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究两种污泥处理渣对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土壤的改良作用,通过盆栽试验解析添加热解渣和好氧发酵渣对土壤养分、酶活性、重金属浸出与植物(黑麦草和香根草)生长、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并通过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两种污泥处理渣(施用量均为5%)向土壤引入了类胡敏酸物质;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220%~238%)、铵态氮(16%~66%)、阳离子交换量(37%~84%)、有效磷(34%~42%)、速效钾(44%~97%)、有机质(17%~47%)含量和荧光素双醋酸酯(FDA)酶活性(67%~119%);显著提高植物鲜质量(32%~36%)、株高(18%~22%)及叶绿素(12%~16%)、磷(33%~48%)和钾(12%~21%)含量;显著降低植物Cu(17%~33%)、Zn(5%~9%)、Pb(32%)、Cd(35%)和丙二醛(18%~22%)含量;显著降低土壤Cu(10%~19%)、Zn(18%~20%)、Pb(10%~16%)和Cd(13%~15%)的浸出量。土壤改良效果的排序为好氧发酵渣>热解渣,香根草>黑麦草。研究表明,施用两种污泥处理渣均促进了植物生长和土壤改良,其中好氧发酵渣和香根草在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土壤生态修复领域具有更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施肥模式对“安顺山药”及其立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特征,设计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进行田间试验,以菌渣、植物源中药草等为原料,加入磷石膏、褐煤灰等矿物质,并利用活性氨基酸发酵法制成的菌渣发酵肥和活性氨基酸功能性药肥进行单施或化肥配施处理,对不同生长期土壤及植株中重金属的含量、生物富集特征和污染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山药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均明显增加了块茎膨胀期土壤重金属含量,但到收获期Pb、Cu、Ni比种植前期有所下降,As、Cr显著增加;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为块茎膨胀期>种植前>收获期,Cd是主要污染物。(2)收获期山药块茎中Cd、Cu和Ni比膨大期明显下降,但As显著增加。(3)膨大期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高于收获期,但除未施肥对照(CK)和70%功能性药肥+30%复合肥处理(GYF)的块茎膨胀期山药Cr分别超标0.02和0.14倍外,其余处理在各时期均未超标;相比较于对照,不同施肥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重金属在山药中的富集,其中菌渣发酵肥(JZ)处理和70%菌渣发酵肥+30%复合肥(JZF)处理最显著。综上,菌渣发酵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重金属影响不大,功能性药肥和化肥配施对重金属影响较明显,单施功能性药肥和菌渣发酵肥能一定程度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降低山药块茎中重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有机肥与化肥处理下稻田土壤Cu、Zn、Cd含量之间的差异,并探明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持续了35 a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并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猪粪组和化肥组土壤Cu、Zn和Cd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猪粪使土壤Cu、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分别提高了134%~239%、57%~124%、58%~171%和191%~380%、285%~811%、61%~184%,并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及氮磷养分含量;而化肥处理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土壤理化指标的提升相对较小。冗余分析(RDA)发现,猪粪组土壤全氮(TN)、CEC和速效磷(AP)分别解释了重金属方差变异的89.1%、6.4%和2.0%,化肥组土壤pH和全磷(TP)分别解释了方差变异的45.0%和22.2%,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发现,猪粪对重金属有效态的贡献远大于化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和CEC从而影响重金属有效性,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21 7和0.295 3,均达到显著水平。猪粪组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指标之间由于“同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而化肥组两者的关系受水稻生长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表明,长期施肥可以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指标等影响重金属有效性,施用猪粪进行稻田土壤培肥的同时,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氮肥类型对东南景天套种玉米模式下生长特性及重金属锌、镉积累的影响,为植物修复实践过程中合理使用氮肥、减少修复成本和环境污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在重金属污染的矿区采用东南景天套种玉米模式,施用同氮素水平下有机肥(鸡粪)、硫酸铵和尿素3种类型氮肥,测定土壤pH、有机质含量、重金属有效态、东南景天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及重金属锌、镉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对土壤pH和锌的生物有效性则无影响;施用硫酸铵和尿素均降低土壤pH和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锌的生物有效性。