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产区近年来常发性病害。对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在我县发生的有花生斑驳病毒、花叶病毒和矮化病毒三种类型,此病1986年在山东花生产区造成大流行,我县发病面积达9.6万亩,占花生总播种面积的19.3%。为了对病毒病经济重要性作出正确估计及病害产量损失计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对花生病毒病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花叶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了花生单产和总产的大幅度锐减,是我国解放后北方产区未曾出现过的花生生产不景气时期。山东省临沂地区、江苏省徐州地区和辽宁省旅大市的六个县发病面积将近600万亩。 花生花叶病毒病过去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还很少发现,自1939年开始,虽然陆续有所报导,但从未成灾。1976年山东省大面积发生,几乎遍及全省,尤以临沂地区最为严重,波及13个县,发病面积80万亩,损失荚果近亿斤。又如江苏省东海县常年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花生病毒病研究概述许泽永(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花生是世界重要经济作物,花生病毒病是花生重要病害之一。我国70年代以来花生病毒病趋于严重。1976年,病害在北方产区大流行,受害面积50多万公顷,花生减产20多万吨[12].1975年,尼...  相似文献   

4.
花生花叶病是花生产区的一种病毒病害。早在1939年曾有过这方面的报导。近几年来该病广泛流行。据江苏的除州和东海、山东的临沂、河北的唐山、辽宁的旅大地区不完全的统计,1976年因花生病毒病的危害面积达200多万亩,亩产只有25—60斤,其中花生花叶病占60—70%左右。  相似文献   

5.
花生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病毒病,在我省主要包括花生斑驳病毒,约占70%;花生花叶病毒,约占20%,花生矮化病毒,约占10%等三种类型的病毒病,有时亦混合发生为害。曾于1976年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流行过,山东花生产区也遭此害。目前该病害随着生产制度的变化和田间管理的加强虽然未大流行过,但是该病害(尤其是花生斑驳病毒)在最近几年内从未减轻过,如邹县、莱西、蓬莱等地均常有发生。为了探讨花生病毒病  相似文献   

6.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1976年曾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山东、辽宁、河南、河北、江苏、北京等省市大面积流行,造成花生前所未有的大减产。1976年以后,花生病毒病仍不断流行。为了明确北方花生产区不同类型病毒病发生、分布,以及引起各种症状类型的病毒进行血清诊断,我们于1983年6—8月在辽宁、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7.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我国花生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斑驳病毒(PeMo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辣椒褪绿病毒(CaCV)和花生褪绿扇斑病毒(PCFSV)。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我国发生花生病毒病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京鲁闽三省市花生病毒病的考察,结合电镜和抗血清检测,初步肯定以上省市花生病毒病发生的主要种类,分布及发病程度。广泛流行的病毒病共5种,北京地区最严重的是花生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率52.0%;山东是花生条纹病毒病,发病率66%;福建仅发现零星花生条纹病毒病,为28.1%。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4—1987年四年对花生病毒病的调查可将我国花生主产区流行的病毒病划分为以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流行区和以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零星发生区.病害类型有以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黄瓜花叶病毒(CMV)CA株系和花生矮化病毒(PSV)Mi株系引起的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这些病害主要在北方花生产区流行,其中以轻斑驳病为主.另由蕃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芽枯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局部流行。通过对1156份田间病害样品的血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按症状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花生斑驳病毒病在我区的分布非常广泛,常年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是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1976年由于该病的严重流行和其它因素,使花生大减产。据国内有关报道指出,该病毒为线状颗粒,属马铃薯y病毒组,但不同于国外报道的PMV。病毒可通过种子、蚜虫、汁液、嫁接等方式传播,病害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但是,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现将我们1979—1983五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8—1991四年调查说明,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普通花叶病害,花生条纹病毒(PStV)引起轻斑驳病害是开封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PSV通过花生种传,测定自花生普通花叶病株收集近4000粒种子,PSV种传率0.025%。刺槐花叶树是花生上PSV另一个初浸染源。PSV开封刺槐分离物(R_3、R_4)在鉴别寄主上反应和血清学性质上和PSV-Mi相一致,但引起花生病害症状较PSV—Mi轻。开封市农科所一带刺槐花叶病树率平均30.7%。四年病害流行程度差异显著。1988和1991年花生生长季雨量少,蚜虫发生量大,分别为PSV严重和中度流行年。1989和1990年雨水较多,蚜虫发生少,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2.
1981年花生轻斑驳病毒病(PMMV)在油料作物研究所农场和湖北红安县的一些花生田块中流行。我们对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并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现将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内,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危害花生的主要病毒之一。过去的40年中有关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病原学、病害流行学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花生上TSWV的发现和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农艺防治、化学防治及抗病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近年来,TSWV在我国多种作物上不断被发现,给花生生产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本文也介绍了2021年在大连地区花生上观察到的TSWV为害症状,并结合我国目前花生上斑萎病毒病的危害现状提出了应对潜在威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无毒花生种子防治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效果显著,在与大田毒源花生隔离500米条件下基本控制住两种病毒病发生。覆膜栽培有减轻两种病毒病,特别是CMV引起的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在病区大面积隔离繁殖无CMV病毒种子获得成功,应用无CMV病毒种子和覆膜栽培示范获得显著防病效果。34个花生栽培品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花生矮化病毒病是山东省七十年代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1976—1977年在山东一度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重者达60%以上。受害轻的一般损失20%左右,个别严重地块每亩只收20多斤。1979年后,病情显著减轻,田间病株率在1—10%之间。 关于该病的研究在我国未见报导,尚无明确的鉴定与研究结果。为此,两年多来,我们对其症状、病原、寄主植物、传毒途径及物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花生蚜虫及由其传毒的花生病毒病发生为害,损失严重。辟蚜雾是一种新型的专一杀蚜剂,为掌握它对花生蚜虫的防治效果,找出经济有效的防治用量,我们在怀柔县北房乡进行了试验示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6年花生病毒病在中国北方花生产区爆发并引起花生严重减产,此后,花生病毒病在中国北部一些花生产区不断流行。据1981年7月的田间调查,辽宁省大连地区农科所农场花生病毒病的发病率达100%,金县登沙河公社南关大队花生病毒病的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18.
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6-1994年9年对河南开封花生病毒病的系统观测研究,确认花生病毒病为开封花生的主要流行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病毒病年流行程度与花生苗期的蚜量及降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花生锈病是我国花生生产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流行性病害,以南方为主,逐年向北方蔓延,南方尤以广东、广西、福建花生产区发病严重,中部的湖北安徽等省,北方的河南、山东等产区都有锈病发生。轻病年减产15%左右,大流行年产量损失少达25%,高达50%以上,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较严重的,有碍于花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危害我国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植物病毒: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均通过花生种子传播。种子带毒是这两种病毒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随着人们引种、调种,病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为了了解各地花生种子带毒情况,为病害检疫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