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稻虾轮作模式中青虾养殖和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杭州市余杭区稻虾轮作模式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等氮投入条件下常规种植和有机种植模式农田径流水中氮、磷浓度特征,以及径流氮、磷流失量、流失系数。结果表明,稻季和麦季农田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平均浓度和总氮流失量均表现为:常规种植有机种植对照。与常规种植相比,有机种植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稻麦轮作农田中氮的径流流失,且对麦季氮素径流流失的减少效果优于稻季;尽管有机种植模式下磷流失系数低于常规种植,但有机肥投入携带的高磷量会增加农田磷素径流流失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稻虾轮作模式推广迅速,已成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广泛应用的综合种养模式。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了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该模式的技术需求,以期为湖南省或其他地区稻虾轮作模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相较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轮作模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虾的产出,总收益提高了4.26万元/hm~2,产投比提高了0.97;在种虾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管理、饲料投喂以及水质调控和检测等方面存在技术需求。因此,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促进稻虾轮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洱海流域不同轮作与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径流氮磷损失的影响,在洱海地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7种轮作模式(大蒜-玉米、大麦-水稻、油菜-水稻、蚕豆-烤烟、大蒜-烤烟、蚕豆-水稻、大蒜-水稻)和3种施肥方式(速效肥、缓释掺混肥、不施肥)下的作物产量以及地表径流氮磷损失特征。与习惯施肥处理(CF)相比,施用缓释掺混肥(BB)能够减少肥料使用量,氮、磷肥减少量分别为9.85%~47.49%和10.81%~63.33%;同时部分作物产量有明显提高,大麦-水稻轮作下水稻产量提高19.69%,蚕豆-水稻轮作下蚕豆产量提高16.99%,大蒜-水稻轮作下大蒜产量提高24.32%,油菜-水稻轮作下油菜产量提高35.79%。7种轮作模式下施用BB肥均能降低土壤径流中氮磷损失,BB处理较CF处理土壤径流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10.72%~28.80%和17.13%~47.87%。种植烤烟施肥量偏高,易造成土壤径流氮磷流失,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达到5 907.00g·hm-2和821.25 g·hm-2;油菜-水稻轮作易造成土壤径流磷损失,总磷损失量达到1 045.77 g·hm-2。研究表明,在洱海地区,施用相应作物专用BB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径流氮磷损失,蚕豆-水稻轮作是一种较好的减少氮磷面源污染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流失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监测和采样分析,研究上海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流失特征及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稻季地表排水、麦季径流和渗漏水中氮素流失影响显著。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过量施肥和不合理的水肥管理是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可减少农田氮素流失,且对产量影响不大。因此,改进传统的施肥模式,加快制定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控制农田氮化肥流失污染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大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稻田,利于开展综合经营,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但受经验不足、技术缺乏等因素制约,未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当前稻虾轮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制约因素,并结合盐城市大丰区实际,总结了稻虾轮作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以便进一步推广实施该模式,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低洼湖田虾稻轮作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60-262
洞庭湖拥有大片低洼湖田,由于地势低洼,受洪涝灾害影响大,因此目前主要以种植一季中稻为主,其他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极大影响低洼湖田的高效利用。为此,洞庭湖区低洼湖田虾稻轮作复合农业模式的集成与创新得到了持续推动和完善,针对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护城村8 hm2低洼湖田虾稻轮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院虾稻轮作模式使低洼湖田没有闲置期,且避开了洞庭湖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且改良土壤,全年产值53 841元/hm2左右,较原来仅种植一季中稻增加产值31 827元/hm2。低洼湖田虾稻轮作复合农业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经济生态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创新高。小龙虾的养殖主要以稻田养殖为主,典型模式就是稻虾共作。但传统的稻虾共作模式普遍需要开挖一定面积的环沟,减少了部分水稻种植面积。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进了一种无需开沟的新型稻虾轮作模式,上半年利用冬闲稻田养殖一季小龙虾,小龙虾养殖结束后下半年正常种植一季晚稻。本文主要结合这几年的生产经验,对该模式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成本投入、养殖效益情况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浙江省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闽西北烟-稻轮作系统地表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福建省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情况,在连续3a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烟季),而且氮、磷流失总量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与产流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71~14.86kg·hm-·2a-1和0.93~2.20kg·hm-·2a-1,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27%和0.47%~1.71%。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磷的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5%~13.82%和8.82%~14.99%,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43%和0.41%~1.54%。增施50%氮肥和增施50%磷肥的氮和磷流失量分别比优化施肥处理提高7.6%~37.6%和21.5%~27.4%。此外,同等施肥量条件下,稻草还田的氮、磷流失量分别提高6.4%~16.4%和-3.4%~14.0%,流失系数分别达到0.86%~1.91%和0.36%~2.00%。综上所述,优化施肥处理可以减少氮、磷的流失量,而增量施肥明显增加肥料流失量,稻草还田也提高了氮、磷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液体管道瞬变流计算中,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不能准确描述瞬变流的真实物理现象.阐述了瞬变流非恒定摩阻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当今为改进瞬变流摩阻计算而提出的非恒定摩阻模型的研究进展,期望利用非恒定摩阻模型结合经典的特征线法理论使液体管道的水击计算更接近实际.介绍了几类有重要价值的非恒定摩阻模型及相应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了各类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思路及以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杉木炭疽病损失量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杉木人工林441块标准地,以及不同发病林分、林龄和感病级别的代表株树干解析的调查数据,应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获得了杉木炭疽病对杉木生长影响的初步量化指标.杉木炭疽病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明显,尤以对径生长和村积生长影响显著。当病级达到Ⅲ级时,就已从各个方面对杉木造成严重危害,即已达到危害指标.同时,基本摸清了不同发病程度林分的病株增长数量规律,导出了病株分布频数,并以此开展林分损失率和损失量的估计.还对三明地区因杉木炭疽病所致的材积损失进行了估测.  相似文献   

