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白粉虱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白粉虱在湖南普遍发生,在攸县观察年发生6代,以老龄若虫(假蛹)越冬,5月迁入稻田为害,田间呈不均匀核心分布,世代重叠,为害程度以晚稻重于早稻,4~6月份和8~9月份的气候是影响其发生量的主导因子,应用扑虱灵175mg/kg对其若虫防效达91.5%~95.7%,对卵防效为21.3%~41.8%。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种植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年发展,目前,全市种植面积已过3500hm2,年总产量达1亿kg,已成为金华市蔬菜主栽品种之一。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总结,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无公害生产体系。现将芋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及无公害生产植保技术总结如下:1主要病虫草发生种类1)芋蚜。又叫芋虱、棉蚜。是芋上常发性害虫,为害期在4~5月份(苗期)及8~9月份(后期),以苗期为害为重。2)红蜘蛛。又称红叶螨、棉红叶螨。是芋上常发性害虫,为害期在5~8月份,干旱年份往往发生猖獗。3)斜纹夜蛾。又叫莲纹夜蛾、莲纹夜盗…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明确东台棉旱粮区玉米螟不同年度均有2代滞育越冬,滞育越冬的比例取决于光照、7月份的温度及不同食料。2代残虫在8月5日5龄幼虫有50%转化为3代玉米螟,另外50%及以下龄期的幼虫均滞育越冬。用此法折算每667m有效残虫,可准确预报3代玉米螟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4.
台湾稻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广东省化州市病虫测报站(525100)陈观浩台湾稻螟ChiloauriciliusDudgeon是我市晚稻1种主要害虫。1993年~1994一年,在晚稻蜡熟期、第4代台湾稻螟幼虫3、4龄盛期,选择典型田6块,每块田划...  相似文献   

5.
对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效果调查及其应用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棉铃虫连续在江苏大发生,影响了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轻棉铃虫的为害,克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控制棉铃虫发生的局面,自1995年起,我们引进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RH-1(中国棉花研究所)两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泗棉3号、中杂028和苏棉9号常规棉为对照,设常规棉和抗虫棉用药区和不用药区,用药区每年根据各代棉铃虫的发生量决定用药次数,一般二代用药1~2次、三代2~3次、四代3~4次,每个品种系统查卵,每代发生结束后调查残虫。室内以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和泗棉3…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站3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地、市、州植保站及湖北的全国区域测报站病虫趋势会商会反映的病虫基数、作物与品种布局,结合中央和省的长期天气预报及病虫历史资料、数值预测进行综合分析,预计1994年全省稻棉作物主要病虫的发生趋势是个中等偏重发生年,其中水稻二化螟、早稻纹枯病为大发生,鄂西南三代白背飞虱及中稻稻瘟病、四、五  相似文献   

7.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以来 ,稻纵卷叶螟在思南县发生程度在3~5级的频次达17年 ,其中4~5级发生次达12年 ,是思南县水稻生产上成灾面积广、发生程度重、发生频次高的灾害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在思南县水稻上主要成灾的世代是第3代和第4代 ,这2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在大面积一季中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近年在思南县塘头镇机场坝一季中稻上 ,就稻纵卷叶螟第3代和第4代幼虫不同密度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的危害损失率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如下 :1试验方法试验在中等肥力的一季中稻田间进行。供试品种 :汕优63。秧苗于5月…  相似文献   

9.
棉花黑果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均可在病铃上越冬,放置室外的病铃分生孢子存活率较低;1998年3、4、5月检查分别为12.5%、3.8%和1.2%。5月份检查,室外病铃菌丝存活率可达30%,病菌孢和菌丝在室内的存活率均比室外高,恶霜灵锰刈500倍液对棉黑果病菌孢和菌丝的抑制率分别达77.3%和90.8%。  相似文献   

