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是用塑料钵盘育苗、手摆秧的栽培方式。是在旱育稀植机械插秧、手插秧技术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应新形势的高产出、高效益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依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其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与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充分挖掘当地水、气、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增产潜力,通过合理稀植.增强了植株自身的抗逆能力。钵盘育秧超稀摆栽既具有插秧栽培的田间分布均匀,便于作业、成熟较为一致,又具有抛秧栽培的秧壮、栽浅、返青快、分蘖多、省工、省力、省种子产量高等优点.是一项新的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普通插秧机普遍存在伤秧率高、缓苗期长、分蘖性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而新型钵体育秧水稻快速插摆机主要采用水稻钵体育秧技术,由于秧苗带钵体,所以克服了以往机插伤秧率高、缓苗期长的缺点,并且增强了分蘖性,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主要创新点a.利用新型塑料秧盘进行水稻钵盘育秧。秧盘的外型纵横尺寸为580mm×280mm,横向秧苗钵数  相似文献   

3.
<正>钵育摆栽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寒地稻区大面积推广的一种水稻种植新技术,利用带有钵体的塑料育秧盘进行育苗,本田进行摆栽,是寒地水稻继旱育稀植、超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之后,又一项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带土移植,无缓苗期,延长水稻生长期,保障水稻安全成熟。钵体育苗具有多个优点。首先单位营养面积相对较大,可育大苗,插秧时带蘖率达90%以上。其次插秧时秧苗根部植伤少,不缓苗,秧苗入土深浅适宜,低位分蘖早、多,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再次钵育苗结实率和成熟度高,由于钵体育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返青快,水稻进入本田后各生育期比机械插秧明显提前5~7d,结实率和成熟度均有明显提高~([1-3])。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中早39为材料,研究钵苗摆秧机插技术采用不同播期对早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钵苗摆秧机插技术,将播期提前到2月底3月初、成熟期提前到7月20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要适当提高播种量,防止落田苗不足;钵苗育秧的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生产上更能保障不误农时;钵苗摆秧机插时间在3月7—12日是最佳播期,此期播种水稻产量最高、熟期合适,播期延后产量明显降低,播期提前不能带来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苗机摆育插秧技术与传统的手插秧和毯苗机插秧相比,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钵苗机摆秧苗素质高,本田植株高度增加,茎秆粗壮;群体结构和生育进程较毯苗机插比较更趋合理,而产量优势明显。这应该是一项无风险、值得推广的水稻新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1年望奎县推广水稻大棚钵体育苗栽培技术5万亩,经生产实践证明大棚钵体育苗摆插技术,有效的延长了育秧时间,提高了秧苗素质,保证了适时插秧,延长了有效分蘖时间,增加了有效分蘖数.经测产大棚钵体育苗摆插田块亩产683.6kg,较全县平均亩产588.6kg,增产16.1%,亩增产稻谷95kg,累计增产475万kg,亩增收266元,累计增收1330万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适于水稻钵苗育秧的覆盖物质及其混合比例,以提高成秧率及秧苗素质,以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为研究材料,对钵体育秧覆土部分用不同物质、不同混合比例进行处理,再对出苗率、秧苗素质和成钵质量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在覆盖细土中掺入20%稻壳或者10%~20%有机肥,出苗率最高;而掺入20%~30%有机肥或10%河沙,秧苗素质较好。因此,在钵体育秧的覆盖细土中掺入20%有机肥可以有效破除土壤板结,不仅可以提高出苗率,还可以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机插秧质量,有利于加快水稻钵苗精确机械化育插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现状、钵体毯状苗摆栽插秧技术的要点,提出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前景。水稻钵体毯状苗摆栽插秧技术与传统插秧种植技术有较大的优势,秧苗根系多集中在小钵体中,机插时按每个小钵体精确取苗,秧苗自身附带的泥土相对较多,这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伤苗率,更多地吸收了钵体苗摆栽技术,比机插秧返青早分蘖快,低结位分蘖多,这在较大程度上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有效提高,近几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水稻钵育栽培技术快速发展,其关键在于取秧机构如何有效将秧苗从钵苗穴盘中拔出。为获取水稻钵苗取秧机构更佳取秧作业环境,及探索结构简单、高效、且移栽过程中对秧苗损伤小的取秧技术,通过钵苗拔取力测试试验台对钵盘秧苗进行拔取性能的试验及研究。选取钵苗品种、秧龄、取秧位置和取秧角度4个因素作为测试对象,研究其与拔取力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秧苗品种主要通过根系的发达程度和分布范围对秧苗拔取力产生影响,根系越发达,分布空间大,裸露越多,拔取力越大;秧龄对秧苗拔取力影响较小;秧苗拔取力随着取秧位置离钵体上表面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取秧角度为45°时秧苗拔取力较小;在取秧位置15 mm,取秧角度45°,秧龄19 d时,取秧效果较好;在整个取秧过程中,秧苗拔取力均未超过5 N,小于秧苗的抗拉断力值5.59 N。  相似文献   