氮肥类型对东南景天中锌、镉以及玉米镉积累影响不显著,但两种化学氮肥均显著增加了玉米锌的累积量;不同类型氮肥对东南景天和玉米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机肥处理两种作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有机肥对东南景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硫酸铵和尿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可行性,以烟秆炭作为土壤修复剂,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烟秆炭施加量(0,20,40,80 g·kg-1)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土壤酶活性指数及烟草产量、烟叶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烟秆炭可以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pH值、土壤肥力和土壤酶综合活性指数,显著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添加80 g·kg-1的烟秆炭对土壤肥力的改善、酶活性指数的提升和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 < 0.05)提高了2.0倍和3.4倍,土壤酶指数显著提升了24.8%;但施用施加40 g·kg-1的烟秆炭已能使铜、铅的钝化效果达到最佳,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P < 0.05)下降了33.7%和29.5%。另一方面,施用烟秆炭能显著(P < 0.05)增加烟草有效叶数和叶片的宽度,烟叶鲜质量在炭施加量为40 g·kg-1时达到最高,比对照显著(P < 0.05)提高了近50.0%,同时烟叶中铜、镉质量分数降至最低。综合分析当烟秆炭施加量为土壤总质量的4%时,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因此,利用烟秆制成的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烟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柑橘渣对玉米、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柑橘渣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玉米株高(施柑橘干渣5g/kg土的Oc5处理除外)。Oc5处理对玉米的生物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Oc20处理(施柑橘干渣20g/kg土)对提高水稻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柑橘渣促进玉米吸收钾素,抑制氮素和磷素的吸收。Oc20处理对水稻的全氮、全磷、全钾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施用柑橘渣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玉米土壤有机质提高18.6%-69.7%,水稻土壤有机质提高0.5%-7.1%,旱地(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淹水(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也有随着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海南地质高背景区树仔菜的质量安全性,并考察碱性液体肥对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以及降低树仔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的效果,为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树仔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施用碱性液体肥和复合肥,研究重金属铅(Pb)、铬(Cr)和砷(As)在树仔菜—土壤中的形态特征及迁移积累规律,考察碱性液体肥对树仔菜吸收积累迁移重金属的影响,并对土壤属性与重金属形态及树仔菜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影响重金属Pb、Cr、As在树仔菜—土壤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环境因子。【结果】与复合肥对照区相比,施用碱性液体肥提升土壤pH 1.25,其土壤有机质(OM)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提高9.1%和8.4%。Pb、Cr、As在树仔菜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碱性液体肥分别降低Pb、Cr和As交换态75.5%、25.9%和0.8%,而复合肥提升Pb和Cr交换态36.8%和26.5%。施用碱性液体肥施用后树仔菜嫩梢中的Pb、Cr和As含量分别降低73.0%、59.4%和34.0%,而复合肥施用后树仔菜嫩梢的Pb含量显著增加39.3%(P<0.05,下同),Cr和A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树仔菜Pb和Cr在各部位积累规律为根>茎>叶>侧枝>嫩梢,迁移规律为TF2(茎→叶) ≥TF1(根→茎) >TF3(叶→侧枝) >TF4(根→嫩梢),Pb、Cr和As主要积累在树仔菜根部,向叶部位运输的能力较强,向嫩梢运输的能力较弱。碱性液体肥施用后嫩梢的Pb富集系数下降50.0%,而施用复合肥的树仔菜所有部位Pb和Cr富集系数均显著升高。碱性液体肥试验区Pb、Cr和As的TF4分别显著下降73.3%、43.6%和46.9%,而复合肥对照区Pb的TF4显著升高30.0%,As的TF1显著升高11.0%。土壤pH、CEC和OM与树仔菜侧枝和嫩梢中重金属Cr、Pb、As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施用碱性液体肥是一种既能提供植株养分,又能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在树仔菜积累迁移的农艺措施,可为树仔菜安全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绿色可持续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尾菜沼渣对西北黄土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对贫瘠黄土田施用定量的尾菜沼渣,对黄土田基本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尾菜沼渣施入量的增加,土壤pH值有降低的趋势,且T3处理较CK相比,pH平均降低了0.163个单位,EC值表明沼渣作为基肥不会造成土壤盐渍化的现象;随着尾菜沼渣施入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良土壤质量,且未造成土壤重金属累积;与CK相比,尾菜沼渣施用均能显著提高白菜的生物量、Vc和还原糖含量,而硝酸盐含量却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尾菜沼渣可提高白菜品质。