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健康状况,采用手捡法分离大型土壤动物,根据《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鉴定土壤动物标本。研究绵阳市撂荒地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标本98只,隶属13个类群,其中切叶蚁亚科在各个季节均为优势类群;地蜈蚣科、泄管纲、新蛛下目及食木虻科幼虫仅在部分季节为优势类群,而在其他季节为常见类群,其余8个类群则为常见类群。撂荒地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P <0.05)。夏季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虽高于其他季节,但差异性不显著(P >0.05);撂荒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呈多样性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J )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优势度指数(C)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绵阳市撂荒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夏季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量较丰富,但秋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最高,群落最稳定。  相似文献   

2.
亚高山草甸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轮牧制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2008年5-10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Tullgren)和湿漏斗(Baermann)法对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红原县亚高山草甸冬季牧场(WP)和夏季牧场(SP)春夏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6 746个,分别隶属6门9纲16目61类群;其中WP中22 092个,隶属6门9纲15目42类群;SP中24 654个,隶属6门8纲15目46类群。2种生境中均以线虫为优势类群。轮牧制度下的亚高山土壤动物群落,其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春季SP>WP,夏季和秋季WP>SP;类群数变化趋势是:春季和秋季SP>WP,夏季WP>SP。2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从春季到秋季SP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随土深增加而降低,WP中土壤动物类群数表聚性明显;WP中密度随季节更替表聚性越来越弱,到秋季反而随土深增加而增大。春季WP中所有多样性指数均高于SP,但差异不显著;夏季WP中Margalef指数高于SP,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SP,但Pielou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SP;而到秋季WP中只有Simpson指数高于SP,且2种生境中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与其它区域相比,亚高山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较简单,但土壤动物密度更高。轮牧对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有明显影响,但冬夏季牧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宜州市喀斯特地貌桑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功能类群及其与害虫生态调控的关系,2012年4月、7月、10月及2013年1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法(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宜州市境内桑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共捕获土壤动物870只,隶属5门12纲20目22类,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幼虫、颤蚓目、泄管纲、鳞翅目幼虫、双尾目、正蚓目、膜翅目和蜘蛛目;桑园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季节动态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多样性季节动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桑园土壤动物可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4个功能类群,功能类群间通过作物-害虫-天敌的食物链关系对害虫进行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逐月对位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单性木兰林区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土壤表面向下每5cm为1层共5层进行四季调查,并对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多样性和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保护区的林区2 200份土样中共获得大型、中型和湿生土壤动物12 937只,隶属于6门11纲30类,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后孔寡毛目、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全年A/C值1;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特征,但不是严格的逐层递减,且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该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季节动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个体数季节动态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多样性的季节动态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5.
方芳芳  由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16-9119
为了解上海市外环绿地(闵行段)土壤动物和土壤有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7月对闵行段外环线内外两侧的2样带中6样地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凋落物层和真土层土壤动物共5 120只,隶属于6门12纲20目,共38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线虫纲,其中凋落物层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长角虫兆科,真土层为线虫纲。栾树群落的密度-类群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6样地中最高,外环线内侧杉树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土壤有害动物密度在样地外环线内侧的樟树群落中最高,总密度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凋落叶分解样袋法,对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类群数在分解前期较多,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在分解中期剧增,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类群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4,P〈0.05)。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出现的优势类群,两者个体数量之和占总数的82.4%。优势类群蜱螨目及其中隐气亚目、中气亚目和弹尾目均与凋落物损失量呈显著正相关;常见类群中,等足目和双翅目数量与凋落物损失量正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常见类群膜翅目、蜘蛛目、同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数量与凋落物损失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土壤动物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对黑龙江帽儿山红松林纯林(Pinus skoraiensis)、落叶混交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2:1)和杂灌林(毛榛(Corylusmand shurica))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动态进行了研究。在3种林型126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15915只,隶属3门10纲20目3亚目41科,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摇蚊科(Chironomidae)、近孔寡毛目(O1.plesiopora)、蜘蛛目(Araneae)和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鳞跳科(Tomoceridae)、棘跳科(Onychiuriclae)、甲螨亚目(Oribatida)、等节跳科(Isotomidae)。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与凋落物的性质有关,且随凋落物分解变化趋势明显。3种凋落袋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总变化趋势均为5mm〉1mm〉1/300mm。大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大于中小型土壤动物。蜘蛛目与杂灌林中凋落物分解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林型之间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阳  由文辉  陈小鸟  靳亚丽  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5-6837,6855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和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44.62%)达到最高;马尾松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最多,因而其密度-类群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最高;栲树林样地的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其总体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水平结构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基本一致,而在个体数量表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数量变化较大。垂直结构方面,2个季节土壤动物群落在0~10 cm土层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个别样地外,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郊油菜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成都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动物多样性,2008年4月对成都市郊区油菜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427只,隶属于10纲,20类群(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有12个类群(目),优势类群为大蚓类(Megadrile oligoehaetes)、蜘蛛目(Aranene)、鞘翅目成虫(Coleoptera adult)和直翅目(Orthoptera),个体数占大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77.32%;中小型土壤动物有11个类群(目),线虫(Nematode)、线蚓类(Microdrile)和弹尾目(Collembda)为优势类群,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85.46%。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于中小型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低于中小型土壤动物。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在0~5cm与5—10cm之间差异较大,5~10cm与10~15cm层之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旅游干扰对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  秦安臣  李艳慧  冯学全  吴京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27-19129,19171
[目的]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指标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方法]采取的方法是样带法。[结果]由于旅游干扰,人为践踏使地表枯落物减少1/2,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7%,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减少0.04 g/kg,其余全磷等都不同程度有所下降。[结论]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大,土壤肥力状况呈下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0~20 cm土层表现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植物群落角度探究城市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采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4种功能区森林绿地的土壤,分6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灌木林和落叶灌木林),3个土壤分层(0~10,10~20和20~30cm)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30cm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52g·kg^-1,属于低等水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78和1.13g·kg^-1,属于中下水平。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磷质量分数未发现有递减性规律变化。土壤密度为1.44~1.60g·cm^-3,表明人类活动使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的紧实度增大。针对上海森林土壤的状况,提高绿地土壤尤其是新建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以增强氮磷等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疏松土壤,以利于透气保水;乔、灌植被分层布局.能更好地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并收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特征,应用荧光素比色法和碱液吸收滴定法,对郑州市不同绿地的FDA(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及微生物呼吸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表层土壤FDA水解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人工林地>人工草灌地>行道绿地(文化路)>行道绿地(诚信路)>隔离带绿地>人工草坪>人工灌木地>花卉绿地;人工...  相似文献   

14.
