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11月22日,"会稽红"红茶推介会在浙江杭州萧山举行,来自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叶系的专家、绍兴市茶叶产业代表和省市媒体代表参会。浙江绍兴会稽红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会稽红"红茶采用福建武夷山正山堂红茶加工工艺研制而成,其原料源于绍兴会稽山,其形俊秀显金毫,其色乌黑带金黄,其汤味橙红醇和回甘,其气高长鲜爽具花、果、蜜香,故谓之"会稽红"。经权威机构检测审评,其品质达到高档红茶标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茶叶生产加工的不断发展,尤其近些年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智能化加工茶叶作为未来发展主流,已越加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迈进。本文以福建省红茶加工为代表开展茶叶加工过程优化分析,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情况下,为计算机应用进一步实现技术改造提供基础性研究,为后期结合计算机智能化平台,实现福建红茶有序高效生产提供基础性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2009,31(1):4-6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茶类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旱在明代初期(1368—1375)中国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纵观中国红茶6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5个阶段:1840年以前的创始与发展阶段,1840~1886年的兴盛与辉煌阶段,1886~1949年的衰落阶段,1850~1988年的振兴发展阶段和1989年至今的产品结构优化阶段。本文概述了我国红茶的分布区域、种类、品质特点、生产规模,以及科研机构对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分析了中国红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依靠科技、优化红茶产品结构、加快建立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中心和打造茶叶著名品牌的中国红茶产业发展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省份,红茶生产排第六位,绿茶排第八,乌龙茶排第二,年产茶叶约5万吨,茶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茶叶己成为我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茶叶产业已成广东省一个重要经济产业。近年广东茶叶产业虽然在种植面种上有所减少,但在产量上基本保持稳定,茶叶质量有所上升,质量安全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加速提升名优红茶研发 促进云南茶叶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茶叶产业的现状,提出云南茶叶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名优红茶,有控制的发展普洱茶,保留优质绿茶。从资源、技术、市场贸易三个方面分析了云南发展名优红茶的优势,提出优化茶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红茶强省和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德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英德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本文在介绍了英德市茶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持续增加、茶叶产值持续增长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英德市茶产业存在茶叶单产较低、品牌价值不高和茶叶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和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等发展对策,以促进英德市茶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名宜昌工夫红茶,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早在19世纪中叶,宜昌红茶就已大量出口英国、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历经150年以上的传承与积淀,文化底蕴深厚。2014年,湖北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提升绿茶,振兴红茶"的茶叶发展战略,振兴宜昌红茶成为优化茶叶产品结构,促进茶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宜昌红茶生产现状宜昌是"宜红茶"的核心产区。近几年,由于市委、市政  相似文献   

8.
<正>茶叶是福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福建省首创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375.17万亩、位居全国第五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到清代,福建茶叶的种植技术、生产形态及地区分布有很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红茶产业链整合是提升茶叶经营附加值的重要渠道,本文对我国红茶产业链整合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了我国红茶产业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表现在:生产加工环节上,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在生产过程中产业集中化程度较低,规模优势不明显:茶叶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够,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茶叶生产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劳动力威本十分高:产销过程中各个环节衔接出现了相互脱离等。针对以上问题,从种植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零售环节、产业链各阶段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策略,并构建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与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发展茶叶生产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从福建茶树生长的地理环境着手,分析了福建地理环境对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茶叶生产发展必须纳入茶叶“产--购--销”一条龙的茶叶大产业中,并探讨了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广东茶叶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在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近年来,我省茶叶生产在稳步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发展,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优化,名优特茶增多,产销两旺,茶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3年底,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6.36万亩,总产量6.9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10.6%.各茶类产量:乌龙茶3.33万吨,绿茶2.84万吨,红茶0.2万吨,黄茶8吨,其他茶类0.6万吨.从今年我省春茶的生产情况来看,整体产量增加,品质稳定,价格“高降低涨”,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红茶为世界主流茶类,约占世界茶叶产销量的80%。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兴盛于福建福安坦洋。因此,以历史为起点,客观而现实地介绍坦洋工夫红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茶产业茶文化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地位,为福建红茶持续发展打造一片广阔天空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飙 《福建茶叶》2001,(1):29-30
随着加入世贸的足声渐近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 ,为了适应国内外茶叶市场激烈竞争环境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福建茶业将如何应对 ,本文就此做粗浅探讨。1 福建茶业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福建茶类丰富多样 ,生产乌龙茶、绿 (花 )茶、白茶、红茶四大茶类。 1999年全省产茶 12 35万t ,福建武夷岩茶、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饮誉海内外 ,产品销往 8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已成为福建分布最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和出口创汇商品 ,也是维系福建约 30 0万涉茶从业人员生计的产业。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福建茶业发展步伐加快 ,在优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产业大国,我国茶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传说时代的神农时期茶叶就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经后续文化的发展各时期都留有当代对茶叶文化宣传的记载和文献。茶文化在世界各国都影响颇深,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都深受中国茶文化影响。福建作为中国茶叶产地的重要省份,其地理优势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如今由福建盛产的铁观音、白茶、茉莉花茶、武夷岩茶等在现目前茶叶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保证福建茶叶的生产量,本文就茶叶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影响因素对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有效进一步开展福建茶产业交流、进步、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沧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珍稀丰富的茶树资源、悠久多彩的茶文化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滇红茶、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原料基地,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红茶的出口外销和21世纪初普洱茶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来,临沧市出台产业发展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预算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品牌、加强对外合作、举办重大活动、开拓营销市场、开展科考研究等有效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福建茶叶》2011,(2):57-59
2011年6月22日——24日在福建福安召开“2011年中国红茶高峰论坛”与2011年10月中旬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文化年茶文化产业博览会。为了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和提高茶叶质量,我们拟定举办“2011年中国红茶名茶评优与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名茶评优活动”。通过评优活动引导茶叶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茶叶在世界的知名度,推动“生态、健康、和谐”的茶叶成为全球人的饮品,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英德茶叶在英红九号红茶的引领下进入高速发展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销量不断提升,区域公共品牌价值逐年上升。今后几年,振兴和发展中的英德茶叶进入到关键时期,又恰逢中国茶市走入低迷,英德茶产业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对我所近几年英红九号红茶产业化开发的点滴做了总结,并谈了自己对产业发展的认识,以期能为英德茶叶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福建武夷山、天山是茶树物种起源"隔离分布"演化区域,武夷山市桐木关乃世界红茶的摇篮地。正山小种红茶被公认为红茶的鼻祖。武夷红茶,早于16~17世纪传播到西方。19世纪,中国武夷山市等地茶种和制茶工艺被英国人秘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福建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工夫红茶,后在印、斯等国又衍生有红碎茶,从此形成世界红茶三大品类。到21世纪初,中国茶种、种茶技术及制茶工艺已传到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至2015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96.2万吨,其中红茶出口量为153.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8.19%。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红茶成为世界第一大茶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历程中,生态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茶叶产业的转型,产生茶叶种植管理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转变了粗放式的种植管理模式,为茶叶种植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阐述了生态理念下茶叶种植管理的内涵,结合当前茶叶种植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生态理念下优化茶叶种植管理技术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