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拖拉机结构质量与其振动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拖拉机驾驶座传递振动室内模拟试验的测量方法并推荐了相应的振动限值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的有关国外对拖拉机驾驶座的研究情况,内容包括:人体振动特性、对拖拉机驾驶座的要求、拖拉机座位特性等,文中还简介了国外一些座位制造厂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3.
驾驶座悬架的理想非线性弹性特性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驾驶座悬架的理想非线性弹性特性及几种实现给定非线性弹性特性的结构原理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拖拉机机体振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一些拖拉机振动试验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对拖拉机机体的竖向振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较完整的振动分析方法,并通过了大量振动试验验证,提供了许多轮式拖拉机的振动数据,为驾驶座的动态设计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根据。针对拖拉机的特点,建立了双输入输出线性系统力学模型,由此推导出该系统的凝聚函数,并用于定量分析多输入输出系统中各输入于输出之间的相关性。还提供了许多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履带式大豆联合收获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整机振动特性,以久保田4LZ-2. 5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收获机在发动机怠速空转、整机空转及田间收获作业等5种工作状态,利用DH5902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切割器、发动机及脱粒滚筒等6个振动较强的位置进行测试,获取其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器左右运动、脱粒滚筒的旋转和振动筛的前后运动是引起联合收获机的主要因素;发动机和风机的运转是联合收获机振动的次要因素。联合收获机空载时,振动最强的位置是切割器,振幅有效值达到了31. 84m/s^2;田间收获时切割器附近振幅比空载时降低,其他测点振幅都不同程度增加,脱粒滚筒处振幅有效值最大,达到43. 74 m/s^2。发动机的运转对驾驶座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影响最强,需进一步优化驾驶座的减振系统。研究结果可为收获机减振设计、结构优化及各部件的模态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为贯彻国标GB8421—87《农业轮式拖拉机驾驶座传递振动的评价指标》,我们参照国外同类产品标准,研制成了一种新仪器——RCM-0201型乘座舒适性测量仪。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整体加权法和1/3倍频程的频谱分析法对三种型号的轮式拖拉机和三种型号的手扶拖拉机机组驾驶座进行了振动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拖拉机的驾驶座舒适性尚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酿酒葡萄果实振动脱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果粒在不同振动条件下的脱粒特性,可以为葡萄振动式采摘机构的设计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此,研制了振动式果粒脱粒试验台,主要包括振动台、高速摄影仪和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对葡萄果粒的正交试验,得出了果粒脱粒特性与振动频率、果粒质量及振动振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高速摄影分析果粒在振动过程中运动规律,进而对果粒的疲劳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葡萄果粒脱粒特性唯一显著因素为振动频率,最佳频率为4~4.5Hz;振动葡萄脱粒的最大拉力应保证大于0.2N;振动频率应该选大于4Hz,振动脱粒对葡萄果粒的作功小于0.5J。  相似文献   

9.
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振动对播种质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振动对播种质量的影响,在3种不同的播种速度下利用3种玉米种子进行了播种试验;分析了播种机工作过程中的振动特性,以自功率谱密度表明了播种机工作状态下不同频域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播种机工作时主要为低频振动,并且播种机的振动强度随着播种速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以播种时的种距变异系数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分析了播种机振动对播种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距变异系数和重播率随着播种机振动强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拖拉机操作性能,改善其乘坐舒适性,以拖拉机振动特性检测与分析为突破口,测试了其静态及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动态振动加速度,并对其强度、分布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装置静态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排气筒位置和驾驶座底板的振动强度会急剧增加,增速明显高于装置的其他区域;在动态低速状态下,引起拖拉机振动的主要原因是路面不平整;而处于动态高速状态时,振动主要由发动机引起,沙土路面反而起到减振作用。此研究可为拖拉机结构设计和优化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拖拉机减振座椅的设计,测试了约翰迪尔1204型拖拉机分别在油菜茬地、莜麦茬地附带播种机械行进和播种作业,以及田间草地、田间土路和翻耕地行进时机体的振动情况,得到在各种作业条件下拖拉机座椅下方机体的垂直振动峰值频率主要集中在2.6~4.1Hz范围内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减振座椅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该座椅的力学模型进行仿真,选择适合该型拖拉机减振要求的减振座椅参数—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结果表明:该座椅模型可以有效隔绝机体传递到座椅的振动,且能够满足不同体重驾驶员的减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实时振动信号校准采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TMS320F2812的DSP芯片为控制核心进行测量振动信号并校准的系统,并对信号采集的DSP模块、信号实时采集、误差校准的算法和LCD显示实现进行了分析。最后,将此校准采样方法应用于上海纽荷兰SNH504拖拉机座椅振动信号的测量,为拖拉机座椅振动测量和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车辆并联机构座椅三维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辆座椅的三维振动,提出采用三平移并联机构作为其主体机构,运动学分析表明在垂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且机构的Jacobian矩阵与垂直位移无关,适合作为车辆三维减振座椅.机构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3个固有频率避开了人体的敏感频率,可以使人体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度.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动态灵敏度分析,确定了系统设计参数对座椅固有频率的影响情况,更好地满足了车辆对座椅动态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拖拉机驾驶座结构与减隔振性能的关系,通过静、动态特性数据说明了弹性和刚性悬架结构的差别,对国产中小型拖拉机驾驶座结构的选取、动态参数的识别与合理匹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探讨了汽车座椅设计当中应该考虑的因素。本文结合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并结合汽车振动特性、视野范围以及空间分布,来分析人与座椅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得出能符合人机工程学标准的,并将安全性、舒适性考虑进来的汽车座椅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MRD)的拖拉机半主动座椅悬架在动态舒适性方面的优越性,在正弦激励和白噪声激励环境下,构建了拖拉机动力学模型和磁流变阻尼器(MRD)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Mat 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分别对被动和半主动座椅悬架进行时域和频域仿真,得出两种悬架的加速度动态特性曲线及相应的频谱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阻尼器模型及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衰减座椅悬架在低频区段的垂直振动,改善了拖拉机的动态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轻型客车车身的有限元模型,以发动机托架上的激励力为激励输入,以座椅的振动加速度为响应输出,用HyperMesh中的Optistruct计算得到其传递函数。采用改进的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计算得到在发动机振动激励力作用下座椅的振动加速度的大小。实车试验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为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效果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期阻尼结构低频带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声子晶体理论对周期阻尼结构的低频带隙模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周期阻尼结构能够产生低频带隙。然后针对某款车型驾驶室存在的低频振动与噪声问题,根据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采用周期阻尼结构对车身板壳部件进行处理,并用有限元方法对处理结果进行预测。通过车内驾驶位置和副驾驶位置测点在处理前后的转速跟踪图对比,得到了在常用转速(1500~3500 r/min)下车内平均声压级衰减3 dB以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车辆座椅悬架参数识别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求解座椅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以不同车速下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约束随机优化算法反求并优化座椅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值。参数识别结果表明,原系统刚度和阻尼值不匹配是悬架减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参数优化结果使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50%,改善了座椅的减振性能。根据最佳刚度特性曲线,借助有限元法设计出新型非线性座椅减振弹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