综合考虑尾菜沼渣施用后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白菜产量及品质等变化,结论表明尾菜沼渣施用可明显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白菜品质,是较优的沼渣利用消纳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生物有机肥对蔬菜农田(生菜)土壤质量的影响效果,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生菜土壤根际脲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菌渣发酵肥不同配比处理(T5-75%化肥+25%菌渣发酵有机肥)、(T6-50%化肥+50%菌渣发酵有机肥)、(T7-25%化肥+75%菌渣发酵有机肥)在出苗期比单施化肥处理(T1)的生菜根际的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6.1%、57.1%、47.9%。不同配比配施处理T5、T6、和T7处理较CK组出苗期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不显著,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增加的较为明显。结果表明减少化肥施用、增施菌渣发酵肥可以明显提高秦岭南麓地区黄褐土类型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地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中小规模养猪场沼气发酵产物的合理利用,调查了安康市107个养猪场对沼气发酵产物的利用现状,并分别采集了16家养猪场附近4种不同类型土壤,测定土壤养分及盐分含量。结果表明,各养猪场对沼气发酵产物中沼液和沼渣的利用率不足50%,就近堆、排放较为普遍。堆、排放沼渣和沼液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未堆、排放耕地土壤分别增加了38.46%、11.39%、4.75%、11.02%、18.69%,对全磷和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在设施菜地施用沼液和沼渣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未施用的设施菜地土壤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16.16%、12.30%、6.28%,全氮、全磷、全钾及硝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对4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盐分含量及pH值均无明显影响。养猪场沼气发酵产物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有明显作用,不合理利用引起的资源浪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客土改良铜尾矿对香根草生理特征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客土改良方式对尾矿修复的效果,将香根草盆栽试验分别在尾矿掺土(掺土10%和20%)和覆土(覆土5 cm和10 cm)改良条件下进行,并对改良后基质的性质以及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客土加入铜尾矿后,提高了基质营养元素含量,降低了有效态重金属含量(Mn、Cu、Zn、Cd和Pb),改善了铜尾矿基质环境。客土改良后,香根草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都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覆土10 cm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同时,4种改良方式都能降低植物体中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有效缓解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两种掺土改良处理对香根草体内重金属含量没有较大影响,覆土改良促进了植物根对重金属的吸收,香根草根部Mn、Cu、Zn、Cd和Pb含量在覆土10 cm处理中分别比对照(不加土壤的铜尾矿)增加104.71%、47.47%、103.13%、61.54%和47.82%,掺土改良不改变香根草体内重金属的转运特征,香根草仍将重金属积累在根部以维持较高的重金属抗性,覆土改良可以增加香根草根部重金属的富集,有效固定尾矿中的重金属。研究表明,客土改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铜尾矿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重金属胁迫。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用量(2、4、8、16 t·hm-2)的脱硫石膏对紫色水稻土重金属(Cd、Pb、Zn、Cu)全量、形态分布和水稻重金属吸收及分配的影响,为脱硫石膏农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加脱硫石膏后,土壤Pb全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4.00%~68.77%(P<0.05),脱硫石膏用量低于4 t·hm-2时土壤Cd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超过该用量时Cd全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6.28%~19.94%,而土壤Zn、Cu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土壤重金属全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同时施加脱硫石膏后,土壤中Cd可交换态占比降低,残渣态占比增高,并促进Pb的可交换态向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转化,Zn铁锰氧化态占比增高,对Cu的赋存形态无明显影响;脱硫石膏处理组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稻根、茎叶及籽粒对Cd、Pb的富集系数下降,且籽粒中Cd、Pb、Zn、Cu含量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水稻各部分对Cd、Pb的积累与其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籽粒Cd含量与可交换态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脱硫石膏2~16 t·hm-2用量范围内,稻田土壤Cd、Pb全量有所增加,Zn、Cu全量无变化,Cd、Pb赋存形态向稳定态转化,水稻各部分Cd、Pb、Zn、Cu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脱硫石膏可在水稻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3.
