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规程和分级标准,利用兴安县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以此评价结果为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的划分标准,应用兴安县测土配方施肥属性数据库,划分出兴安县中低产田(地)类型及面积,并对兴安县中低产田(地)类型及障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依据两当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对两当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两当县中低产田面积占全耕地总面积的84.94%,其中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57%、55.37%。根据影响中产田和低产田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因子,对照全国中低产耕地类型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将两当县中低产田划分为坡地梯改型、瘠薄培肥型2种类型,其中以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为11 041.03 hm~2;而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小,为5 507.21 hm~2。今后两当县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技术应用,着力提升两当县中低产田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广西中低产田调查与指标评价(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对柳州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耕地地力分为9个等级,以3~9级为主,其中1、2等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83%,是柳州市粮食及蔬菜的重要产区;3~9等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6.17%,是柳州市粮食、甘蔗、桑蚕、水果等作物主要产区,也是中低产田(地)主要分布区.针对柳州市中低产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工程、严格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大力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等改良建议,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及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情况,为天津市中低产田改良及粮食增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天津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区县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拟定了高、中、低产田划分标准,分析了天津市6个主要农业区县(蓟县、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和滨海新区大港区)1980~2010年30年间中低产田面积变化情况。[结果]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天津市粮食平均产量由1980年的2 445 kg/hm2提高到2010年的5 130 kg/hm2,增加了109.82%。天津市的中低产田面积由1980年的291 250.13hm2,下降至2010年的76 489.87 hm2,下降了74%。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其中静海县、蓟县、滨海新区大港、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中低产田分别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43.12%、18.59%、17.23%、14.01%、7.05%和0。2010年天津市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限制因素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低、干旱缺水和土壤盐渍化是主要限制因子。[结论]建议继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改良盐碱地、优化耕作制度种植耐旱耐盐作物品种等工程与技术措施,持续改良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5.
对开封市中低产田综合开发利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7年各县调查与土壤肥力等级分析,并按照我省规定中、低产田的标准划分,我市共有中、低产田524.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3.4%。其中每亩粮食产量200—300公斤的中产田190.9万亩;2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333.4万亩,严重影响我市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了改变本区农业生产面貌,必须加速对中低产田的综合开发利用。一、综合开发整治的区域及重点据1987年各县(郊区)调查统计,全市共有低产田33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9.4%,主要分布在市郊区,开封县与尉氏县的西部沙区各乡,通许县的北部孙营、冯庄、朱砂乡及杞县的北部与南部,兰考县的大部。中产田190.9万亩,占34%。主要分布在市郊区的北、西部,开封县的兴隆、八里湾、陈留等乡,通许县的南部各乡,尉氏的  相似文献   

6.
以昆明市中低产田改造规划为例,在规划过程中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和GIS技术,对中低产田的范围划分、类型划分、改造规划方法等进行研究,建立中低产田改造规划的图表对应系统,以期能为同类和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受到人口、人口增长水平、经济发展、耕地资源和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人均耕地资源拥有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程度方面存在诸多地域差异。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判别分析模型,选取了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逐年变动率等5项指标,利用云南省1995~2000年的相关数据,将全省16个市(地区、州)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并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省清丰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和农业行业标准NY/T 310-1996,将清丰县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为砂化耕地型和干旱灌溉型两种类型,并切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和《广西耕地类型及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对河池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池市耕地地力分为10个等级,以2.9等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5.05%;1、2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50%,是河池市粮食、蔬菜高产稳产区;3-8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8.76%,是河池市粮食、经济作物、水果的主要产区,也是中低产田(地)主要分布区。针对河池市中低产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重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轮作,挖掘土壤潜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等改良对策,以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现状,了解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以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量法划分中低产田,对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年份的中低产田面积、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相比1990年,东北地区中产田面积增加97.2万hm2,低产田面积减少111.1万hm2;中产田分布区域由中部向西南部扩展,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零星分布在辽东丘陵地区的低产田呈减少趋势。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农业技术是导致中低产田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采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动态监测耕地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可提高东北地区中低产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刘开  孙笑梅  王俊忠  闫军营  黄达  袁天佑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17-12319,12366
河南省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4.8%。要保证河南省粮食的持续增产和安全供给,除了靠扩大面积外,根本出路在于改造中低产田,发展高标准粮田,提高粮食单产。干旱灌溉型和瘠薄培肥型是河南省中低产田的2个主要类型区,两者共占近60%。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干旱灌溉型和瘠薄培肥型的基本特征和改造措施,以期为河南省的中低产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其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西省1997 ~1998 年度冬小麦高、中肥两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范围,对水地育种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产量对川西平原基础肥力和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川西平原水田两熟区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肥力和施肥的响应,进一步指导水稻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2016—2017年通过在四川省绵竹市高、中、低产田水稻施肥和不施肥对比试验,研究基础肥力和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点基础肥力贡献率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2016年平均基础肥力贡献率分别为84.5%、75.7%和72.5%,2017年分别为85.0%、80.7%和70.6%。水稻常规施肥产量与基础肥力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同施肥水平下,各田块水稻增产幅度均表现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常规施肥下,2016年高、中和低产田平均增产19.3%、34.1%和40.0%;2017年平均增产为17.9%、24.6%和43.3%。连续不施肥处理下,各试验点基础肥力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达14.4%。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川西平原水稻基础肥力贡献率随基础肥力升高而升高,肥料贡献率则随基础肥力升高而降低。针对不同基础肥力合理施肥是保障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川西平原水田两熟区不同基础肥力下水稻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思路。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评价单元,首先根据耕地生产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农用地分等确定的耕地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利用PI模型计算土壤修正系数,测算出扶风县2005年耕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为98.7万t。在此基础上,选取种子投入、化肥投入、农药投入、机耕投入、灌溉投入和劳动力投入6项人为投入要素,利用Cobb-Douglas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扶风县耕地利用生产能力为51.8万t。根据扶风县2000~2005年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为39.4万t。以实际生产能力为本底,分别以利用生产能力和自然生产能力为预期,测算出扶风县耕地生产能力的现实潜力和理论潜力分别为12.4万和59.3万t。  相似文献   

16.
