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存在职业教育培训与农民工的需求脱节、办学模式僵化、资源条件保障不足等问题,影响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实现。针对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职业教育推进农民工创业就业的路径,以推动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余冰洁  张浩 《南方农机》2023,(13):109-111+130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盘活农村实体经济的创新要素,是推动信阳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带动信阳地区发展、播撒城市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基于此,课题组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视阈,分析了信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调研发现信阳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回流不足、创业行为有路径依赖、整体创业规模不成体系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加强技能培训、纾解资金难题等优化信阳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的可行措施,以推动信阳各县区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等向产业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持续带动返乡创业农民工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赵佳涛 《湖南农机》2016,(7):112-11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之中,期望在繁华的城市中找到发展的途径。然而,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这使得农民工就业难度相对提高。为了保证农民工的就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越加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文章针对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其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加以研究,指出对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农民工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慧 《农业工程》2018,8(9):148-15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壁垒、创业机制和创业环境有待优化。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可为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率,带动农村人口就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但受到资金短缺、自身创业技能和创业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就业创业非常困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因此,分析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朴义 《南方农机》2023,(20):20-23
【目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笔者从理论上探讨了创业韧性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主要从创业者个体层面分析了年龄、婚姻状况、人力资本等要素对于创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韧性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培育与激发创业者创业韧性,来增强创业者面对各种创业困境时的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提升。【结论】后续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研究除了可以继续探讨创业者的其他个体特质等影响因素外,还可以兼顾对企业层面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考虑,进一步丰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农民工的流动和就业问题也由此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其中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研究基于广州花都区S镇的实证调查,从农民工、企业、政府三个主体层面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经分析得知: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利弊交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在劳工权益、企业管理上带来了新的制度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工收入,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推动了城市相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和生活情况,选取以外出务工为主的贵州省毕节市放珠镇为范例,采取定性调查研究方式,探索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意愿强烈、收入期望值较低,仍面临返乡就业创业难度大、适应能力不足等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强化培训针对性、拓展就业渠道、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做好有关服务和指导帮助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受经济下行冲击而出现的"返乡农民工"现象,已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除了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外,还明确要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0.
受经济下行冲击而出现的“返乡农民工”现象,已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除了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外,还明确要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我国当下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民生实事。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能实现劳动者安居乐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大发展引发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农民工投入城市的生产建设,农民工就业难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对秦皇岛地区农民工展开了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群体就业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从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扶贫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京津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反差较大。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承担着短期和长期双重任务,面临着质量提升和能力提升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归纳了职教扶贫的主要模式,提出了职教扶贫的实施路径,即高校、培训机构、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工择“机”就业。区农机局局长余泽民在区电视台发表讲话,承诺区农机部门支持农民创业的4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不仅能使农民工有效就业、增加收入和发展自我,还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达到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才能使其有效就业及更高层次地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王桂兰  罗平 《湖南农机》2011,38(3):20-21
根据吉林省农村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用科学、创新的理念推进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农民创业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有效利用,许多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然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应采取切实的措施,为农民工就业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免除农民工就业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从不同方面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逆城市化”现象逐渐突显。以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托,利用Stata统计软件,从回流决策现状及回流选择原因两个方面对辽宁省农民工的回流行为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回流现象在农民工群体中较明显,并且农民工偏向于回流到县城或乡镇;在回流的原因中,个人、家庭及城市务工因素都对农民工的回流行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以及城市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农民工从外在就业表象来看已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为城镇补充了劳动力这一基本的要素,带来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存在理论上的就业竞争,城市中存在着双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从属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对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沈阳市为例,得出两者就业关系的相关结论。分析表明:沈阳市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个体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在就业途径、工作类型与工作条件上有较大不同;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处于劳动力就业的两个分层上,城镇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较高、接受培训可能性大,因此,尽管平均年龄较农民工稍高,但其下岗人员可以得到政府相关就业政策的扶持,在劳动力市场就业选择时处于较高层次;而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平均年龄较小、接受培训比例较低等个体特征,多依靠亲戚朋友及一技之长寻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也多是较低的职业与行业。因此,沈阳市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关系表现应以互补性为主。当地政府应从创造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加大政府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就业条件等方面入手,促进沈阳市农民工及城镇劳动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以及城市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农民工从外在就业表象来看已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为城镇补充了劳动力这一基本的要素,带来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分化,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存在理论上的就业竞争,城市中存在着双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从属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对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沈阳市为例,得出两者就业关系的相关结论。分析表明:沈阳市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个体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在就业途径、工作类型与工作条件上有较大不同;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处于劳动力就业的两个分层上,城镇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较高、接受培训可能性大,因此,尽管平均年龄较农民工稍高,但其下岗人员可以得到政府相关就业政策的扶持,在劳动力市场就业选择时处于较高层次;而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平均年龄较小、接受培训比例较低等个体特征,多依靠亲戚朋友及一技之长寻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也多是较低的职业与行业。因此,沈阳市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关系表现应以互补性为主。当地政府应从创造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加大政府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就业条件等方面入手,促进沈阳市农民工及城镇劳动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