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化学刺激素——硫酸软膏现在美国普遍使用的化学刺激素——硫酸液,可以刺激松脂的流速和延长流脂时间,可使松脂产量比过去增加1倍,并因为割沟浅而少,不致严重损害树木。因此,多年来硫酸液一直被视为一种很好的刺激素。其缺点是,酸液常常烧伤工人的皮肤,损坏衣服和工具,腐蚀金属受脂器和导管,并使天然松脂易受污染而降低质量。美国弗罗里达和亚拉巴马州的两个林业试验站的工作人员研究和发明了应用硫酸软膏进行机械化采脂的新方法。这种软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化学采脂采过松脂的同志都知道,当我们采割松树后,经过一定时间,松脂就停止外流了,这是由于松树的分泌细胞充水膨胀,迫使树脂道口缩小的结果;其次是由于割口表面松节油挥发,致使树脂道口被松脂堵塞。化学采脂就是用某些化学药剂涂割口,达到延长流脂时间,或提高单位时间流脂量。有的化学药剂含有营养元素,还会被松树吸收,对树木的生理过程起到有益的作用,因而化学采脂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生产上,并把它作为增加松脂产量,提高采脂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化学采脂和常法采脂相比,工艺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施药工序。根据使用的药剂不同,化学采脂可分为:化学药剂刺激法,生物化学刺激法和微量元素刺激法。或叫做:强度化学采脂和中长期化学采脂。  相似文献   

3.
增脂剂的制备由松脂制成的松香、松节油是造纸、油漆、电气、塑料、橡胶、医药、食品、香料、选矿、农药、印染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我国重要的林化产品。为使采脂丰产,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化学刺激采脂法。主要是硫酸和亚硫酸纸浆废液法。其中,美国。1946年就开始用...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产脂资源。目前,在伐区的伐前短期限的采脂,仍采用中长期的常法采脂工艺。为充分地综合利用松林资源,在松树砍伐前1-2年内最大限度地采出松脂,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所与佛岗县林业局、佛岗松香厂、佛岗黄花采育场,组成试验小组,研究了用硫酸软膏刺激松脂分泌的强度化学采脂技术,已有初步结果,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我们1976—1977年在尤溪县新桥公社葛竹妇女综合林场进行了马尾松中长期化学采脂试验,初步取得了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试验目的 在马尾松采脂中试验采用化学药剂刺激以促使增产松脂、提高采脂率,节约劳力,并使化学采脂年限稳定在十年以上,达到稳产、高产,青山常在,松脂长流。  相似文献   

6.
国外普遍认为,实行化学刺激采脂,是提高采脂劳动生产率和松脂产量现实而有效的途径。生产中使用较广的化学刺激剂有:硫酸和亚硫酸盐酒糟、酵母废醪液等。近年,各采脂国家都在寻找更有效的新型化学刺激剂。这种刺激剂必须是:对植物组织和人体腐蚀性小、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主要采脂树种,产脂量较高,占全国松脂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常法采脂劳动生产率低,一个采脂农民在一个采脂季节内一般只生产松脂2-3吨,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新的化学采脂技术研究,以提高松脂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我们曾用过53种有关化学药物、植物生长刺激素、生物刺激剂对马尾松进行中长期(采脂年限为10-15年)化学采脂筛选试验,要求选择增产松脂效果好,安全无毒和不损害松树生长的化学采脂刺激剂。筛选结果表明,应用亚硫酸盐酒糟醪液(以下简称“醪液”)刺激马尾松增产松脂效果较为显著,三年试验结果,平均比常法采脂增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松香生产蓬勃发展。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把营林、采脂、采伐紧密结合起来,江西省森工局在崇义县建立松脂林场。中国农林科学院南京林化所的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践,在协助建场的同时,开展了伐前硫酸软膏化学采脂和植物激素化学采脂试验,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化学采脂的方法,来刺激树脂道,延长松脂分泌时间,以提高松脂产量。但是,要提高松脂产量,不仅要有先进的采脂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从营林措施上创造有利因素,使松树有充分的活力,加速松脂的形成和旺盛的松脂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地区地处桂东南,马尾松资源丰富.为了贯彻"先采脂,后采伐"充分利用松林资源的原则,需在伐前进行强度采脂,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化工原料,为出口支援世界革命多做贡献.硫酸软膏化学采脂具有单刀产脂量高,流脂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松脂成本,提高松脂含油量,充分利用松林资源等优点,是较先进的采脂技术.根据1975年3月全国松香科技座谈会科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云南思茅松松脂中海松酸、湿地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新枞酸的受热异构变化规律,并与云南松松脂中的树脂酸热异构变化进行对比,为云南思茅松脂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松脂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5年生试验林中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及1个普通思茅松(对照)林木松脂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林木松脂化学组成中的异海松酸含量约为普通思茅松的6倍,其可作为高产脂思茅松选择的一项参考指标.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林木松脂中松节油的化学组成变异丰富,可将其分为高α-蒎烯、高β-蒎烯和高△3-蒈烯3类.据此初步评选出18个高α-蒎烯类型、10个高β-蒎烯和10个高Δ3-蒈烯类型的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3代杂交子代幼林松脂化学组分的GCA/SC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促进优质脂用马尾松的遗传改良。[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3代种质幼林,通过调查各单株生长性状以及测定松脂化学组分,揭示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和它们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共检测出23种松脂组分,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组分含量分别占松脂含量的7.29%、1.50%和91.17%。13种平均含量高于松脂总量0.1%且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的马尾松松脂主要组分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GCA效应,而SCA效应较不显著。除去氢枞酸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8,12-枞二烯酸加/显性效应相当外,其余主要组分均是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各松脂主要组分家系遗传力为0.655 0.949,受中度或高度的遗传控制。研究还发现,马尾松松脂单萜主要组分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其中一种组分的选择可能会带来其它单萜组分的同增或同减。而二萜组分中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与单萜、倍半萜、二萜组分呈较普遍负相关,与长叶烯、海松醛、去氢枞酸、8,12-枞二烯酸、枞酸和新枞酸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的选择将会对大部分松脂组分产生抑制作用。此外,马尾松多数松脂主要组分与树高、地径相关性并不明显,松脂化学组分与生长似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两种性状可能相互独立。[结论]幼龄期马尾松松脂大部分组分具有显著的GCA效应,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受中度或高度遗传控制。树高和地径与松脂各组分含量不相关,但部分松脂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为马尾松脂用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优质松树资源是松脂可持续、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利用的基础.