10.
陕西玉米害螨的发生与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陕西玉米害螨有3种,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iuncatusEhara为优势各。在关 灌区年发生12-13代,陕南13-14代,陕北9-10代,以雌成螨越冬,3月下至4月安开始产卵,5月底至6月初迁入春播玉米田,6月下至7月初迁改夏播玉米田,7月中至8月下是为害高峰关键时期害螨在玉米植株上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以中部密度最大,玉米播种早、长势差、种植密度小,田间天敌少及7-8月极高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江西气候异常,水稻、棉花病虫的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1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概况1.l水稻病虫害属偏重发生年份,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5953113.4lunZ。其中早稻病虫重发生,略重于1997年,发生面积3095726.7hlnZ;晚稻病虫中等发生,明显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2857386.7hm'。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稻瘟病、纹枯病和晚稻稻自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和一季晚稻稻飞虱、早稻稻纵卷叶螟、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北部三化螟。l。2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水平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4266.67hm',其中棉铃虫重发生,尤…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黑果病菌(DiplodiagosypinaCooke)分生孢子和菌丝均可在病铃上越冬。放置室外的病铃分生孢子存活率较低;1998年3、4、5月检查分别为12.5%、3.8%和1.2%。5月份检查,室外病铃菌丝存活率可达30%。病菌孢子和菌丝在室内的存活率均比室外高。恶霜灵锰锌500倍液对棉黑果病菌孢子和菌丝的抑制率分别达77.3%和90.8%。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省盐城市建立测报站二十多年的情况来看,近十五年的稻棉主要病虫害经历两次较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其发生种类、频率、数量都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次转变出现在七二年前后,第二次转变出现在八○年前后。出现上述现象,主要与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在耕作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后,产生了一个不利于某些病虫发生、有利于某些病虫发生的环境所致。根据历史资料,面对当前实际,考虑“七五”期间农业生产布局的安排,对九○年以前稻棉病虫发生趋势作了分析,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稻棉病害出现上升的趋势。(2)水  相似文献   

14.
稻黑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试验、调查表明,稻黑蝽在仪征丘陵地区扩展快、为害重。1a发生1代。夏季7~8月份进入为害高峰。低龄若虫期是防治有利时期。有机磷(甲胺磷)、菊脂类农药混用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寄生性天敌的控制作用观察郭世平,杨再学(贵州省余庆县植保站564400)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4~5代,以第三、四代(全国划分标准)为主害代,常年第三代幼虫在6月中、下旬为害中稻分蘖盛期;第四代幼虫7月中下旬至8月初为害...  相似文献   

16.
广西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虫的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简析廖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在广西5~7月份正值早稻生长的中后期,此时稻田植株生长繁茂,气温高、降水多,很利于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其间的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相似文献   

17.
三化螟种群数量消长原因及防治对策咸宁地区植保站(437000)余学宏三化螟是湖北省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以3、4代为主害代,其危害损失轻则5%左右,重则20%以上。湖北省稻区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经历了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的过程,但近年...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省早稻病虫害中等发生,主要病虫是:纹枯病。南部的稻飞虱,中、北部的一代二化螟以及局部地区的稻瘟病。晚稻病虫害偏重发生,主要病虫是:纹枯病、稻飞虱,部分地区的细菌性条斑病和四代稻纵卷叶螟,南部稻区的稻楼蚊和四代三化螟,局部地区穗期二化螟以及新出现的水稻害虫——稻粉虱。今年水稻病虫发生面积5260000hm’,防治面积6409333.3hm’,经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9.2亿Kg,占稻谷总产的五里.56%,实际损失稻谷4.8亿Kg.占稻谷总产的2.89%。棉花病虫偏重发生,发生特点是:苗期害虫偏轻,菌病、铃病、红铃虫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19.
粘虫每年4~5月份从南向北迁飞,7~8月份从北向南迁飞途经沁阳,一般为害较轻,并不在沁阳市越冬越夏,从未发生过第二代粘虫为害玉米苗事件。然而,1998年6月第二代粘虫在沁阳大发生。6月1~15日平均灯下诱蛾1233头,峰日在6月11日,诱蛾266头。...  相似文献   

20.
1发生期舟形毛虫黑卵蜂(TelenomuskolbeiMayr)在霍山一年发生4代,以第4代卵在茶蚕(Andracabipunctata)卵内越冬。始见羽化与寄生盛期:第1代成蜂分别为5月上中旬、5月下旬;第2代为7月上旬、7月下旬;第3代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