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稳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水稻种植业也不断的进步。杂交水稻与传统的水稻相比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因此,杂交水稻的种植推广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两系杂交水稻之中优质稳产的技术措施,以便为杂交水稻的制种提供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种植的164份杂交水稻新组合米质的测试分析,对南繁气候条件下杂交水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已经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的指标要求,两系杂交稻品质优于三系杂交稻.目前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通过与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中国水稻的高产优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际上水稻杂交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和范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是水稻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当前我国的水稻两系种植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将梳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从三系到两系的转变,以及光温敏性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在其中产生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为我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低温对两系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2006年晚造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受低温冷空气影响,导致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结实率低、不结实现象,结合历年贺街镇种植两系水稻品种状况,进一步阐述了两系水稻品种对气候影响的敏感性,并对以后推广种植两系水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水稻(Oryza sativa L.)种植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新的高效种植模式快速发展,给湖北省水稻育种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新形势下湖北省水稻产业发展需求,应加强水稻科研团队整合和分工协作,重点开展以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杂交中稻、优质常规稻、再生稻、优质两系杂交中粳稻、节水抗旱稻等为主要方向的育种创新,为湖北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就。贵州省两系优质稻米品种示范种植不仅使稻农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可协调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机械化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两优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以两系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的父母本进行机械化制种,经过几年的研究与示范,明确了机械化制种条件下,母本生长特性的变化及机械化制种的高产技术,以便为大规模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良种荟萃     
《湖南农业》2011,(6):11
Y两优624水稻Y两优624水稻(湘审稻2010039)是由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迟熟晚籼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参考文献法与实验法对水稻丰两优6号亲本特征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6号是丰乐种业公司通过自育的丰恢6号与丰39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通过选定制种基地、划分播差期和抽穗扬花期、强化秧田管理、控制好大田父母本行比、花期预测、辅助授粉与隔离等措施,提升制种技术质量,提高种植成效。  相似文献   

11.
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狠抓三系杂交稻的开发运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两系杂交稻研究,争取科研的大突破;积极探索无融合生殖,为科技攻关奠基础等三个方面,就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之所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就是因为其能够高产而且潜力巨大,种植杂交水稻,农民可以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发展杂交水稻种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做好制种,然后就是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如此才能促进杂交水稻稳定高产。近年来,对于杂交水稻的种植结构以及两系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促进了杂交水稻秋制面积的迅速扩大。因为秋季制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制种前作生育期的长短、品种(组合)本身的稳定性、抗倒扶能力以及寒露风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秋季制种的产量质量,不仅如此,更严重的可能直接失败。本文对福建建宁地区杂交水稻秋季制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在淮南市的种植表现,优选适应淮南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2015年在淮南市进行了水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00、Y两优1998、徽两优630、皖稻121适合淮南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新两优6380属籼型2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本文介绍了新两优6380水稻在无为县的种植表现,并且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望对6380水稻在无为县的推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优质两系稻Y两优1号在永安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两优1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介绍了该组合2008—2013年在福建省永安市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秧、种植、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Y两优1号的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系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在水稻育种上的又一次革命。两系杂交稻以其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优势必然取代低产、质差、低效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成为我国粮食产业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十五”期间,两系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籼粳两系杂交稻现已配套,两系杂交籼稻在熟期上早、中、晚配套;超级稻苗头组合示范取得成功;两系杂交稻技术工程化、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速度加快,繁殖制种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了适合两系杂交稻特点的原种生产和…  相似文献   

17.
两优619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5品种名称:两优619申请者:安徽蓝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育种者:安徽蓝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徽农S×R619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9 d,比对照丰两优4号长2.8 d。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8,(6):34-35
介绍了两系杂交水稻隆两优1377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该组合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培两优28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两系新组合。我乡于1998年引进该组合,至1999年已成功推广种植了1.2万亩。表现单产高、米质优、抗性好、效益高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0.
深两优116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国审。通过5年在桃源县的示范推广应用,探索出该组合的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为中稻(一季稻)种植方式提供了可行的科学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