红花草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清 《广西农学报》2006,21(4):1-2,55
冬种绿肥(红花草)不仅能培肥土壤、改造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农田,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压青能促进水稻和生长发育,提高稻谷产量,在中低肥力的田块以红花草压青30000公斤/公顷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镉低积累型水稻品种并开展镉超标稻田表现评价研究,为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品种和数据参考。【方法】以114份(V1~V114)水稻低镉品种育种材料为试验对象,从中筛选综合性状优良且籽粒表现为镉低积累的目标材料;对目标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测定其在广西不同试验点的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结果】初步筛选试验的114份参试材料中,除V102的精米镉含量低于最低检测值外,其余113份水稻育种材料的精米镉含量范围在0.01~0.35 mg/kg,平均值为0.10 mg/kg,筛选得到综合性状优良且精米镉含量较低的材料V111(审定后名称为桂育12)。桂育12在中低度镉污染区大田验证种植时,精米镉含量(0.01~0.10 mg/kg)未超出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值(0.20 mg/k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5.0,土壤镉含量3.0 mg/kg条件下,桂育12精米镉含量(0.34 mg/kg)有超标风险;各试验中土壤镉含量对桂育12部分农艺性状指标影响显著(P<0.05),但属于品种种植的正常波动范围,对米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有限。【结论】从114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的镉低积累品种桂育12,经多年多点试验验证,在中低度镉污染稻田产出的稻米镉含量不超标,籽粒镉低积累性状较稳定,综合性状表现受土壤镉含量影响较小,可在广西中低度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High density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imaging has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define yield stability areas of a field for multi-cropping. Since LIDAR imaging is expensive and not widely available,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medium resolution GPS elevation data which is commonly collected with variable rate technology (VRT) controllers and crop yield monitors could be used in lieu of LIDAR imaging. If proven, growers would be able to construct yield stability maps of their fields without the expense of obtaining LIDAR imaging. After substituting medium resolution GPS elevation data derived from the crop yield monitors, the procedure developed for developing a crop yield stability map was invoked and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medium resolution GPS data could be used in lieu of LIDAR data was found to be invalid as the map generated incorrectly identified both high yield and medium yield areas of the field as low yielding areas as well as the inverse. While disappointing, high resolution GPS data from real-time kinetics (RTK) systems is yet to be tested and may offer an additional avenue to developing crop yield stability map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地力耕层土壤的培肥效应与病害防治的影响,利用田间病圃小区试验对高、中、低地力黑土进行不同秸秆用量的有机培肥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处理玉米茎腐病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与秸秆根茬量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积累及酶活性的提升。秸秆全量还田后,高地力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中、低地力区的分别显著提高9.87%和19.29%;胡敏素含量提高11.12%和11.56%;胡敏酸含量提高10.91%和19.37%;富里酸含量提高11.42%和12.85%;水溶性物质含量提高4%和8%;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83%、6.92%;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1.78%、5.80%;茎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2.79%;病情指数降低23.97%、20.80%。秸秆还田对3种地力培肥效果表现为: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玉米茎腐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表现为:低地力>中地力>高地力。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各肥力指标与玉米茎腐病病害发生情况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秸秆还田对高、中、低地力黑土的肥力均有提升,且具有降低玉米茎腐病发病率及危害程度的作用,对高地力土壤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年来完成的312个田间试验结果,将耕地土壤肥力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土壤基础肥力对水稻产量的平均贡献率是75.32%,对甘薯、马铃薯和花生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9.13%、51.88%、65.72%。稻田土壤肥力对产量的贡献率在不同稻作之间差异很小,且在各相应土壤肥力等级中都高于旱地土壤。施用氮磷钾对粮油作物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水稻中氮肥在晚稻、磷肥在中稻、钾肥在早稻和中稻的增产效果最佳,在旱作物中氮肥在马铃薯上、磷肥在花生上、钾肥在甘薯上的增产幅度最大;稻田平均增产效果是N〉K〉P,且中低肥力等级土壤的氮磷钾肥效高于高肥力等级土壤。每公顷净平均增收是N〉K〉P;甘薯、马铃薯或花生施用氮磷钾的每公顷净增收和产投比都明显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