纳米羟基磷灰石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为评估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AP)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性,采用一次性添加不同用量(0.5%、1%、2%,W/W)的NAP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一年和三年后土壤性质、有效态重金属(Cd、Cu、Zn、Pb)含量和水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NAP施用量下土壤p H值在第一年和第三年分别显著提高了0.71~1.24和0.60~1.16,年际间p H提高幅度的差异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第三年土壤中有效态Cd、Cu和Zn含量与对照相比降幅(62.7%~96.5%)要显著低于第一年(66.6%~98.4%),而有效态Pb含量的降幅(百分比)则略有提高,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NAP固定土壤Cd、Cu和Zn含量的能力有所减弱,而对Pb的固定能力有所增强。添加NAP显著降低了水稻根中的重金属含量和糙米中Cd含量,糙米中的Pb、Cu和Zn含量也有所降低。糙米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NAP通过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来降低重金属在水稻籽粒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种植模式对南方旱地重金属含量及其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和大豆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单种、套种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区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18-2008).套种时, 非根系和根系土壤中Pb、Zn、Cu、Cd、Fe和Mn含量呈下降趋势, 但与单种无显着性差异, 种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影响显着不同, 且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差异显着。根系土壤和非根系土壤中Zn、Cu、Fe和Mn以残渣态为主, 占50%以上, 而Pb以铁锰结合态为主, 非根系土壤中铁锰结合态Pb的比例约为40%,而根系土壤约为50%.根系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比例分别占土壤中Cd总量的14.01%~15.82%和9.56%~9.90%,与根系土壤相比, 非根系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比例分别高0.63~0.85倍和1.38~1.48倍。研究还发现, 大豆和玉米对Pb、Zn、Cu、Cd、Fe和Mn吸收富集能力显着不同, 且种植模式对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也有显着性影响。在试验区土壤中种植大豆和玉米,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率都比较高, 从而使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较高, 大豆中Pb和Cd含量分别超标48.0~53.5倍和24.8~30.8倍, 玉米中Pb和Cd含量分别超标47.2~51.8倍和9.7~15.8.所有试验结果显示, 在试验区种植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且水改旱不能实现试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的方法,以重金属Zn、Cu、Pb 和Cd污染的鸡粪和污泥为肥料,分别与赤红壤土按1∶9的比例混合后作为栽培基质种植皇竹草,研究其对皇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皇竹草吸收重金属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种植皇竹草可实现对土壤中各重金属有效的提取,其中根部和茎秆是主要累积重金属的器官。各处理组的皇竹草生长状况良好,其中施肥处理对皇竹草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秋季种植的皇竹草于200 d生长后,鸡粪处理、污泥处理和空白对照组的每蔸生物量分别达736.56±29.21、99.99±32.01 g和466.89±37.08 g。各处理组皇竹草对栽培基质中重金属Zn、Cu、Pb 和 Cd的提取率分别达到1.90%~4.52%、3.96%~5.72%、0.53%~1.24%和10.34%~17.14%。其中对重金属Zn、Cd和Pb吸收量在鸡粪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74、0.68 mg和19.18 mg,而Cu吸收量在污泥处理组达到最大值为16.84 mg。可见,皇竹草能有效提取栽培基质中较高浓度的重金属,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材料。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镉锌铜积累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田土壤Cd、Zn和Cu积累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以设立于1986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对象,对比分析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秸秆还田配施化肥(ST)、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LM)、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HM)5个处理耕层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形态分布以及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变化,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探讨了长期施肥下重金属累积效应及其有效性变化机理。结果表明,NPK和ST处理对土壤全量及有效态Cd、Zn和Cu均无显著提高效应。而施用低量和高量有机肥30 a后,土壤Cd、Zn和Cu全量显著提高35.00%~80.00%、63.91%~82.55%、118.41%~180.21%,有效态显著提高28.57%~71.43%、407.12%~783.15%、336.59%~573.17%,稻米Cd、Cu则提高100.00%~150.00%、63.30%~85.64%。