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京科甜系列水果型优质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甜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甜玉米产业发展还存在品种类型单一、品质差、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等问题。针对甜玉米尤其是水果型甜玉米生产及市场发展中的问题,近十年通过引进200多份国外和国内优良种质资源,并进行种质创新和优化杂优模式,按照“高、大、严”选系原则,选育出20余个骨干自交系;组配选育出京科甜115、京科甜116、京科甜183、京科甜158、京科甜2000、京科甜168、京科甜189等京科甜系列水果型玉米品种,口感甜脆、商品性明显提高,同时具有杭性强、产量高的特点。京科甜系列品种已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果玉米炎甜玉7号是以自选自交系XTM为母本、HT-3为父本于2015年杂交而成的超甜玉米杂交品种,非常适宜在山西省甜玉米主产区种植。文章从产量表现、品质、抗病性3个方面分析了水果玉米炎甜玉7号的选育结果,阐述了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了水果玉米炎甜玉7号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5种形态、特性等各不相同的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比较其重要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相关指标的差异,从而对其在大同地区的种植情况进行适应性说明。结果表明:在5个玉米品种中‘潞玉39’和甜玉米不仅出苗率高,而且抗倒伏、品质好,适宜在多风的大同地区种植;五彩玉米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较高,淀粉含量最高,可以作为风味玉米大量引进;菠萝水果玉米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可作为药用品种资源引进;草莓水果玉米可继续在当地种植并观察其生物学性状,再对其价值进行评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1甜玉米的栽培技术甜玉米是甜质型玉米的简称,是由普通型玉米发生基因突变,经长期分离选育而成的一个玉米亚种(类型)。根据控制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3种类型: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1.1选择品种超甜玉米品种宜用作水果、蔬菜玉米上市,普通甜玉米品种宜用作罐头制品。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以来,广东新优甜玉米品种以平均每年近10个的速度增长。到目前止,全省已成功培育和引进了70多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广东甜玉米育种与种植水平均走在全国前列。在2004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甜玉米新优品种展示现场会”上,参展的70多个国内外甜玉米新优品种,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名甜玉米育种专家和种子经销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科技创新的不但发展,特用玉米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的发展,甜玉米品种引起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广泛的喜爱。因此,了解甜玉米的特征特性,掌握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卫士(Guardian)系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杂交种。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玉米豆类研究室玉米组选育,现已成为一个早熟丰产的普通甜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在北京地区做为春播品种试  相似文献   

8.
超甜水果玉米甜蜜 (612B)是苏州市种子站2000年从台湾鲜美农产有限公司引进的玉米新品种,经过3年试验示范和推广,逐渐成为苏州市甜玉米主要推广品种。产量表现  2000年和2001年苏州市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中,甜密 (612B)鲜穗平均产量11086.05kg/hm2,比对照甜玉6号增产44.9%,比超甜102增产6.9%。2002年常熟市福山镇20hm2 甜玉米生产基地平均产量9750kg/hm2 以上,最高达12000kg/hm2 。特征特性   甜蜜 (612B)为一代杂交种,生育强健,特别耐热、……  相似文献   

9.
超甜玉米新品种绿色先锋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国缺乏超甜玉米品种,从国外引进的超甜玉米品种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种植,表现产量低、抗病性抗倒性差,加上无法自主开发等商业原因,因此选育我国自己的超甜玉米品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绿色先锋系北华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作为特用玉米的一种,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亚油酸等营养成分,集中了水果和谷物的优质特性.甜玉米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良好的口感和加工性能,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但提高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特用玉米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甜玉米品种尤为广大农户和消费者喜爱。因此,了解甜玉米的特征特性,掌握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詹春峰 《种子世界》2013,(11):32-33
根据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2013年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程的布署,我站承担了春季甜玉米新品种展示项目。本次种植展示试验共引进了10个甜玉米新品种,期望通过各品种在产量、抗性、品质的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13.
粤甜 3号是我站 2001年从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甜玉米新品种, 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第一个通过福建省审定的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甜玉米品种,并被列为福建省重点示范推广的甜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鲜食玉米的栽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早熟鲜食玉米在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营养价值极高 近年来,鲜食玉米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普遍青睐,种植面积愈来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品种类型齐全,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口味的需要.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粘玉米和甜玉米两种类型.粘玉米因品种和颜色不同可分为五彩粘玉米、黑珍珠粘玉米、脆皮粘玉米等.甜玉米又叫水果玉米,包括普通粘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的选育及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是指玉米乳熟期子粒总糖含量达到30%以上的特用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超甜玉米不仅甜度高,而且子粒氨基酸组成较平衡,蛋白质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维生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甜玉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培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于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品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陕K7128是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以白色甜糯双隐优良系2G为母本、自主选育的白粒甜玉米多t为父本测配选育而成的高品质甜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果穗白色、甜度高且带有糯香。关中地区夏播75d、春播78d采收鲜穗上市。202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玉20220093号),适合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区域种植,也可于早春播种,在宁夏春播区连续试种取得成功。鲜食白色水果玉米陕K7128的成功选育为陕西鲜食玉米品种增加新成员,现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甜玉米品质对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的性状、品质、口感,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主要依据试验基地小区分区试验,对试验甜玉米品种进行全生育期观测,每个品种采用田间随机选样4组,每组依次选取10株进行观测,主要针对生长状况、产量结构各要素进行测定,根据专家现场鉴评,对每个品种口感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15个甜玉米品种中,‘万彩甜糯118’、‘禾甜糯2’、‘金糯628’、‘万糯2018’、‘美玉加甜糯36号’几个品种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排列整齐,并且甜糯可口,品质较好;‘禾甜糯2’属于口感型玉米,但是穗长较小,因此建议种植户选用时,如果追求甜玉米穗长和产量,应该尽量摒弃;‘美玉加甜糯36号’是早熟玉米,口感既糯又香甜,但是由于生育期短,因此种植时一定要合理结合销路进行种植,以防玉米过早衰老;‘万彩甜糯118’、‘金糯628’、‘万糯2018’属于中熟品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甜玉米品种特性,甜玉米生育期越长,口感越佳,一般早熟甜玉米口感较差,中晚熟甜玉米口感比较好,杂交系甜玉米比自交系甜玉米更甜更糯,本次试验中,发现黄白相间、彩糯玉米等口感都比较好;甜玉米受干旱、高温、连阴天等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在生长期如果水肥条件太差不利于玉米快速生长,在开花期至乳熟期,如果出现高温或者连阴天,将会影响玉米授粉,同时不利于玉米结籽。  相似文献   

18.
<正>1选用品种甜玉米的品种,按积温的要求,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按糖度的含量,又可分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我省适用的品种有北甜玉1号、怀甜2号等。2栽培要点2.1地块选择甜玉米是由纯合隐性基因遗传控制的,故不能与其他玉米串粉,否则会失去甜玉米的特有风味。所以在选择地块时,应与其他玉米隔离300m以上,整地时施足基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西双版纳州热区资源优势,解决甜玉米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开展鲜食甜玉米新品种选育。育成通过云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曼婉玉,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的优点。根据曼婉玉的特征特性集成建立了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甜玉米一新甜玉15号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