根据松脂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结合对松脂资源及其深加工利用产业现状的分析,从松脂精细化学利用角度讨论了个性化松脂资源需求.从松脂生产、加工、利用及效益等不同角度来看,需要具有产脂力强、产脂时间长、松脂品质好、易于加工等优良性能的集约化优质松脂资源,而从深加工利用角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油松组松树松脂的化学特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首次研究中国油松组13个树种松脂的化学特征。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单萜类化合物和较低含量的双萜类化合物,并含有较多的低含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油松组松脂与五针松组松脂主要差别在于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含量不同。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法首次研究中国油松组13个树种松脂的化学特征。它们含有较高含量的单萜类化合物和较低含量的双萜类化合物,并含有较多的低含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油松组松脂与五针松组松脂主要差别在于异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糖松酸和枞酸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松属种间嫁接对松脂化学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光松、萌芽松或展松与湿地松嫁接后松树的松脂化学组成的研究,探讨松属种间嫁接对松脂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作为接穗的光松、萌芽松和展松的松脂化学特下基本上不变,不具有其砧木-湿地松松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及其母本湿地松P.elliotti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脂材两用商品林树种。研究通过比较二者松脂成分与特性的差异,分析湿加松成为广东采脂优势树种的潜力。以广东台山种子园20年生的湿地松与湿加松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割脂采集松脂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二者松脂成分差异;同时,通过高压蒸汽蒸馏松脂获得松香和松节油,并将以上的松香进行深加工获得138#和145#松香树脂,以及其调配得到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并根据标准测定松香得率与软化点,以了解深加工产品的物理性质。湿加松与湿地松松脂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β-蒎烯、β-水芹烯、海松酸、去氢枞酸和枞酸呈显著性差异。湿加松的β-水芹烯、去氢枞酸和枞酸含量高于湿地松,而β-蒎烯和海松酸含量低于湿地松。两者的松香软化点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湿加松的松香软化点高于湿地松。湿加松与湿地松松脂的主要成分一致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湿加松松脂具备母本湿地松松脂的特性;此外,湿加松的松香软化温度高于湿地松,其调配的SIS具备更好的耐低温性能和增粘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针叶用材和采脂树种。本文研究产脂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无性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4年生不同产地马尾松的无性系试验林来估计生长、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26种松脂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占总变异的30.93%~80.89%。生长性状中除冠幅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产地间,占总变异的40.13%~52.89%。胸径(DBH)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r_G=0.67)。松脂组分中,发现有6种组分与产脂力呈中度相关。松脂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萜类内,尤其是倍半萜类内。聚类结果显示单萜与二萜距离更近,与倍半萜相对较远。最后,兼顾产脂力、生长和松脂品质,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的优良无性系。【结论】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内的无性系间,因此在松脂性状改良过程中更应注重产地内优树的选择。胸径和6种松脂组分可用于间接选择产脂力。松脂化学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类萜类组分间。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且生长好、松脂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林业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陈定国等人最近研制出一种松树促生增脂剂,在湖南、广东、贵州3省6点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上应用,增产20-35%,延长采割流脂时间5-9%.该项成果1993年12月通过湖南省科委组织的监定,专家认为其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松脂是松树伤口渗流出的一种透明粘液,经加工提炼,可得松香和松节油两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传统的松脂采集完全依赖于自然,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推出了在割面进行化学药剂刺激的化学采脂法。化学采脂通过“扩口”或“扩流”而增产,因而不能增加生成松脂的原料,对松树生长和产品质量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松脂组分间的相关性,为以松脂品质为目标的马尾松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11年生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每株样木树干胸径部位木质部内松脂化学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分析这些组分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利用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松脂化学组分对所有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从马尾松松脂中共检出20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β-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为松脂中含量较高的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单萜中的莰烯和柠檬烯,倍半萜中的长叶环烯、洒剔烯、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以及二萜中的海松酸和新枞酸在家系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0.45 0.59,意味着通过家系选择,这10个组分的遗传改良可取得较好的成效。对松脂化学组分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在单萜类内,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间遗传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组分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59 0.78;在倍半萜内,长叶蒎烯、长叶环烯、洒剔烯和长叶烯之间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遗传相关系数为0.67 1.00,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遗传相关性也达极显著水平;但在二萜类内和各萜类间,遗传相关性较弱,未达到显著水平。依据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10个松脂化学组分将所有家系聚为3类。【结论】马尾松树干木质部松脂共检出20种组分,其中,莰烯、柠檬烯、长叶环烯、洒剔烯、β-石竹烯、α-石竹烯、海松酸和新枞酸受家系影响较大,受中度遗传控制。在单萜、倍半萜类和双萜类内和类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出现在单萜和倍半萜类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