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公主岭昆虫雷达的装置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十年代末Orawford发现昆虫能产生雷达回波。五十年代英国昆虫学家Rainev应用气象雷达观测到蝗群的活动。六十年代以来英、美、加、澳等国先后组装专用的昆虫雷达用以观测昆虫迁飞,经20年的发展已成功地研究了非洲粘虫,蝗虫,云杉卷蛾等的迁飞规律。目前的专用昆虫雷达可以观测昆虫迁飞的高度、密度、速度和方向,並能辨识混虫种类。有的已实现电脑自动控制观测、记录和运算,用以系统监测迁飞害虫做出防治决策。 我们为研究粘虫的迁飞规律,在农牧渔业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又名秋粘虫、行军虫。是去年入侵我国的全球十大害虫之一,具有迁飞性,属夜蛾科昆虫。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掌握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分析对比2015年高空测报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监测数据,高空测报灯在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上明显优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有效监测期长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可为预测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大田发生情况提供有效虫源数据支持。高空测报灯监测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高空测报灯诱蛾量高,害虫消长曲线更明显。高空测报灯诱集虫量受迁入虫源数量影响较大,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则受天气影响较大。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更适合本地害虫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粘虫是我国谷类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六十年代以来,对其越冬,迁飞规律及大发生世代虫源的研究,证明了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在各发生区,有着主要为害世代之间互为虫源的关系。因此,粘虫在生理上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远距离飞翔的需要。Klaus H.Hoffmann(1985)报道了昆虫飞行利用的能源物质一般  相似文献   

5.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分析,2004年蝗虫、小麦条锈病、水稻迁飞性害虫和螟虫、草地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将严重或偏重发生。预计全年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约50亿亩.需要防治面积55亿亩次左右.  相似文献   

6.
粘虫的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萍  李加林 《农技服务》2014,(6):125-125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和水稻等。笔者根据多年的粘虫系统测报工作,总结了粘虫在普安县的发生规律及测报技术,为粘虫的田间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主要生活习性 1、迁飞习性.粘虫为我国最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一夜能飞行数百公里.粘虫在本地区不能越冬,虫源主要从南方迁飞而来,2~3代虫源主要是从北方回迁而来.  相似文献   

8.
包哲 《中国农资》2004,(1):22-23
<正>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分析,2004年蝗虫、小麦条锈病、水稻迁飞性害虫和螟虫、草地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将严重或偏重发生。预计全年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约3.3亿公顷,需要防治面积3.7亿公顷次左右。  相似文献   

9.
当前,正值我省蝗虫、草地螟、粘虫等几个暴发性病虫的发生初期。截至目前,粘虫、草地螟等迁飞性暴发害虫单灯单日诱蛾量一直徘徊在5头以下,未出现明显蛾峰;南部夏飞蝗偏轻发生,北部土蝗的发生期也明显推迟,加上总体雨水较好,荒坡草地覆盖度较好,所以土蝗迁移农田为害的情况会明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应用于昆虫监测的遥感技术主要分4大类,即摄影术和摄像术、多光谱扫描、地面和空中雷达和声探测雷达,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昆虫雷达和摄影术。 早期科学家对昆虫行为及数量的观察和调查一般是利用目测法,然对于一些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行为,大面积植物的害虫调查以及不可到达地区的害虫调查,仅靠人工观察  相似文献   

11.
昆虫微孢子虫能引起昆虫的流行病,是一种很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杀虫剂。综述昆虫微孢子虫在防治蝗虫、红火蚁、棉铃虫、玉米螟、云南松毛虫等农业害虫上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农技服务》2004,(4):59-62
<正> 2004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分析,2004年蝗虫、小麦条锈病、水稻迁飞性害虫和螟虫、草地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将严重或偏重发生。预计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约50亿亩,需要防治面积55亿亩次左右。 1、蝗虫 预计夏季东亚飞蝗发生面积1650万亩左右,需要防治面积约  相似文献   

