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酶,Mg2 ,dNTP,引物)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反应水平.2种方法所得影响因素最佳水平存在差异,通过综合比较与分析,最终建立了紫椴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0U,Mg2 2.0 mmol·L-1,dNTP 0.20 mmol·L-1,引物0.4μmol·L-1,1×PCR buffer,30 ng模板DNA.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4个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2.
油桐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油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为了获得清晰可靠、重复性强的ISSR扩增结果,综合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两种方法对影响油桐ISSR-PCR反应结果的4个因素(Taq酶、Mg2 、dNTP、引物)进行优化试验.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找出最佳反应水平.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最终建立了油桐ISSR-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0 μL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1.0 U,Mg2 2.0 mmol·L-1,dNTP 0.20 mmol·L-1,引物0.4 μmol·L-1,1× PCR缓冲液,40 ng模板DNA.  相似文献   

3.
采用闽楠和楠木两个物种作为试验材料,配制4种不同浓度的盐碱溶液:200,100,50,0(对照)mmol·L-1,模拟重度盐碱、中度盐碱、轻度盐碱。研究在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闽楠和楠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楠木的最高耐盐浓度是100 mmol·L-1,闽楠的最高耐盐浓度是200 mmol·L-1,可见闽楠相比于楠木具有较好的耐盐碱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扩增及电泳试验。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西伯利亚杏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Mg2+2.0 mmol·L-1、dNTPs0.25 mmol·L-1、引物浓度1.2μmol·L-1、Taq聚合酶1.0 U、DNA模板20 ng。采用SRAP引物组合ME5/EM10,对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初步验证,24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SRAP分子标记试验共扩增出谱带431条,引物扩增出23条谱带,其中338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百分率为78.42%。  相似文献   

