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叠加资源、市场、政策等多重效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占尽天时、地利条件,同时面临人和困境,人才成为制约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大短板。通过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机遇、新内涵,指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需要管理、规划开发、文化创意、生态环保、市场营销5类人才。基于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教育培训的机制、构建教育培训的体系、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激活教育培训的动力等建议,以建立适应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西南民族地区自然景观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是开发康养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本文以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PPP等模式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开发康养旅游产业。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不仅保护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更是给当地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对民族地区的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冬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26-129+145
乡村振兴作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胜利,而后脱贫时代如何使得乡村贫困不再次发生,并向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乡村旅游这一“造血”式途径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民族地区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问题,即在该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理清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向全域旅游发展,通过“绿色+”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产业高度关联、“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等途径来实现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对要素评价层各个因子进行模糊打分,最后分析得出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等级为三级,说明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旅游资源总体良好,开发潜力较大,以期为实现恩施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海南中部地区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乡村旅游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一种有效途径。海南中部地区是黎族、苗族主要聚居的区域,长期封闭,经济落后,而民族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却丰富且独具特色,因此,在这一地区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必要而可行。本文首先描述了海南黎苗聚居地区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基本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业的青睐。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被认为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制约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寨镇化"是基于特色村寨、城镇化、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问题,将三者置于同一系统中,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模式。以乡村旅游为"村寨镇化"的突破口,试图论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三者间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探索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富民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旅游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但大部分地区由于当地政府引导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开发滞后。我们通过分析天祝县朵什乡旅游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实地调研结果探讨了民族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朵什乡旅游开发的建议,旨在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村民自主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遵循自由民主的原则,有助于调节乡村旅游开发中资源不足、资源开发不充分与乡村可开发旅游资源闲置的矛盾。基于光泽县乡村旅游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结合光泽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为主体进行旅游开发的优势,并提出光泽县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对策,以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了解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区位限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乡村旅游区位类型、区位类型的区域格局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农牧区位等角度,对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并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邓敏 《广西农学报》2013,28(3):81-84
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指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意义,根据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具有民俗民风多样性、乡村性、原生性、平民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提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民俗风情与节庆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大热,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城镇走向了的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的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需要有这样的产业形势作为支撑,民族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以密切乡村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联系,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一个瑶族村落——广西恭城红岩新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农村旅游经济,开发保护当地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政府领导、理顺管理模式,强化宣传、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其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农村和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旅游模式和经营形式不断创新,乡村旅游模式逐渐普及.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的源头,成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深入研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该文首先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以四川南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农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比较其他类型的农村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效率,并与其他农村发展类型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对比,接着采用Tobit模型对土地旅游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与其他农村发展类型相比,旅游发展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最低,影响农村土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收入比例以及每公顷种子投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地区农村经济的进步,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应的休闲娱乐场所,还促使乡村旅游地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笔者在成都农家乐旅游获得的旅游体验为例,对成都农家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形成初步的认识,为未来系统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茂强  殷红梅  王英  谢沁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54-21857,21879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就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态关系,以期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99-8502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日益发展,民族乡村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的重要产业。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的特点突出,极具开发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开发劣势、机遇及威胁。笔者对融水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构思,以期通过探索融水县乡村旅游活动促进融水县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