11.
通过钵苗与盘苗在秧苗素质方面诸性状的比较,证明了钵苗在叶龄、干重、充实度、抗性及发根力方面所拥有的显著的优越性。从秧苗素质角度解释了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的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盘旱育抛摆秧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科技措施,具有省种、省工、出苗快、返青快等优点。该文结合师宗县水稻钵盘旱育抛摆秧推广实际,分析了水稻钵盘旱育抛摆秧的推广前景与增产机理,对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苗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早育稀栽培技术不断深入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早育不早、稀植不稀、秧苗不壮、产量不高的总理2,设置不同材料、不同育苗方式的育苗试验。通过1年的试验,初步认为:采取高床早育苗是低洼盐碱地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钵盘育苗人工摆栽(简称钵育摆栽)秧苗阗、移栽无植伤、返青快、产量高、可大力推广;有机育秧盘秧可以简化育苗程序,能降低成本育出壮苗,又不污染环境,实现“两高一优”。  相似文献   

14.
新型水稻栽植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植质钵育秧的特点,设计出新型栽植分秧针,并对分秧栽植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运动轨迹确定出护秧舌的形状,确保栽植工程植质秧苗的立苗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带钵穴塑料秧盘育成根部带营养钵秧苗,这种带营养钵秧苗摆秧栽培水稻的方法简称钵育摆栽.钵育摆栽是我国寒地水稻继旱育稀植、超稀植和抛秧栽培技术之后,又一项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日本北海道和我省都曾从不同角度对这项技术做过深入研究[1~3].近几年,东宁县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了这项技术,生产实践进一步证明,这项水稻栽培技术在寒地气候生态条件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5,(15)
<正>水稻钵苗移栽机是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机械,该机使用营养钵培育出的秧苗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既解决了钵盘苗只能抛秧和人工摆秧的难题,又将钵盘种植的优点利用起来。目前钵苗移栽机主要有夹秧式和顶出式两种方式,夹秧式的机械结构简单可靠,但因为考虑到夹秧速度过快会导致伤秧,所以速度不能过快致使机器作业速度不能提高,这是夹秧式移栽机的缺点。顶出式的作业速度更快一些,但是结构比夹秧式的复杂一些,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将传统的育秧方式改为软塑穴盘秧,是农艺上的大胆改革,是一项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为了提高这项技术的机械化水平,各地相继开发了许多种专用摆栽机械。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PY-H530型水稻钵体苗行抛机,解决了水稻钵体苗有序抛秧的技术难点。该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同步输秧和周向交错对辊式拔苗装置”和防壅泥、壅水式“深波浪拖板”。拔苗装置可实现软塑育秧穴盘的连续自动输秧、拔秧,分行栽植部件完成秧苗等距成行有序栽植。农机与农艺如何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农艺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一、优质水稻主推栽培技术模式 1、大棚钵育摆栽技术模式 我省为寒地稻作区,水稻产量和品质一直受积温少、生育期短的制约,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利用率低。为此,延长水稻生育期,增抢积温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模式,涵盖了水稻两段式钵体育秧、一段超早钵体育秧等新技术,采取两段育秧、地上三膜覆盖、地下隔寒(酿热)增温等技术,通过早育秧,抢积温,培育4.5叶、带1个蘖以上的壮秧。该项技术模式综合了现代水稻壮秧理论与高产栽培体系,突破了寒地水稻育秧的温度限制,实现超早育秧、钵体育带蘖壮秧,稀植早插,早生快发,优质高产高效,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实现我省水稻高产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3种育苗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秧机械播种机械摆秧技术,与旱育苗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相比,具有不伤根、无缓苗、节本增产增效的优点。该项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技术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水稻钵苗行栽技术是国家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其内容包括用机械手段完成送秧、拔秧、落秧等全过程,把秧苗有序成行地栽摆到田面的新技术,此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无缓苗期.促进水稻早期生长发育,增产、增效等优点,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