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各级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加快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乡村民众的文化需求。安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它们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安徽地区古村落非遗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古村落非遗文化要从整体性保护、优化商业经济环境、复兴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而推动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传承地区优秀文化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07-309
针对当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缺乏操作性运用的困境,从精准扶贫视角切入,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理念,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化手段与路径进行探析,通过运用城市开发理念、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创新乡村旅游模式、聚焦健康养老领域等方式,形成农村非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从而构建起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效运行的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广西钦州灵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非遗文化采茶戏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戏曲文化振兴和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提出适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姚玲玲  于小俸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5-10576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风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结合新发展理念,实证研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非遗传承队伍青黄不接、非遗文化与社会发展不协调、非遗文化普及深度广度不够以及经济效益低的困境。要通过开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激活内生资源,协调运用多方平台助力传播,贴近生活盘活非遗,推进非遗开放共享等措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皖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已被列入滁州市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49项。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手段、范围与力度,也已不能适应皖东地区人文旅游发展的客观现实。目前皖东地区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受众性不强、原真性缺失等问题。根据皖东地区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的各自不同特点,提出民间美术观赏类,民间音乐、歌舞、曲艺、戏曲、杂技等表演类,传统手工技艺类,民俗类非遗项目因类而宜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7.
天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丰富多样。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天水市积极探索非遗发展的新路径,采取建立非遗工坊、举办特色活动等措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助力乡村振兴,但还存在人才基础薄弱、文化主角缺位、非遗价值重视不够、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维护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培育优秀非遗工坊及非遗展示平台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进而提出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手工技艺、加强整体性和生产性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柳杰 《河南农业》2023,(27):57-58
以洛阳市丰富的非遗项目为对象,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策略。通过对洛阳市典型非遗项目的调研分析,部分非遗项目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和缺乏市场知名度等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亦庄南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镇化建设矛盾突出.长子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启动非遗保护工程、打造“凤河京晋文化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传承和保护长子营镇地方特色文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如何利用非遗资源优势助推黔东南乡村振兴成为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黔东南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黔东南非遗产业化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0-20622
以产业融合的视角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与相互促进。以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市为例,概述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了非遗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及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从制作地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节庆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旅游4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与非遗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最后为绥化市旅游业与非遗产业的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要深入挖掘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具魅力的品牌优势,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宋文化特色突出。然而近几年开封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存在着"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木板年画等手艺也濒临失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开封"非遗"发展文化旅游的劣势及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期"非遗"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开封市整体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安徽省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在非遗传承工作上不断发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非遗保护实施细则,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资金、创新、产业化、消费这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入手,搜集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内涵、提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建设美术类非遗文化产业综合性园区、增强非遗文化附加价值,依托不同规模文化节日及文化展览会、提升非遗衍生产品产值,积极借助并运用现代网络平台与资源、扩大衍生品的宣传效果,通过各大高校优质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有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维度,提出了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在有效继承弘扬与保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拓展其衍生品产业化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产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产业结构变更和乡村文化市场萎缩导致永丰农民画活态传承逐渐衰退的局面,在系统调查全国著名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基础上,以永丰农民画主题旅游区的规划为案例,通过农民画创作空间、农民画展示体验、农民画衍生品开发等手段构建农民画主题乡村旅游综合体,将农民画艺术的保护和利用同乡村经济发展与人文体系建设相结合,探索了永丰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开发主题旅游来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创造有形的活态载体、挖掘文化遗产商业价值以及构建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多功能产业链等非遗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园林景观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了在园林景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景再现、提取组合、形式转换、阐释升华等符号化表达方式,以期提高公众参与保护"非遗"意识,提高园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社会文明,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恭城油茶"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老百姓饮食、养生、生活息息相关。就中职学校观光农业经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打造传承非遗文化标志,提出顺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地建设项目,通过职业教育体系融合非遗文化,培养标准化非遗技艺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杰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80-10582
从农村文化和谐、助推文化创新以及开发文化产业等多角度,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并以此为视角,结合当前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语境,从政府、传承人、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有效保护与舍理开发陕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完整,就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必须。在我们的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大局下,在全球文化加速文化碰撞与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我国各级文化不骂你和文化工作这的重要职责。本文就吉林市满族博物馆的职能、特点,以及对国家级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和问题加以阐述,说明非遗活态保护传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