相关分析结果证实,有机肥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是造成稻田土壤Cd、Zn和Cu累积和有效性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其改变的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P也会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性,但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总体来看,长期施用有机肥具有更好的培肥效应,但会造成土壤Cd、Zn和Cu的富集以及稻米吸收量的增加,虽然目前稻米重金属含量尚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值,其风险仍不可忽视,在采取有机肥培肥土壤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中的Cd、Zn和Cu等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由不同剂量的沸石、石灰石、无机磷、有机肥(猪粪或蘑菇渣)组配的混合改良剂对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周边酸性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4种有机-无机混合改良剂处理后,土壤pH值增加了0.52~1.76个单位,土壤中Pb、Cu、Zn的有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降低70.92%~99.29%、69.47%~98.45%、67.22%~99.17%,而且土壤pH值和重金属Pb、Cu、Zn的有效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在对照土壤上,菜心和油麦菜的种子发芽和生长显著受到抑制,植株地上部Pb、Cu、Zn含量均高于食品卫生标准。土壤经混合改良剂处理后,菜心和油麦菜生长健康,株高和地上部的生物量显著增加,地上部Pb、Cu、Zn含量显著降低。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改良后土壤中的Pb、Cu、Zn可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提高。因此,4种有机-无机混合改良剂通过提高土壤pH值和促进土壤中Pb、Cu、Zn由可交换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换,从而达到钝化修复该酸性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施用沼液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滨海盐土农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0、250、500、750 m3·hm-2四个沼液施用水平(折合施氮量分别为0、205、410、615 kg·hm-2)以及0、15 t·hm-2两个生物炭用量,对0~20cm土层土壤重金属(Cu、Zn、Pb、Cd)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沼液用量(250 m3·hm-2)下,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土壤中四种重金属的弱酸提取态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变化。中、高沼液用量(500~750 m3·hm-2)下,添加生物炭前,与不施用沼液相比,Cu、Zn、Pb和Cd弱酸提取态质量分数显著提升;添加生物炭后,Cu和Pb弱酸提取态质量分数较添加前显著下降(P<0.05)。添加生物炭前,施用沼液使水稻籽粒中Cu含量增加了44.0%~116.5%,Pb、Cd含量无显著变化。添加生物炭后,中、高沼液用量下籽粒中Zn、Pb和Cd含量无显著变化,但Cu含量降低了21.8%~37.5%(四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 2762—2017限值)。研究表明,对施用沼液稻田而言,添加生物炭能显著降低土壤中Cu和Pb的生物有效性,是降低水稻籽粒中Cu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养殖粪水在农田施用过程中对重金属含量积累、有效性增强以及形态变化等产生的影响,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猪场粪水施用对设施白菜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和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粪水施用后,低量粪水施用处理与优化施肥(NOPT)处理白菜地上部Cu、Zn、Cr、Cd含量无显著差异,白菜地上部Cu、Zn、Cr、Pb、As、Cd含量均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安全限值要求。经过4茬设施白菜种植后,相较于NOPT处理,561kg·hm-2粪水施用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Cr含量,281 kg·hm-2粪水施用处理土壤中Cu、Zn(0~20 cm土层除外)、Pb、Cr、Cd、As含量与NOPT处理差异不显著,且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安全限值。施用化肥和粪水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施用粪水处理对土壤中Cr、Pb、As、Cd形态影响较小,但显著增加了铁锰结合态Zn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Cu、Zn、Cr、Cd、Pb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全氮、硝态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连续4茬施用猪场粪水未造成设施白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显著增强了Cu、Zn的有效性且显著增加了铁锰结合态Zn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石灰性和酸性土壤施用鸡粪和猪粪并预培养不同时间,采用生物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及其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性和酸性土壤上施用鸡粪和猪粪后6个月内,鸡粪和猪粪中Cu、Zn、Cd的生物有效性显著低于等量重金属无机盐或与之相当。鸡粪中Pb的生物有效性也显著低于等量Pb无机盐,猪粪中Pb的生物有效性前5个月显著低于等量Pb无机盐,6个月时则显著高于等量Pb无机盐。2种土壤施用鸡粪和猪粪后的不同时间段,畜禽粪便有机肥中Cu、Zn、Cd、Pb的生物有效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施用后6个月内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施用后2个月时生物有效性最低,为等量相应重金属无机盐的3.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