以龙溪虹口海拔873~2 211 m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常绿阔叶林土壤与凋落物有机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土层和森林类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上升,不同土层的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氮、磷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氮、磷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②土层厚度与土壤N/P和C/P显著负相关,海拔和森林类型与凋落物C/P显著负相关,森林类型仅与凋落物N/P显著负相关。③研究区内土壤和凋落物C/N高于中国森林系统土壤和凋落物C/N,表明凋落物分解速度较慢,矿化和腐殖化程度较低,土壤硝酸盐淋溶风险较低,养分贮藏能力较好。土壤氮、磷含量与凋落物C/N和C/P显著负相关,说明该地区凋落物分解受土壤氮、磷元素共同的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森林土壤养分供应和限制因素以及研究区域内土壤质量评价和森林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分别占总捕获量的53.90%和18.03%;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分别占总捕获量的9.48%、4.83%、2.79%、2.23%、2.04%、1.86%、1.30%、1.30%;蝉、双尾虫、蜈蚣目、摇蚊(幼)、弹尾虫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河边人工林地(H)>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人工草地(R)>菜地(P)>校园人工林地(X)>废弃荒地(D),与类群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差异突出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物种较丰富,而废弃荒地(D)动物群落较贫乏,同时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校园人工林地(X)>河边人工林地(H)>人工草地(R)>废弃荒地(D)>城市道路绿地(L)>菜地(P),与均匀度指数基本相关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密切。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7种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中菜地(P)和废弃荒地(D)的相似性最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6.
桂西北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凋落物及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是南盘江流域典型的植被类型,它在该流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鲜少有人关注其林下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特征。本研究选择经不同历史干扰后恢复形成的3种树种组成不同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对象,研究其凋落物量、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凋落物生物量为12 462.90~14 273.49kg·hm-2,其中凋落叶生物量为4 047.17~7 353.23kg·hm-2,占总量的61.1%~67.0%。凋落物生物量的月动态呈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4月和11月,最低值出现在9月。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以N、Ca和K较高,P较低,各组分养分归还量为针叶(16.13kg·hm-2)>阔叶(13.20kg·hm-2)>树枝(4.02kg·hm-2)>杂物(10.05kg·hm-2)。不同林分间土壤养分与各组分的营养元素归还量关系密切,其中与针叶养分归还量呈负相关,与阔叶、枝和杂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垃圾是否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产生影响,采集石河子市垃圾填埋场周边与远离填埋场周边的地区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6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这7种土壤类型中,垃圾填埋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为显著,交通道路和商业区再次之;人为干扰较小的绿化带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小,说明垃圾填埋场、工业区对城市土壤的干扰最为强烈。垃圾填埋场周边表层有机质含量(大量剖面统计平均量)0.977%,全氮0.072%,碱解氮13.5μg/g,速磷5.2μg/g。而远离垃圾场经过改良形成的灌溉规模土表层有机质含量1.314%,全氮0.090%,碱解氮29.4μg/g,速磷5.45μg/g,土壤肥力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羊草草地在土壤-植物间微量元素锰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锰、有效锰和羊草中锰含量很低。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锰和有效锰在土壤剖面从上至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锰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全锰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锰平均含量在5月—8月与全锰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锰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枯落物>叶>茎;羊草叶的锰含量在生长季中为波动型下降曲线,根茎、根、茎及枯落物的锰含量在生长季中为"V"型曲线。A层土壤富集有效锰的能力较强。土壤中锰活性平均为13.78%,从5月—8月逐渐升高,8月后逐渐下降,10月最低。羊草根部富集的锰平均为土壤有效锰的1.448倍。地下部的锰向地上部的转移强度从5月至10月逐渐下降,平均为0.556。地上部锰向枯落物的转移强度很高,平均为1.398,5月至10月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