14.
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在给高原山区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破掺不容忽视.在对高原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原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危害进行总结,最终以分区的形式将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分为:主体工程、取土场、弃土场和临时工程四个区域,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说明,以期为高原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服务.  相似文献   

15.
种植业面源污染己经成为我国水环境质量安全的重大影响因素,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农药化肥中的氮、磷元素的流失使种植业面源污染更加严重。本文通过流失系数法和空间叠加分析,对2015年云南三大高原湖泊(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流域种植业总氮、总磷、铵态氮、硝态氮的流失量和流失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流域内种植业总氮流失量最大,其次为铵态氮、硝态氮、总磷,流失强度分别为2.73~22.07、0.003~3.52、0.01~2.25、0.05~1.36 kg·hm-2;总氮、总磷流失范围主要集中在杞麓湖的西南部,星云湖西部和南部。铵态氮、硝态氮流失主要集中在杞麓湖的南部,星云湖南部和北部;氮磷元素的流失主要来源于经济作物和水稻。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分别制定分区、分级、分阶段防治计划,以期为控制研究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主要水体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恢复费用法及计量经济学法,计算了深圳市河流水系及水库的水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07年深圳市7个流域主要河流的污染经济损失总和为1.07亿元;四大水库2003~2007年年平均经济损失为10.56亿元,经济损失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政府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该计算结果可看作是实际经济损失的下限值,属于较为保守和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USLE)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总结。指出各地在引用USLE 模型时务必利用当地的实测资料确立本地的 R 值最佳计算组合,并对模型中其它5个因子的取值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适合我国情况的各因子取值,提高土壤流失预测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的本质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肥力下降和土地利用率降低。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破坏、土壤严重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和失衡,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分别就土壤侵蚀机理与模型、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模型及径流流失机理与模型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回顾与概述。一方面是对国内外的水土流失研究背景和进展状况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今后水土流失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浙北平原区桑园氮磷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流失系数,开展了典型桑园原位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对照处理,通过一个施肥周期(2年)内的径流氮磷流失量监测分析,研究了桑园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氮磷流失率。结果表明,桑园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约为0.253,一次施肥周期内常规施肥区TN和TP累积流失总负荷达到36.13 kg·hm-2和3.49 kg·hm-2,其中由施肥引起的N、P养分径流流失量分别达到6.415 kg·hm-2和1.090 kg·hm-2,肥料N、P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744%和3.047%。常规施肥区径流氮流失以可溶态为主,其中NO3-N和NH4-N分别占比约38.3%和14.4%;而常规施肥区径流液磷的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比约为68.9%。施肥后前期的肥料氮磷养分流失较为严重,且磷流失风险比氮更大,施肥周期内桑园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氮、磷养分累计流失量与产流次数呈幂函数增加(R2>0.95)。  相似文献   

20.
根据凤城市"十二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筛选出美国白蛾、日本蚣干蚧、栗山天牛、杨干象、杨树烂皮病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作为灾害损失评估对象,进行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凤城地区"十二五"期间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年均损失为61 376.77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7.21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为61 289.559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