱼养殖危害较大的疾病有白斑病、穿孔病、白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稚鳖养殖阶段的疾病主要是白斑病,其发病率高,病情蔓延迅速,死亡率高,如不迅速有效地治疗,会产生很大的损失。一  相似文献   

9.
9.问: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不是一种病? 答: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一种病。病鳖背甲失去光泽而呈暗黑色,颈部肿大,行动迟缓,鳖体消瘦。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颈部充血发红,成为红脖子现象,以致颈部不能正常伸缩。严重时,病鳖眼睛失明,口鼻、舌头都出血。解剖病鳖,见肝、脾脏均肿大,质脆易碎,口腔、食道、胃、肠的粘膜层呈明显的点状、弥蔓性出血占80%。从红脖子病鳖分离到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从大脖子病鳖分离到的也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因病原菌相同,故为同一种病。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10.
鳖的学名是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它是名特优水产品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并结合群众养鳖的经验将鳖在放养前的挑选和药物防病介绍如下。1 稚鳖1.1稚鳖的挑选:孵出后到体重50克以内的小鳖均称为稚鳖。  相似文献   

11.
瞿国才 《科学养鱼》1995,(11):31-31
几种抗菌素在鳖病防治中的合理应用生产中,笔者根据青霉素、链毒素、红霉素等抗菌素药物的性能,采用注射、拌饵、泼洒、浸洗等不同方法来防治鳖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均有作用,其抗菌效力不受溶液或其它组织分解产物影响,对寄...  相似文献   

12.
黄武联 《内陆水产》1996,23(1):24-25
近年来,随着甲鱼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人工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恒温集约化养殖的推广,鳖病日趋增多,生产上损失日益严重。为此,笔者于1995年8月对益阳市部分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进行了一次鳖的病害调查,发现生产上鳖病的防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养殖生产者对综合预防工作的不够重视是造成鳖病流行的首要原因。资阳区养殖户谢某在6月份的防洪操作中,造成鳖体严重受伤,后因入池前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导致鳖死亡近400公斤,死亡率近90%。另外,目前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鳖病综合症以及某些鳖病的鉴别诊断都给鳖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一些困难。基于此,下面就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作一些探讨,以供养鳖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4 甲鱼 甲鱼—鳖有30多种,皆属于亚温带和亚热带动物。我国产的鳖有三种:华鳖,分布南方各省及台湾省;北鳖产于北方各省;圆鳖,主要产在广东、海南、云南。三种鳖外形很相似。 甲鱼养殖。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出”的记载,说明当时鱼池内就养了鳖。国外养鳖起始于日本,1890年服部仓次郎在东京开始人工养鳖,1899年静岗县建成了今天的服部中村养鳖场,但发展一直滞缓。1973年只有45吨,1975年100吨,1980年233吨,1985年413吨,1989年458吨,1990年798吨。  相似文献   

14.
鳖穿孔病的观察与防治张元柱,戴年华,刘玮,任本根(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鳖(Trionyxsinensis),别名甲鱼,是驰名中外的珍馐佳肴,又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材,其经济价值高居各类淡水水产品之冠。鳖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原本极为丰富,由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林冰 《内陆水产》2013,(11):54-5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兴起工厂化养鳖,90年代,工厂化养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养鳖成本大幅度降低,“养鳖热”的高潮风起云涌,供需矛盾日渐突现。1996年后,甲鱼价格开始下滑,由最高峰期的250-300元/kg跌至最低谷的50~60元/kg。大部分甲鱼养殖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规模小的养殖场只能倒闭、转产,勉强支撑下来的也缩小了养殖规模。今年,甲鱼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存塘高,价格低”这字眼频频从养殖户口中吐出,足以说明今年甲鱼行情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鳖类病害防治措施(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又叫甲鱼、水鱼,随着池塘养鳖集约化发展和控温工厂化养鳖业蓬勃兴起,鳖病的发生也日益加重。随着鳖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暴发性疾病增多,给鳖的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从鳖病的预防和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鳖的成功养殖提供一点帮助。一、鳖类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一些养殖户是在鳖未生病时,常常采用大量的水体消毒药物来杀菌、杀寄生虫,而鳖一旦得病或出现死亡,则不管什么原因,都使用常规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鳖病的起因比较复杂,比如营养问题、饵料问题、激素问题以及水…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1980,(4):7-16
鳖(Amyda sinelsis)是爬行纲(Reptilia)动物,俗称“甲鱼”、“团鱼”。鳖是水产品中营养丰富的佳肴,在医疗上亦具有滋阴除热、破结软坚的功能,是我国外贸传统的畅销物质。洞庭湖本是鳖类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近些年来,由于围湖造田,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化学农药的危害和不合理的捕捉,致使鳖的可更新自然资源衰退,  相似文献   

18.
甲鱼养殖业经过1995年至1996年上半年的红火之后,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市场销售价格降幅很大,从汉口交通路和武昌大东门两大农贸市场的调查情况来看,难鳖、亲鳖和成鳖的价格与1995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了7O%、42%和50%以上。1996年一只5克重的稚甲鱼卖7元,不仅大大低于95同期的28元~32元,而且销路不畅;成鳖也从1995年的每500克180元~200元跌至目前的80元左右。甲鱼价格的大幅度下滑,使刚刚形成的甲鱼产业面临严峻考验。虽然价格下滑对甲鱼走进寻常市民家,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有好处,但是如下滑局面得不到控制,势必对甲鱼…  相似文献   

19.
1、腐皮病 中华鳖俗称甲鱼,甲鱼受损伤后,四肢、颈部、尾部及周边皮肤组织变白、糜烂、坏死,严重时骨骼外露,爪脱落。 防治:①控制甲鱼饲养密度,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②每周用1×10~(-6)~1×10~(-6)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③及时隔离病甲鱼,用2×10~(-6)~3×10~(-6)生石灰或漂白粉反复药浴5~6d,确认痊愈后,放回原池饲养;④用鳖速康20×10~(-6)~40×10~(-6)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并常换水,病甲鱼2~3d后即可停止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鳖俗称甲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鱼人工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养殖品系包括台湾鳖、泰国鳖、日本鳖、黄河鳖和黄沙鳖等。根据不完全统计,10余年间甲鱼产量增长了将近10倍。然而,在产量激增的背后,是产业发展的严重失序。养殖业严重过剩,大量甲鱼滞销,其中温室甲鱼有40%左右,外塘甲鱼有20%~30%,未来可能将有20%甲鱼养殖户遭淘汰,不利于甲鱼养殖产业的稳定。此外,病害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也成为制约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