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生物学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倍数性桑品种的茧质与饲料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推广叶质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提供实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多倍体桑的茧质和饲料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而桑叶消化率却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供试多倍体桑品种中,以三倍体桑“304”的叶质为最好,全茧量、茧层量、万头蚕产茧层量、50g桑产茧量及茧层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 14.7%~22.8%,春秋两季表现相同的倾向,表明“304”是一个叶质特别优良的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桑树品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桑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的研究成效,资源搜集、分类、生物学性状、细胞学、桑叶化学成分和饲料效率等鉴定;中国、日本、苏联、印度等国家应用各种育种法育成的新桑品种。以及桑树品种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3.
桑品种饲料价值叶质鉴定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在当前“两高一优”农业的指导思想下,提高茧丝的产、质量,对桑品种饲料价值即叶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叶产量的高低尚可通过调查全年各季净叶测算,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用肉眼进行评估。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即叶质的优劣,则主要靠育种单位和鉴定部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与把关。桑的叶质鉴定,虽已有各种检测方法或指标,但在桑树育种和鉴定程序上,迫切需要一个与品种饲料价值密切有关,比较简明,又较便于测试的指标。所谓桑叶的饲料价值高,即在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养蚕,能  相似文献   

4.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及与有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用6个桑品种养蚕的经济性状.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效率及其它性状桑品种间有显著的差异.食下量与茧质成绩的相关不显著,5龄经过与最大体重增加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叶丝转化率与食下量显著负相关,与茧层量显著正相关,与桑叶干物率和茧层率之间高度正相关,与消化率相关不显著,与茧重转换率没有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消化率、茧重转换率和桑叶干物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大,茧层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小.认为,要提高桑的叶丝转化率,应重点提高桑叶干物率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桑树多倍体品种鄂桑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是家蚕的主要饲料,研究表明桑叶产量与品质的优劣是影响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优良的桑树品种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多倍体桑品种由于具有叶质优、抗性强等特性,受到了国内外桑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选育多倍体品种是目前桑树品种选育的方向。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从事桑树多倍体育种工作,经过近10年的选育研究,选出了优质  相似文献   

6.
以二倍体桑品种7707的新梢芽为材料,用0.4%秋水仙碱+3%二甲亚砜的混合液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植株,将变异芽植株嫁接繁殖,并进行单株选择、系统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桑优1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适应性鉴定中与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年产量增加18.75%,桑叶养蚕的产茧量提高6.18%,茧层量提高5.63%,并且抗寒性及抵抗桑疫病、桑黄化型萎缩病的能力较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抗逆能力较强的四倍体桑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7.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目前桑树品种的饲料价值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要提高桑园的土地生产率,就有必要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桑叶的饲料价值。为此选择13个桑品种在1986~1987年内进行了养蚕鉴定和桑叶的主要营养含量的化学测定,以探讨其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桑叶成本占蚕茧生产成本的50%以上,因此提高单位重量桑叶的蚕丝产量,即提高叶丝转化率,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和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很少研究这一问题.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由于蚕业界的努力,蚕品种改良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茧层量从0.2克大幅度地提高到0.6克,增长了3倍.但这主要靠增加食下量获得的,叶丝转化率(饲料于物转化率)一直徘徊于10%左右,很少进展.近年来,我国和日本的蚕业界都对饲料效率问题逐渐重视起来.江苏蚕研所养蚕研究组研究了提高担桑产茧量的五龄期定量给桑法,吉武、黑田、住冈、研究了选育高饲料效率蚕品种的育种方法,吴载德、徐俊良等研究了叶质、蚕品种等几种因素对叶丝转化率的影响.食下饲料的茧丝生产效率,实质上是由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三个因子构成的.即食下干物的茧层率=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本试验调查了五龄期不同饲育温度下,蚕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情况,试图查明饲育温度对饲料效率(即叶丝转化率)各构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春用蚕品种和夏秋用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变迁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蚕品种与五十、六十年代推广的品种相比较,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茧层量、茧层率的增长更为突出.但5龄经过和食下量也相应地增加,蚕的消化率以及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从而认为,在今后蚕品种改良过程中,应重视提高饲料效率的研究,并通过桑品种改良、饲育技术等途径,提高饲料效率,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桑叶是蚕的主要饲料,良桑不仅表现在长势旺,产叶量高,而且蚕食下量相对地减少,消化量提高,叶丝转化率高,茧重,茧层重,茧丝长,产卵数量多,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良.桑树品种的审定工作,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四川省种子管理条例》制定的《全国、省桑品种审定条例》、《桑品种国家、省鉴定工作细则、审定标准》等而开展的国家和省级的鉴定、审定工作.审定工作是在鉴定的基础上,按照良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即以产叶量高、叶质优良、抗逆力强三个指标为准,与对照种成绩比较,其中有一、两项指标超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桑品种饲料效率的差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的饲料效率是指收茧量、生丝量(茧层量)与所用桑叶之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工饲料的适用化进展,养蚕业的饲料效率引起人们的重视。长岛荣一(1983)、黑田秧(1984)、寿正夫(1985)、片桐辜逸(1985)、向仲怀(1986)、陈维鼎(1986)、等以日本、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黎巴嫩、土耳其的地方品种、杂交育成品种及日本的一之濑的不同倍数体和我国的湖桑199等4个湖桑品种的供试品种对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不同桑品种的饲料效率有显著差异,三倍体桑优于二倍体桑的结论。笔者对部份推广中的川桑品种,选育中的部份新品系和部份桑品种资源材料对茧的饲料效率进行了诚验。  相似文献   

