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莼菜的分布范围及其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利川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莼菜的避风港。本文从利川莼菜发展现状,包括主要栽培品种、发展历程、产业现状等方面介绍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析了利川莼菜产业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粗放、品种资源减少、品种退化严重、产业初步发展、科技含量低、未形成自身独特的莼菜文化等,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希望利川莼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川莼菜的商品价值被发现,并人工栽培试验成功,经近30年发展,已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但是,自2013年以来,利川莼菜出现大面积减产,年产量下降近1/3,严重打击了莼菜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该产业的规模发展。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发现,虫害是利川莼菜减产的主要原因,病害及局部的水体污染等微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则加剧了莼菜减产。同时,对利川莼菜减产原因提出了3点不同看法,最后提出了生物防治、科学施肥、发展莼鱼共生模式、改善生态等治理措施,有效提高莼菜产量和品质,为当地莼菜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莼菜是我国珍奇水生蔬菜。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湖北均有分布,但目前已经形成商品的只有江苏太湖莼菜、杭州西湖莼菜和湖北利川福宝莼菜。有关莼菜年生活周期的阶段划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莼菜一年中可分为5个时期: 返青期:纯菜从扦插后,约半个月左右即可返青,长出新叶,这段时间称返青期。  相似文献   

4.
莼菜为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属睡莲科,在我国浙江、江苏、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都有分布。湖北省利川市自1987年开始莼菜人工栽培和加工,至2007年栽培面积已达1200hm^2。利川莼菜先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于“湖北省名牌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利川市还建立了莼菜原生态环境保护区,最近义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农业标准化莼菜示范区的建设验收。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的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川莼菜为湖北省首批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迄今仍是国内唯一的莼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介绍了利川莼菜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等现状,分析与讨论其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保护地域范围限定的太小、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企业太少、原产地域地球化学指纹识别技术尚未建立、产品的文化色彩不十分显著、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利川莼菜"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北利川的“福宝莼菜”,于1988年5月纳入“武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至今已建成高产莼菜基地800亩,年产莼菜500吨左右。由于该处水质清新.加上特有的高山土壤及气候条件,"福宝药菜"不论外观内质都可与久负盛名的"西湖药菜'媲美.1986年以来,由福宝山水库管理处生产的药菜已远销日本近  相似文献   

7.
本次调查发现,莼菜植株有主茎、根茎和直立茎。主茎无节,密集着生根茎、直立茎和束状不定根,顶端具不定芽。根茎和直立茎在主茎上形成离层而脱落。主茎为营养繁殖中心,根茎和直立茎节能长出主茎,主茎能长出根茎和直立茎。主茎和根茎位于水下淤泥中适应冬季低温。主茎不同于常见被子植物茎的分枝方式,在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主茎可作为种苗培育,推动利川莼菜的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栽培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不过,莼菜新鲜产品不易长期保存,需要加工处理之后才能长期保存. 1产地环境 从保障产品安全质量角度,进行莼菜生产种植的产地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相关标准有农业行业标准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和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以及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有关土壤、灌溉水及大气等产地环境要求.其中,GB/T 19630中,关于土壤,要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土壤,并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要求;关于农田灌溉水水质,要求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这里NY/T5010、NY/T391及GB/T 196303部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有所差异,但对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及四川雷波等我国莼菜主产区而言,产地环境条件均容易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雷波县莼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马湖莼菜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马湖莼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展望了马湖莼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江西省野生莼菜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加快江西莼菜产业的发展,江西省农业部门连续多年对全省野生莼菜的分布进行了普查.通过调查,陆续发现江西兴国和鹰潭龙虎山等地存在大面积的野生莼菜资源,并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保护区,同时以莼菜为主要馅料,做成莼菜饺子、包子和鱼丸等具有江西特色的莼菜食品,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莼菜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性,对莼菜在营养保健、医学价值、治理污水、净化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人们综合利用莼菜资源、为莼菜的深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当年采收的莼菜种子为材料,运用低温、激素、热水浸泡、不同发芽温度以及光照时间等
对莼菜种子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低温处理对提高莼
菜种子发芽率有较好的效果,莼菜种子4 ℃水藏后用500 mg·L-1 GA3 溶液浸泡6 h+40 ℃水浸泡50 min
对打破莼菜种子休眠有较好的作用;发芽温度以25 ℃最好,20 ℃条件下种子发芽周期较长,30 ℃条件下
种子发芽孔处易滋生白毛腐烂;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率较高,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发芽。  相似文献   

13.
李存胜 《北方园艺》2011,(24):225-227
在介绍济源市地理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济源市草本油料作物9科13个种的主要形态特征、经济价值,并根据目前草本油料作物生产现状,从形成规模化种植、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深加工基地、注重综合性开发四方面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济源市的草本油料作物生产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护香蕉生产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非疫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搜集香蕉枯萎病菌的...  相似文献   

15.
海椒5号的母本P94J3是从湖南地方辣椒品种中经多代提纯复壮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自交系,父本P94J4是从国外引进的辣椒材料中经多代分离纯化选出的一个优良自交系.该组合中熟,果身匀直,果皮光滑,果肉较厚,耐贮藏运输,商品成熟果黄绿色,生物学成熟果红色,单果重45~60 g,味中辣.每667 m2产量2 000~2 500 kg.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志刚 《长江蔬菜》2012,(10):71-74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生产规模化水平,是解决农产品产销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为此,文章简要论述了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强化蔬菜产业科技支撑,提高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发展产业化经营和市场,提高蔬菜产业整体效益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江苏如皋市蔬菜生产现状:一是蔬菜基地初具规模;二是蔬菜生产效益显著;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并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圆区规模,实施培育工程,提升产业层次以及建立蔬菜保险6个方面提出促进如皋市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芭蕉属(芭蕉科)一新变种——雷波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 var.leiboensis J.L.Liu 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新变种以其叶基部渐狭至楔形,叶柄和叶鞘两侧具纸质或干膜质的翅,花序下垂,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圆,苞片外面淡黄色或绿黄色,先端圆或钝圆,每苞片内有花二列,果序球状、近球状或椭圆状球形,果实密集与黄色野芭蕉(Musa luteola J.L.Liu)相近似,但主要又以子房具5~9钝状棱角,浆果较大,长(6.7~)8.5~11.9 cm,宽5~7.2 cm,具5~9钝状棱角,果梗较长1~1.5 cm而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