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杨凌示范区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创新的探索中,积极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突破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促进了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各种农业科技推广渠道的现状,建议国家应在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搞好以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技术支撑、政府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为主渠道、积极发展民间科技推广渠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以加大科技兴农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陕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资金投入不足、体制落后、队伍不稳、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在综合分析发展机遇和面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坚实的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和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推广中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我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中介体系面临的问题,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出了组织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保障措施合法化若干思路与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5.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进步在保障粮食安全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粮食科技发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未来粮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确保21世纪中国人口高峰期到来之际的粮食安全提供科技储备,战略重点是力争在粮食科技的若干重大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为此提出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运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新型粮食科技推广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 要:天津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独特的人才、智力、学科与科技优势,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农业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推广体系,构建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机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7.
浅析大学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总结了大学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对项目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基地主导型、培训主导型和培育农协型五种大学科技推广模式进行了剖析,提出大学主导型科技推广模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激励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联系科研、教育、生产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对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广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推广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推广人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模式,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22-325
阐述与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在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有创新供给不足。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且科技与农户、企业间缺乏推广、中介机制。针对存在的不足,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定位,加快现代科技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晴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04-50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也有所不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区域农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从对日本和印度两国的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论述日本和印度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农业的科技推广、教育、以及政府的支持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区域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地反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效益,并对其实行实时监督与动态管理,指引其健康、科学地发展。笔者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8大指标分为4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宿州、厦门同安、辽宁阜新、湖北武汉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收益较高。而综合收益最差的是重庆璧山农业科技园区,其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生产能力、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园区的盈利能力都不高,陕西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得分也较低,其资金利用效果不是很好。本研究总结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效益,并分析展望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荔枝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荔枝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分析,经过NIST 02谱库检索对比,在荔枝酒中共检测出68个峰,鉴定出67种化合物。醇类和酯类是荔枝酒中香气贡献最大的两类化合物。初步得出该荔枝酒中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为β-里哪醇、香叶醇和2,6-二甲基-7-辛烯-2-醇。  相似文献   

13.
烟台农科院农业科技旅游博览园(简称“烟台农博园”)是山东烟台农科院创办的一处集农业科技推广、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烟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现已申报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烟台农博园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处国家AAA级农业科技生态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4.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作物学报》从2001年起连续1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和2015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科技期刊”,2011年和2018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8-202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授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农业》杂志为例叙述新出版时代农业科技期刊的生存现状及问题,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提出农业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应从提高刊物质量、坚持办刊特色、缩短出版周期、准确市场定位4个方面,开拓创新,以改革求生存,市场中求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造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技协会的号召正在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学会的目标努力,为助力学会建设,亟需借鉴国外优秀农口科技社团科学的办会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本研究从10个国家的20几个农业科技社团和机构中选取了8个有代表性的优秀学会作为深入研究对象,从经营性质、办会宗旨、业务活动、成就和影响等多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了其主要办会特点和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农学会的实际工作和条件为建设世界一流学会的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探索“面点工艺学”“金课”建设的思路及设计,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模式选择、完善教学评价等4个方面着手,将“面点工艺学”打造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指数。结果表明,与石远321相比,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的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共鉴定出20科、36属土壤线虫,包括10属植物寄生线虫、10属食细菌线虫、5属食真菌线虫和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板唇属(Chiloplacus)、绕线属(Plectu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石远321种植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PPI)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双Bt抗虫棉土壤线虫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说明大田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CNKI、维普、SCOPU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治理方向的发文量最多,其中大多数是从源头控制、中间拦截、末尾治理定性叙述的,模型和现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参考国外通用模型进行验证及负荷估算等。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为巢湖该领域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马友华团队等是该领域的核心团队,主要发文期刊有《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由此发现,巢湖流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治理方向,其中定性叙述治理措施文献偏多,定量研究治理效果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模型的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评价及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边全乐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277-283
农业科技评价是指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进行专业化咨询与评判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减少农业科技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重点、有效率地分配农业科技资源,改善和提高农业科技决策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标准、程序及评价结果,接受各方监督,创造民主、公平、竞争的农业科研环境。农业科技评价具有9项功能,需要遵循8项标准。当前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大多只注重一头一尾,而缺乏对科技活动本身的过程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第三方评价制度亟待建立;定位不够明确;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落实科技评价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加强对符合农业科研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评价工作要抓全程;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科技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