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为此,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必要性,论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以及其工艺体系和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基本概念及原理,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循环型农业的循环层次,论述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循环经济范畴,用循环型农业的理念研发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机具引进、试验与改制的力度,同时提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是以作物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为此,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实质及关键技术组成,并结合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三江平原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各地认真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指导和交流,保护性耕作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论述,总结陕西省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结合国内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总结交流会上,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刘宪副站长汇报了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刘宪副站长指出,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抑制农田扬尘、减少水土流失、节约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保护性耕作机具是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关键,机具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为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机化司下发了《关于开展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调查工作的通知》,委派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牵头负责,组成有中国农大、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8个保…  相似文献   

9.
一、2002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取得良好开端 保护性耕作引起中央领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李岚清和温家宝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明确将保护性耕作列为今年部里的重点工作。农机化司及时组织专家,初步编写了《保护性耕作发展建设规划》和《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环京津区”和“西北源头区”两条保护性耕作带,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河北、山西等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通知。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提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向传统农业耕作的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性耕作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同时农业机械化技术也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优势,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保护性耕作体系出现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目前大多数地区所推广的保护性耕作体系的研究,指出在目前的保护性耕作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并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保护性耕作体系的发展和推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四川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针对传统耕作弊端而发展的一种技术,它取消铧式犁耕作,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持土壤自我保护功能和自我培肥功能,减少维持这种环境的消耗。为此,介绍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四川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四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点和关键,以及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的本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论述了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背景和本质,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工艺技术体系与关键机具,对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的优缺点作了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出改变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为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智能化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本文首先从接触式、机器视觉式和GNSS式三种免少耕播种自动导航技术入手,阐述了自动导航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对作业参数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地表秸秆覆盖率的快速检测技术、免少耕播种机播种参数监测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面积监测技术;之后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免少耕播种机漏播补偿控制技术和作业深度控制技术。最后在总结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现有应用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保护性耕作机具自动导航技术、作业参数监测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三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机械深松面积、机械化免耕覆盖播种面积及保护性耕作面积变化情况;结合保护性耕作工艺特点,对秸秆残茬处理、免少耕施肥播种、土壤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机械和植保机械等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及作业特点,并对相关典型机具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目前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风蚀风洞试验,针对农田采用带状间作种植时保护性耕作带的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中心风速以及茬高,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带对风速降低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以作物留茬形成保护带可有效降低相邻传统耕作带的风速值,但随着风速的增大,保护性耕作带降低风速的幅度有所减小;留茬越高,对相邻传统耕作带的保护作用越明显;沿地表垂直方向基本上呈现出越接近地表的位置风速降低率越大的规律.为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建议保留残茬高度不低于25cm.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杂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保护性耕作效益的重要问题,大规模使用除草剂导致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为此,综合分析了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下,国内外采用的各种非化学除草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从而为确定适合我国特色的除草技术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立新  胡显威 《农业工程》2022,12(11):24-29
总结了秸秆覆盖率、免耕精量播种参数、机具作业面积等主要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典型保护性耕作监测设备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现有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兼顾不同需求发展产品化、系列化、标准化的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监测装备展望与建议,为解决制约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