13.
<正> 推广桑专用复合肥是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1985年,我所就对桑树专用肥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适合长江流域的桑园使用的复合肥配方,并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桑专用肥和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桑叶产量春、秋季平均增加15%以上,桑叶中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13%。通过叶质养蚕试验,春秋两季平均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提高了8%、9%和5%。到目前为止,桑园专用肥施用面积已达3300余公顷,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加以注意。1.关于桑专用肥配方问题桑树专用肥配方根据是桑树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  相似文献   

14.
对桑树新品种薪-圆作了引种鉴定试验,与荷叶白相比,hm2桑产叶量提高6%以上,hm2头蚕产茧量增12%以上,hm2桑产茧层量增20.7%,每50kg桑叶桑产值高10~19%,强抗桑疫病,适于条桑收获与密植栽培,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5.
桑品种对桑疫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该病发生的轻重和流行的强度除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外,还与桑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受桑疫病危害后,桑叶质量差,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在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目前育种部门已把桑疫病列为育种的一项指标。但以往在桑品种的选育中,在抗病性鉴定上,仅依鉴定桑园中自然发病的观察、调查来确定,然而在鉴定点的选择上多数不一定在疫区进行,也很少有过人工接种,所以难能正确地反映桑品种的抗病性,为此有必要寻找比较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桑蚕的饲料效率与桑,蚕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桑和蚕的饲料效率进行了资料收集、汇总整理,从国内外的报道看,桑品种对饲料效率的影响比蚕品种的影响更大些,而且不同桑品种、蚕品种的饲料效率是不同的,有些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此认为通过蚕和桑树育种的途径来提高饲料效率是完全可能的,希望蚕业界对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饲料效率普查工作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诱导创造的桑树多倍体品系为亲本材料,选育适合四川蚕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从引进的化学诱导桑树四倍体材料国桑21号的植株中,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株系,再经过株系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团桑11号。新品种2009—2012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的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中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27.88%,桑叶养蚕的万头茧层量提高4.60%,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4.02%,表现出多倍体桑树品种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米条长产叶量高、秋叶硬化迟等特性,并且具有耐干旱和对桑黑枯型疫病的较强抵抗力等特点。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四川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相似文献   

18.
张正国 《蚕桑通报》1999,30(1):33-34
对桑树新品种薪-圆作了上鉴定试验,与荷叶白相比,hm^2桑量提高6%以上,hm^2头蚕茧量增12%以上,hm^2桑产茧层量增20.7%,每50kg桑叶桑产值高10-19%,强抗桑疫适于条桑收获与蜜植栽培,成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桑育种的目标是高产、优质和抗病,这些指标的鉴定,特别是早期鉴定,一直是桑育种工作者所关切并探索的课题。桑叶产量的早期鉴定,尚可通过如平均单株条长和单位条长产叶量等与产叶量相关的数量性状来估算。日本学者已提出了粗估的经验数学式,国内也有学者着手这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用桑叶直接养蚕进行生物试验,被认为是鉴定桑叶饲料价值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在桑育种初期要进行大样养蚕(用较多数量的蚕全程饲养),由于桑叶数量少等原因,实际是不可能的。为此,日本学者通过桑叶各种理化性状的分析,就眠率测定和人工饲料中掺入不同桑叶粉末的方法来测定叶质。国内周若梅等(1982)提出了桑叶的C/N率和小蚕绝食生命时数的指标。这些,有的必须进行生物试验,有的只反映小蚕生命率的高低,与茧丝物质的生产关系不甚密切。桑育种工作者迫切需要有一种较少的桑叶样本,又较简单易行的理化测试方法,进行早期鉴定桑叶的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桑花叶病是桑树重要的病毒病毒,每年自早春至夏季都在广东桑园普遍发生,由于被害桑树叶片呈花叶皱缩,环斑叶、网状叶和丝状叶,对桑树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此病发生后,由于病桑叶叶绿素减少,叶质变差,连续用病桑叶喂蚕,蚕的体质变弱,簇中死亡率增高,蚕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明显降低,茧层率也受到显著影响。此病目前在广东有更加严重发生的趋势,发生范围现已遍及所有栽桑地区,但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