5.
为奠定油桐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针对影响油桐种仁蛋白质分离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建立了油桐种仁蛋白质组分离效果良好的双向电泳技术平台。实验结果显示:采用TCA-丙酮结合酚抽法提取的油桐种仁蛋白质,经裂解液(7 mol.L-1尿素,2 mol.L-1硫脲,4%CHAPS,65 mmol.L-1DTT,2%IPG buffer)裂解之后,上样700μg聚焦70 000 Vh,经过SDS-PAGE电泳(分离胶浓度15%,恒功率5 W,电泳时间8 h)后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能满足开展后续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长枣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减压法提取其中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L9(34)考察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优化了超声波辅助减压提取枣皮多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常规浸提、超声浸提和超声波辅助减压提取三者对提取得率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清除自由基能力(DPPH·)衡量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减压提取枣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55℃,液料比30∶1(mL∶g),超声波功率240 W,提取时间10 min,枣皮多酚得率可达5.05%,此条件下提取2次,多酚得率为6.33%,提取率即达97.37%;对比热浸提和超声波浸提,超声波辅助减压提取在明显缩短提取时间的同时又能显著提高枣皮多酚得率;清除自由基能力(DPPH·)测试表明超声波辅助减压提取所得的多酚粗提物活性最高,清除率88.4%,该方法能够更好的保护枣皮多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山茶基因组DNA为材料,测试山茶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测试了模板DNA量,Mg2+浓度,dNTP浓度,BSA浓度,引物用量,Taq酶用量等6个因素对山茶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茶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3℃;适宜的扩增体系为:10μL 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1Tris.HCl pH 9.0,50mmol.L-1KCl,0.1%Triton X-100),2 mmol.L-1MgCl2,0.6 mmol.L-14×dNTP,2 mg.ml-1BSA,16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5 U Taq酶。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培方式,供给含不同浓度的硝酸铵或磷酸盐的营养液,着重研究氮磷供给水平对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片氮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硝酸铵浓度1~8mmol·L-1时,5-氨基酮戊酸(5_aminolevulinicacid,ALA)合成速率增加,而当硝酸铵浓度达到16mmol·L-1时,与8mmol·L-1相比,ALA合成速率反而下降17%。在磷处理下,ALA合成速率变化与之相似。在氮磷处理下,氮磷浓度分别为8和1mmol·L-1时胆色原素(porphobilinogen,PBG)合成酶活性达到最大。2)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硝酸铵浓度为8mmol·L-1、磷浓度为0.5mmol·L-1时达到最大。叶片总氮含量随硝酸铵浓度增加而增加。3)磷浓度0.125~1mmol·L-1时,叶片总氮含量只有微量增加,且磷浓度增加到2mmol·L-1时,与1mmol·L-1相比,叶片总氮含量反而下降9%。硝酸铵浓度为1~8mmol·L-1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逐渐增加,硝酸铵浓度增加到16mmol·L-1时,与8mmol·L-1时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17%。在磷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在0.25mmol·L-1时达到最大。4)当硝酸铵浓度为1~8mmol·L-1,总体上FvFm随硝酸铵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在16mmol·L-1时反而下降。在磷处理下,FvFm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在硝酸铵浓度1~8mmol·L-1时长白落叶松幼苗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但硝酸铵浓度为16mmol·L-1时净光合速率反而下降16%(与8mmol·L-1相比)。在磷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在1mmol·L-1时最大,磷浓度过量(2mmol·L-1)则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氮供给水平对长白落叶松幼苗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ALA合成速率和PBG酶活性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氮供给水平也影响幼苗叶片总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因而影响净光合速率。磷供给水平对长白落叶松幼苗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ALA合成速率和PBG酶活性影响较大,但对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则小,同时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也小。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雷竹苗适宜的水培体系,本研究以雷竹苗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氮﹑磷﹑钾处理下雷竹苗的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筛选适宜的氮磷钾元素浓度。氮、磷、钾单因素试验表明氮素浓度6.0 mmol.L-1处理各指标优于0.0、2.0、4.0、8.0、10.0、12.0 mmol.L-1处理;磷素浓度4.0 mmol.L-1处理优于0.0、1.0、2.0、3.0、5.0、6.0、7.0 mmol.L-1处理;钾素浓度3.0 mmol.L-1处理优于0.0、1.0、2.0、4.0、5.0 mmol.L-1处理。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3)表明,氮素8.0 mmol.L-1,磷素5.0 mmol.L-1和钾素2.0 mmol.L-1为较适宜雷竹苗生长的浓度配比。  相似文献   

10.
报道细胞分裂素和硝酸铵对欧洲云杉不定芽伸长过程的影响.采用5年生的欧洲云杉1个无性系不定芽丛来研究玉米素和硝酸铵对不定芽生长的影响.试验3种诱导类型(玉米素浓度分别为6.84、13.68、20.52 μmol·L-1,激动素浓度0.69 μmol·L-1,培养4周),玉米素最高浓度处理诱导的伸长芽数量最多,在4个无生长调节剂继代培养过程中,加入了1个硝酸铵浓度逐渐增加的继代培养过程.经不含生长调节剂的低浓度的硝酸铵(2.5 mmol·L-1)培养基的继代培养后转入含有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培养基,下一个继代培养基补充的硝酸铵浓度分别为2.5、7.5、12.5、17.5 mmol·L-1,8周(2个继代培养)后转入含有硝酸铵浓度为2.5 mmol·L-1的培养基培养.硝酸铵浓度为7.5 mmol·L-1的处理可形成数量最多的不定芽,这对于采用不同浓度的玉米素进行诱导的处理结果是一致的,但随着硝酸铵的浓度增至12.5 mmol·L-1和17.5 mmol·L-1时则不定芽的数量减少.欧洲云杉的胚轴外植体经1次或多次诱导后,细胞分裂素(BA、激动素、玉米素、2iP)促进了不定芽的分化和发育,其中BA由于可诱导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而成为最有效的细胞分裂素.玉米素虽然诱导不定芽相对弱一些,却在BA多次诱导后可促进芽的伸长.这对获得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并可扩繁的芽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