13.
正粘虫属于夜蛾科,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玉米在生长阶段,茎秆具有甜味,而粘虫又是喜食甜味的害虫,一旦条件适合,玉米极易发生粘虫危害,粘虫具有很强的暴食性、迁飞性、杂食性,如果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损失惨重,有的可能绝收。在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粘虫是作为重点防控对象之一,可见其危害性的严重,值得高度重视。1玉米粘虫的形体特征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值我省蝗虫、草地螟、粘虫等几个暴发性病虫的发生初期。截至目前,粘虫、草地螟等迁飞性暴发害虫单灯单日诱蛾量一直徘徊在5头以下,未出现明显蛾峰;南部夏飞蝗偏轻发生,北部土蝗的发生期也明显推迟,加上总体雨水较好,荒坡草地覆盖度较好,所以土蝗迁移农田为害的情况会明疑轻于近年从目前各地测报站的调查和灯下情况来看.这些病虫也不会对大秋作物生产形成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正> 冬眠的害虫,虽不再为害作物,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较大。据调查,消灭一只越冬棉铃虫的蛹,相当于来年消灭300~500头幼虫;消灭一头蚜虫,相当来年消灭1500~2000头蚜虫;消灭1只粘虫的幼虫,相当来年消灭3000头左右的幼虫。因此,抓住冬季有利时机除虫。 1.深耕 把蝼蛄等地下害虫翻到地面冻死,还可破坏棉铃虫、粘虫、麦叶蜂等害虫的蛹室和蝗虫的巢穴,改其方位,阻止羽化或孵化。深耕以秋末冬  相似文献   

16.
粘虫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及暴食性的危害特点。文章详细介绍了粘虫的危害特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为今后指导天津市粘虫防治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平 《农家科技》2007,(4):32-33
<正>螳螂,别名刀螂和砍头狼等,属昆虫纲螳螂目,主食棉铃虫、蝗虫、蚜虫、家蝇、黄粉虫等害虫,属较大型益虫。螳螂为药食两用昆虫,成虫和卵鞘桑螵蛸可入药。近  相似文献   

18.
戴小枫 《世界农业》1992,(12):23-25
鳞翅目夜蛾科实夜蛾属(Heliothis)主要有4个种,即棉铃虫(H.armigera)、美洲棉铃虫(H.zea)、烟芽夜蛾(H.virescens)和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其中棉铃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澳洲棉铃虫仅分布于澳洲,美洲棉铃虫为美洲种,烟芽夜蛾分布于美洲和亚洲。因其食性杂、分布广、危害重,抗药性水平高,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近10多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包括英联邦国家)等国的科学家集中对该属上述各虫种的远距离迁飞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草地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草地螟是北温带干旱少雨气候区的一种暴发性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区是东北、西北及华北地区。草地螟食性及杂,嗜好甜菜与豆科植物,对麻类、马铃薯、瓜类、玉米、高粱等作物均能危害。草地螟和粘虫一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同属迁飞性害虫。而草地螟能够在黑龙江越冬,本地虫源是翌年发生的虫源来源之一,但经过  相似文献   

20.
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气象条件对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为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福县2006~2010年水稻两迁害虫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两迁害虫的迁入、迁出、回迁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自南向北迁飞,秋冬季则自北向南迁飞;两迁害虫的起飞和回迁受温度影响较大,迁飞高度与气温关系密切,稻飞虱集中迁飞高度为500~2000m,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多在800m左右;水稻两迁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趋湿性;环境风的风向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方向,风速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速度;两迁害虫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两迁害虫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min内起飞。【结论】影响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基本气象条件主要有温度、降水、湿度、下沉气流、环境风和光照等,温度是决定两迁害虫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迫使迁飞害虫降落,环境风决定了害虫的迁飞方向和迁飞速度,光照对两迁害虫的活动有影响但不是限制因子,它影响昆虫在一天中适宜迁飞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